梦幻龙宫动物套的套装:什么是民主福利国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5 07:30:14
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摘自:全球化与"第三条道路"
  郑 伟

  这个算是从理论与实践上对民主福利国家剖析最深刻的文章了~~~~~他从最早的左翼社民党论起,原文太长。只能把2战后的打出来
  http://www.bnu.edu.cn/zhexyshxy/jingpinketang/disantiaodaolu.doc
  这是原文地址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西方各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放弃了国际主义立场,公然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标志着第二国际所推行的修正主义和改良主义的破产.列宁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的德,法等国社会党领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指责他们"背叛了社会民主主义".为了同他们划清界限,1917年,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当抛弃社会民主主义,改称共产党.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世界代表大会通过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规定,凡是愿意加入共产国际的政党,不仅要改称共产党,而且要修改"旧的社会民主主义纲领",还必须使每一个劳动者都清楚地了解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区别.自此以后,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正式分道扬镳了,社会民主主义也成为了修正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同义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西方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再加上西方社会民主党调整了自己的政策,提出了自由和民主,充分就业和福利国家的口号,受到了广大工人阶级和城市平民的欢迎,社会民主党在西方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1951年6月30日,社会党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举行,社会党国际正式宣告成立,共有34个政党,其中主要是欧洲的社会党,成为社会党国际的成员国.会上通过的题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与任务》的纲领性宣言(又称为《法兰克福宣言》),是体现欧洲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基本原则的历史性文件,成为欧洲各主要社会民主党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基础.自20世纪40年代后期,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人纷纷上台,凯恩斯主义也风靡一时.
  凯恩斯尽管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者,但他的某些思想对西方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起到过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政府干预和充分就业方面.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现代英国史上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1883年6月5日,凯恩斯出生于英国剑桥城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尼维尔·凯恩斯是剑桥大学有名的伦理学和经济学家,母亲在剑桥担任过治安推事,市参议员和市长.1902年,凯恩斯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1906年,大学毕业后到印度事务部工作,1908年回剑桥大学任教,1915年到财政部工作.曾担任《经济杂志》主编,皇家经济学会秘书.主要著作有:《货币改革论》(1923),《货币论》(1930),《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其中,《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全面阐述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阐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和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喻为凯恩斯主义的"圣经".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主要是为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经济萧条寻找救治方案而提出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并从此陷入了达10年之久的慢性萧条时期,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工业生产直到1929年才勉强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水平,大大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凯恩斯认为,要使英国经济实现繁荣,就不能再恢复金本位制,也不能再按战前传统的自由经营论的主张对经济完全放任自流,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必要性,倡导一个以财政政策为主的需求管理方案,以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从而"避免现行经济形态的全部毁灭".
  就业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在就业问题上,凯恩斯阐述了充分就业的含义.在新古典学派看来,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两种.所谓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或暂时的失调而偶然出现的失业;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客观上有工作岗位,但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愿去就业所造成的失业.凯恩斯则认为,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失业,即非自愿性失业.所谓非自愿性失业,是指由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不足,以致不足以使生产吸收愿意工作的人去工作而造成的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的失业.在他看来,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当时失业的重要原因.
  凯恩斯认为,要实现充分就业,仅靠市场本身是无法完成的,需要通过国家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为此,凯恩斯在政策上放弃了传统的自由经营论,摒弃了通过市场自动调节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认为在没有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情况下,社会总是处于总需求不足的状态,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在他看来,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刺激投资,增加消费,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唯一出路.
  为了扩大消费和投资,凯恩斯提出了很多措施,如通过租税,有效地进行收入再分配;设置各种社会保险和救济,增加消费;鼓励高消费,甚至提倡浪费性,灾难性的消耗;提高投资引诱,增加投资与就业,使社会工资总额有所增加等等.但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投资量.这一任务,不能委托给私人资本家去自由放任地进行,必须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来总揽.国家可以在失业严重的时候,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主办一些大型的公共工程,来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那么,国家进行投资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如何解决呢 凯恩斯主张赤字财政政策.在他看来,政府增加的支出,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即使经常出现财政赤字,也在所不惜.有人担心过度投资会带来通货膨胀.凯恩斯认为,在就业不足的前提下,增加货币量,能够促使有效需求的增加,其效果只会引起"半通货膨胀",即一部分引起物价水平上涨,另一部分促进产量(就业量)增加.只有达到充分就业的境界以后,再增加货币数量,才不会促使产量和就业量的增加,而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导致真正的,绝对的通货膨胀.
  此外,凯恩斯还认为,社会分配不公,也是导致不能充分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社会分配不公,致使社会财富集聚到少数人手里,由于他们的需求总量是相对固定的,不会因为财富的增加而进一步增加消费量,不利于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同时大多数人又没有能力消费,致使社会有效需求更加不足.为此,他主张加强对富人直接税的征收,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借以提高消费倾向.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适应了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需要,一经提出,便在西方世界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迅速传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修补战争所带来的创伤,迅速发展国内经济,都纷纷转向凯恩斯主义,把它奉为国策.1944年,英国战时联合政府发表了一个战后就业的具体计划——《就业政策白皮书》,把凯恩斯的充分就业理论作为制定政策的基础.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也采纳了凯恩斯的充分就业理论.由此,凯恩斯主义登上了西方"官方经济"的宝座,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几乎成为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基础,因而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时代".
  二战以后的社会民主主义经常被描绘为"凯恩斯主义加福利国家"的混合物,其中凯恩斯主义是它的政策工具,而福利国家则是它所追求的政策目标.在两者之中,凯恩斯主义比福利国家更重要,因为中下层选民的经济条件的改善主要是通过充分就业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实现的,其次才是借助于福利国家."对于战后的社会民主主义纲领来说,凯恩斯主义制度可能要比实现福利制度更为重要.长期以来人们承认,社会民主主义工人选民的经济条件的改善基本上是通过充分就业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实现的,而不是依赖福利国家制度……对于社会民主主义事业来说,'凯恩斯主义的衰落'甚至比"'福利国家的危机'更具危害性."因此,社会民主主义的兴衰与凯恩斯主义的命运是密切相联的.当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盛行时,西方社会民主党也在各国纷纷走上之执政地位,当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取代,逐渐走向式微时,西方社会民主党也随之走向沉寂,被保守党所压倒,长期处于在野党的地位.
  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具体纲领和所采取的具体政策是不同的,但它们在基本倾向上却存在着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价值观上,倡导自由,民主,公正和互助的基本价值;在政治上,强调民主的重要性,认为政治民主是实行社会主义变革的前提,是实现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基础;在经济上,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公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是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市场与国家的关系上,对市场抱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强调国家干预的必要性,认为政府是克服市场所带来的弊端的唯一有效的途径;在社会福利制度上,主张充分就业和福利国家;在国际问题,采取国际主义的立场,主张用民主的方式和通过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平地解决国际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西方分析家和理论家纷纷宣判社会民主主义死刑,认为社会民主主义已经走向终结了.那么,社会民主主义真的走向终结了吗 西方社会民主党人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策略,以实现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呢 这是当代西方社会民主党人所共同面对的严肃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当代欧美社会民主党对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进行了重新反思,超越了传统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内容,对社会民主主义进行了重新建构,力图实现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这就是当代西方的"第三条道路"理论.
  二,保守主义
  新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也是"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来源.吉登斯把保守主义分为三种:老保守主义或者传统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或者新自由主义,哲学保守主义.吉登斯认为,"第三条道路"就是一种哲学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政治运动,早在18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它是作为反对法国大革命的一种政治态度和运动而兴起的.在保守主义的形成历史上,柏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最早在现代意义上明确表达了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自柏克以来,西方保守主义大体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人们习惯于把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保守主义称为"老保守主义"或传统保守主义,而把之后的保守主义成为"新保守主义".
  传统保守主义
  虽然保守主义这个词,最初是在1815年后由法国波旁王朝的复辟分子首先使用的,但传统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倾向,主要是由柏克在18世纪确立的.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1729-1797),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政论家和政治活动家.柏克早年曾就读于都柏林著名的三一学院,后来到伦敦进入中殿院律师学院攻读法律.1758年后转入仕途,任汉密尔顿议员的私人助手,1765年任首相洛金翰侯爵的私人秘书,同年当选为英国国会议员,参与英国的政务, 1774年退出政坛.代表柏克保守主义思想的主要著作有:《法国革命反思录》,《新辉格党人对老辉格党人的呼吁》,《自由与传统》等.
  柏克首先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批评.他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世界上迄今发生的事情之中最惊人的一件,它充满了暴力和无政府状态,充斥着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他认为,法国大革命所采取的暴力做法,背离和破坏了革命所要实现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目标.在革命与改良之间,他主张进行改良,反对激进的革命.但是,他也不是绝对地反对革命,而是认为,在根本没有改良可能的前提下,革命也可以作为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他说:"如果暴政发展到了极点,政府的暴戾令人忍无可忍,那么,人们就诉诸自然权利,将其推翻."然而,他还要求这种革命必须符合道德法.
  同时,柏克还阐述了一些对保守主义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如强调宗教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应当承认宗教的意义;维护等级制度,认为等级和地位的差别是实际存在的和必要的;拥护私有制,认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对社会幸福至关重要的神圣制度;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许多奥妙之处的有机体而不是机械体,正是社会的这种有机特性,所以要尽可能地保持社会的连续性,尽可能地使社会变革逐步进行,并且尽可能地不要扰乱原有的正常秩序;认为人的自由权是一种天赋的权利,但是自由只能是在秩序和权威之下的自由,自由不仅受到政治秩序的限制,而且要受到政治秩序的保护.柏克的这些思想成为后来英国以及西方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基础.吉登斯说:"老保守主义主张什么观点呢 简要地说,它主张等级制度,贵族政治,集体或国家先于个人以及过分强调宗教的重要性.所有这些特点都出现在伯克身上."
  直到20世纪初期,柏克的保守主义原则仍然被保守主义者们所推崇.20世纪初期,英国保守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休·塞西尔,他于1912年出版的《保守主义》一书,被公认为是英国保守党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西塞尔就非常推崇柏克,认为"柏克所概括的一些重要原则甚至到今天仍然是英国托利党和保守派反对雅各宾主义的理论基础.要不是在他的著作中没有论及保守党政策的帝国主义方面,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柏克表述了现代'保守主义'的全部信仰."1833年,英国的托利党在经历了一次分裂之后,正式该名为保守党,后来辉格党也改称为自由党,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分别成为这两大政党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两种思潮和两大政党相辅相成,交替执政,共同行使着管理国家的任务,直到20世纪中后期,随着工党和它所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崛起以及自由党的衰落,这种局面才宣告结束.
  传统的保守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对资本主义制度抱有一定的敌视态度,对旧的制度怀有一定的眷恋之情.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柏克为代表的传统保守主义逐渐失去了其价值,因为这种保守主义所推崇的等级制度和贵族政治,越来越不受人们的欢迎,同时,随着个人主义思潮的兴起,它所坚持的集体或国家先于个人的原则,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种传统的保守主义已经终结了.吉登斯说:"老保守主义被毁灭了,因为它寻求保护的社会形态从此已基本上一去不复返了","再也不会有人从封建主义那里为现代世界寻找在政治上有启发意义的上秩序.相应地,也不会有人真的出来为贵族政治辩护,为土地所有权的优先性辩护,或者为与贵族统治相联系的各种等级制度辩护."但是,并不意味着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相反,只是意味着传统的保守主义的某些具体的信条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进行重建,传统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没有被抛弃,而是被新保守主义坚持了下来.
  新自由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保守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缠在了一起",人们开始重新反思保守主义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也有的学者为了将这种保守主义同传统的保守主义区分开来,把它称为"新保守主义".但吉登斯不赞成采用这种称呼方法."对于那些赞成市场力量无限扩张的保守主义者,我使用的是一般性称呼'新右派'或者更经常地使用了'新自由主义'."在他看来,新右派的思想与其说是新保守主义,不如说是"新自由主义"更好一些,因为市场经济在其中占有很大的位置.
  同新保守主义一样,"新自由主义"也是一个含义模糊的名称.吉登斯认为,"新自由主义"概念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宽泛,涉及到具有各种不同政策取向和言说方式的群体,运动和党派.在他看来,"新自由主义"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保守派,"新右派"这一术语就源于这一流派.这种新自由主义成为世界各地许多保守党派的政治观点.另一种是与自由市场哲学相联系的重要思想类型,即道德和经济问题上的"自由放任论者".比如,与撒切尔式的保守派不同,自由论者赞成性自由或者主张毒品的合法化.作为"第三条道路"理论来源的"新自由主义",指的是第一种意义上的"新自由主义".这种意义上的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哈耶克和美国的弗里德曼.
  如果说传统的保守主义所保守的是过去的传统和制度的话,那么,"新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所保守的则是市场经济秩序.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与凯恩斯主义的危机是密不可分的.吉登斯认为,"新自由主义的兴起是与西方凯恩斯主义……的灭亡同时发生的".针对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和失业增加的现象,凯恩斯提出了以国家宏观调控为主,以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为手段,以充分就业为目的的凯恩斯主义学说,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的贯彻,也随之产生了新的问题,即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乏力,出现滞胀现象.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正是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认为,利用通货膨胀无法解决失业问题,因为导致失业的真正原因,不是凯恩斯所认为的需求不足,而是劳动的分配未能与需求的分配相适应.在哈耶克看来,通货膨胀既不是解决失业的办法,也不是保证充分就业的手段.虽然通货膨胀可以在短期内解决失业问题,但从长期来看,会造成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恶性循环.为此,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过多干预,主张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来解决经济问题.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1899-1992)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21年,1923年先后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和政治学博士学位,1927年获维也纳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40年获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29—1931年就教于维也纳大学;1931—1950年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担任经济科学与统计学教授,此后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社会与道德科学教授和弗莱堡大学经济教授.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主要是由于他对经济周期和货币理论的贡献.哈耶克一生著作颇丰,研究领域非常宽阔,涉及经济学,哲学,法学等多个领域,主要著作有:《货币理论与贸易周期》(1933),《纯粹资本理论》(1940—1941),《通向奴役之路》(1944),《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1948),《科学的反革命》(1952),《感觉秩序》(1952), 《自由秩序原理》(1960) 《法律,立法与自由》(1973—1979)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在新自由主义发展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哈耶克本人明确拒绝称自己是保守主义者,但他的新自由主义学说却是当代保守主义的重要基础,因而他的一些追随者们婉转地把他称作是"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者".
  哈耶克从自由主义原则出发,反对计划经济,认为计划经济就是对自由市场的限制,这样市场机制就无法发挥作用.他接受了亚当·斯密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利己的动机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私有制使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计划经济消灭了私有制,个人的积极性也随之丧失了.因为,计划经济无视消费者的主权,导致消费品短缺,企业和个人缺乏首创精神和责任感.在他看来,一旦实现了国家对经济的管制,亦即采取"计划经济"原则,自由和平等就会统统丧失,个人既无选择的余地,而且"差别待遇"也将随执政者或计划者的意志而产生.因此,计划经济必然导致政治上的极权主义和对个人的奴役,必将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在此基础上,他推崇自由市场的观点,称自己的理论为"消费者主权理论".所谓消费者主权理论,就是说,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意愿,而这只能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来实现.通过市场,消费者把自己的意向和需要传递给了生产者,于是生产者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需要安排生产,为消费者提供适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这样,在自由市场下,消费者和生产者双方都能满足自己的最大利益,社会就实现了最高的经济效益.在生产过程中,只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就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就能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相反,如果政府用人为的方法来配置资源,只能减少经济效率,使经济陷入不稳定之中.哈耶克通过"市场的自发秩序原理",排除了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必要和可能.
  为了贯彻他的自由经济思想,哈耶克还提出了自由货币理论,认为必须限制和取消中央银行的权力.他认为,从古罗马时期起,政府就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因为拥有这种权力,对政府来说,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可以为政府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但是由政府发行货币也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消极后果,即容易造成通货膨胀.可以说,纸币的发行史,就是通货膨胀的历史.因为垄断了货币发行权的政府,更关心的是自己财政支出的需要而不是通货的稳定.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现象,都是由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所引起的.哈耶克要求改革货币发行制度,实现"货币的非国有化",即取消政府对货币的垄断和国家货币制度,用私营发行银行之间的竞争作为国家货币的替代物.这样,政府就不可能再利用货币发行的权力来任意扩大财政赤字,而私营银行也会在竞争机制面前谨慎行事,自觉控制货币的发行量,维持通货价值,并保持足够的储蓄,以应付各种待支付的款项.
  在社会观上,哈耶克认为,个人的自由是高于一切的东西,它比物质利益更值得人们珍视,为了维护人的自由,牺牲物质利益也是值得的."就我们个人来说,我们必须准备作出重大的物质利益牺牲,以维护我们的自由."在维护个人的自由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理想的制度.因为资产阶级政府不仅用国家干预的方式干扰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而且还用自由的"经济保障"作为诱饵,使人们的自由受到限制.他认为,为了保障个人的自由,必须建立一个法制的理想社会.因为只有法律才能真正保障人们的自由,其他任何措施和手段都是不可靠的.如果没有法制做保障,可能会出现好人出于良好的动机却作出侵犯人的自由的事情来,可能会导致极权主义,个人的自由就会荡然无存.
  哈耶克重视平等问题,认为应该把平等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来追求.但在如何实现平等问题上,与社会民主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果采取国家强制的方式,如通过税收调节的手段来实现平等,不仅损害效率,而且也无法达到真正的平等.但市场经济本身又会带来不平等现象,而且它自身也无法解决这一现象.那么,如何来实现真正的平等呢 哈耶克认为,只有通过"机会平等"来体现真正的平等原则,即每一个人在市场竞争和其他场合都享有同样大小的参加机会和获胜机会.重要的是,从事各种行业的机会应当在平等的条件上向一切人开放,任何个人或集团企图通过公开或隐蔽的力量对此加以限制,都是法律所禁止的.只有每个人都获得相同的机会,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较量.才算是真正的平等.可见,哈耶克的平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平等的差别,实质上是"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之间的差别.
  哈耶克的思想中包含有自由主义的思想因素,如反对国家干预,强调个人自由等,但是他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同古典的自由主义,是有着重要区别的."古典自由主义的学说是建立在人类具有自我完善能力的进步的假设之上的.但是,20世纪的保守主义则假定人是不可能自我完善的.因此,在保守主义看来,个人主义政策不是解放,推动人类前进的创造力的必要手段,而是减少人类邪恶所产生的消极后果的工具.因此,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称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这一学派的政治思想为保守主义."
  新自由主义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出生于美国纽约.1932年获格罗斯大学学士学位;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46—1976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77年后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1976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0—1972年任蒙特·佩莱林学会会长.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在消费分析,货币史和货币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对稳定政策的复杂性的揭示方面的突出贡献.主要著作有:《资本主义与自由》,《货币稳定方案》,《美国货币史,1867—1960》,《通货膨胀:原因与后果》,《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等.
  弗里德曼非常重视对自由问题的研究.在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的关系问题上,弗里德曼说,人们普遍相信二者是没有关系的,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安排在促进自由社会方面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经济安排中的自由本身在广泛的意义上可以被理解是自由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经济自由本身是一个目的.其次,经济自由也是达到政治自由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以往,人们总是把自由看作是一个政治问题,忽视经济领域中的自由问题,或者仅仅把经济自由视为政治自由的一个实现手段.弗里德曼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经济自由包括个人选择职业的自由和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活动的自由等."这种经济自由本身以及它所牵涉到的事物构成了整个自由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部分."同时,经济自由也促进了政治自由.具体经济活动中对权力的分配本身,就是获得政治自由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直接提供经济自由的那种经济组织——"竞争性资本主义",也促进了政治自由,"因为它能把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分开,因之而使一种权力抵消掉另一种".
  弗里德曼认为,自由主义者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利的问题."自由主义者的主要目的是把伦理问题让每个人自己来加以处理.'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在一个自由社会中的个人所面临的那些问题——即他应该如何使用他的自由."这个问题属于伦理和哲学的范畴.但他更重视自由的制度和组织保障问题.
  他认为,资本主义为政治自由提供了必要条件,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财产私有制,对国家权力的集中提供了某些限制,但并等于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定就可以充分保障个人的自由.在"把人当作不完善的实体"的自由主义的人性假设基础上,他认为,良好的社会组织是消极地防止"坏人"做坏事的有效方式.而对于自由主义者来说,把人们组织起来从事生产活动的最好的方式,是在没有强制手段下的人们之间的自愿合作,并且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缔结相互有利的契约.他说:"通过自愿交换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自由的私有企业交换经济——即:我们一向称之为竞争的资本主义."像所有的新自由主义者一样,弗里德曼反对计划经济,认为它必然会导致极权主义,造成对个人自由的侵犯.
  在政府与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弗里德曼坚持政府的有限作用,认为政府只是保障人的自由权利的途径.他说,"自由人既不会问他的国家能为他做些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福利国家.工业主义理论家从工业化的视角把福利国家的发展看作是工业化发展的水平的结果;社会民主主义者把福利国家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步骤,并借助于凯恩斯主义的福利国家来推行其福利国家的发展战略;一些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认识福利国家原因的理论家,则把福利国家的出现看作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分析了福利国家中的阶级利益的对立.

不知道

我觉得没有这种国家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