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美德议论文高中:结合古代文学作品谈谈对英雄的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1 03:38:33
从古至今在文学作品中多少英雄豪杰留下他们的光辉形象,不知各位有什么想法啊??请各位留下你们的想法吧!!重谢!!会追加积分的!!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侠客行》- -
  太白先生这首《侠客行》,每次都让我看得热血沸腾。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是无数个千古侠客的影子。中国是个讲究行侠仗义的国度,英雄侠义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里隐约可见,历代文人都曾为侠客挥笔泼墨。多少的文学作品中都会有一个个潇洒豪爽的英雄形象出现,泱泱古国,历史悠久,在国人的心中,英雄是他们的骄傲,更有文人墨客为英雄们歌功颂德。
  “乱世出英雄”,不错的,比如曹操。曹操任用了许多有才之士,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卓有建树,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英雄(虽然曹操也不乏奸诈的一面)。更何况,曹操文韬武略,卓尔不凡,著有《观沧海》这样磅礴大气的诗作;心态积极向上,不像刘备那般哭哭啼啼。这样一位英雄,怎能不让人心折!
  《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也是英雄。他们生于乱世,能够起来反抗不合理的种种事物,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称金银;悲壮地作战,最后又一个个悲壮地死去。虽然他们有一些匪气,但我觉得他们身上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悲凉之气,英雄之气。
  比之水浒三国,我更想把《史记》誉之为悲剧英雄画廊,西楚霸王项羽则是悲剧群像中的绝代典型,“项羽之死”这个片断便是这部旷世悲剧的最后一幕。“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在人间的是历史长河中曾经“卷起千堆雪”的浪花,群山万壑中殷殷不绝的回响,两千年来无数读者掩卷而思,拍案而起的叹息。
  这最后一幕,由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场组成,其中包含了楚歌夜警、虞兮悲唱、阴陵失道、东城快战、拒渡赠马、赐头故人等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和细节。司马迁怀着满腔激情,运用史实、传说和想象,传写了项羽的穷途末路,不断丰富、发展了他的性格,让这位英雄死在歌泣言笑之中,取得了可歌可泣的艺术效果。
  第一场:垓下之围。大幕刚启,夜空中传来若断若续、如泣如诉的四面楚歌之声,先奏起背景音乐;然后唱出变徵之音的“虞兮”主调:一起便哀音满耳,感人至深。“时不利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结尾三虚字反复唱叹,曼声苍凉。正如《史记评林》引吴贤齐说的那样:“一腔怨愤,万种低徊,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这支歌由项羽主唱,美人和之,更显得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以至这位从不曾流过泪的西楚霸王也不禁“泣数行下”;他的部属更是“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一片呜咽。这里唱出的不仅是个人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的悲哀,也包含了连所宠爱的美人都无法保护的悲哀;这里流出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英雄犯了错误之后的悲哀的眼泪,也是一位伟大的英雄面对最终失败的忏悔与惭愧的眼泪。司马迁不愧是伟大的传记文学家,他对音乐的感发作用有着深邃的理解,在《刺客列传》中,他曾用“易水之歌”写荆轲的壮士之别,令“士皆垂泪涕泣”;在《留侯世家》中,他用“鸿鹄之歌”写刘邦晚年不得立如意为太子的痛苦心态,使戚夫人“嘘唏流涕”;现在,他又用“虞兮之歌”作为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让悲怆的气氛笼罩全篇,把读者引进苍茫辽远、四顾寂寥的境界,噙着泪水一字一字地往下读,一读则欲罢不能。
  接下来是第二场——东城快战。当项羽“自度不得脱”之后,连连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写后面的“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互为呼应,三复斯言;明知必死,意犹未平。钱钟书说:“信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不服气”,正显示了他的平生意气,说明了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快战之前,田父把他指向绝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这是他过去“所过无不残灭”,丧失人心的结果。“田父绐之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人家骗他,指向左边,他便不加思索地驰向左边,表现了他从来不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
  写阴陵迷道,目的在揭示这位末路英雄丧失人心;写东城溃围、斩将、刈旗,则着意于进一步展开他拔山盖世的意气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此刻,他丝毫不存幸胜突围之心,只图打一个痛快仗给追随他的残部看看,确证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在这位英雄心目中,死,从来就是不可怕的;英名受侮,承认自己失败,那才可怕。要死也死个痛快,死在胜利之中。这种心态,可笑而又可悲。“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赤泉侯……追项王,项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里,仍用虚笔,集中写他的声音。一呼则汉军披靡,一叱则不仅人惊,连马也吓得后退数里,这是何等的声威力量!他像一尊凛然不可犯的天神,一只被猎犬激怒了的猛虎,须眉毕张,咆哮威武,谁也不敢靠近他一步。特别是他“复聚其骑”后,“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何如”二字,写得意,写自负,声口毕见,活活画出项羽豪迈的性格。
  第三场:乌江自刎。项羽马到乌江,茫茫江水阻绝了去路。那曾经“泣数行下”的血性男子,临了反而笑了。“项王笑曰”的笑,不是强自矜持,不是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显示了他临大难而不苟免的圣者之勇——“知耻近乎勇”。自惭无面见江东父老,正是由于知耻。这个细节,展示出他的纯朴、真挚、重义深情。对自己的死,他毫不在意;却不忍爱马被杀,以赠亭长。因为,“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五年来无数胜利的回忆,猛然兜上心头。今昔如此,情何以堪!文章写到这里,实已神完气足,司马迁颊上添毫,再加上把头颅留赠故人这样一个出人意表、千古未闻的细节。“故人”追之、认之,必欲杀之以邀功取赏;项羽却慷慨赐头,“吾为若德”:蝼蚁之微,泰山之高,两两对比,何等鲜明!
  项羽终于自刎了,他是站着死的。帝王刘、项,将相萧、曹,对于两千年后的我们,本来无所轩轾。但当我们读完《项羽本纪》,特别是读完“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时候,不免感叹世事造化弄人,心中感到彷徨落寞。
  不论《水浒》《三国》,还是《项羽本纪》,其中的英雄形象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范例,也是作者在其作品中创造的最成功的范例,作为千年以后的我们,还能随着作者的幽幽思绪回到他们的时代,感受那些英雄们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和幸福啊!!

10.飞 天
狂风掀巨浪,
惊雷挟金鼓。
北极南斗任驰骋,
谈笑成此举。

雄心万里长,
功业不自许。
自古英雄多寂寞,
只身荡寰宇。
11.伍子胥
有心解千愁,
无意忘旧耻。
奋起神勇三百万,
杀来如卷席。

为消冲天气,
一举破万敌。
何当高谈霸王府,
惊天动地时。

“乱世出英雄”,不错的,比如曹操。曹操任用了许多有才之士,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卓有建树,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英雄(虽然曹操也不乏奸诈的一面)。更何况,曹操文韬武略,卓尔不凡,著有《观沧海》这样磅礴大气的诗作;心态积极向上,不像刘备那般哭哭啼啼。这样一位英雄,怎能不让人心折!

当然,希特勒不能算,起码的善恶标准我们还是要遵守的。

《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也是英雄。他们生于乱世,能够起来反抗不合理的种种事物,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称金银;悲壮地作战,最后又一个个悲壮地死去。虽然他们有一些匪气,但我觉得他们身上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悲凉之气,英雄之气。

有句话叫“乱世出英雄”,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比如三国时的曹操,虽然可能很多人认为他奸诈,但是我觉得能写出《短歌行》这么慷慨激昂的诗歌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伟大报复,虽然最后他失败了,但我认为他仍是一个英雄!
当然,希特勒不能算!
还有能够证明我的观点的就是《水浒传》里的108将,他们生于乱世,能够起来反抗,这就是一种英雄的壮举!

路过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