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旅行社:考试作弊有哪些危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3 10:37:25

最严重么,当然是枪毙,啊不是,杀头。古时候科举舞弊是个大事,运气不好撞正了吵架杀头都是常态。
搁现代么,作弊被抓后,有可能面临考试资格被取消,几年内不得参加考试的处罚,但也有些考试作弊的惩罚远比一般人想象的严重。
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开始实施,将考试作弊入刑,新设罪名共有三个,分别是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和代替考试罪。其中,组织考试作弊罪和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代替考试罪,即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可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如果是在国外念书,考试作弊,最严重当然就是开除学籍取消签证扫地出门。

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校风,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文通过对考试作弊的成因分析,在广泛调查基础上,提出了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些基本构想:要遏制考试作弊,必须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弹性制;要进行诚信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要不断改进考试形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且要加强监考的力度。

关键词:考试作弊 成因 对策

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测试形式,它对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帮助和督促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更有利于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然而在大学校园里的各种考试过程中,各种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的人数、手段、心态等日益呈现出复杂化、严重化的倾向。考试作弊已渐渐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问题。如何端正考风,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发生已成为教育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考试作弊成因分析

考试作弊现象十分令人深恶痛绝。目前部分高校实行过严格的治理措施,凡考试作弊者一律给予勒令退学处分。而更多的高校是给考试作弊者留校察看或记过处分,取消学位等处罚。面对校方的严厉处罚措施,大学校园中的考试作弊现象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有社会的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这两方面原因:

1、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客观因素分析

1.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表面上看,考试作弊是一种校园现象。但深层追究,考试作弊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假货、伪劣产品充斥着整个商品市场;办事情靠拉关系,政府官员知法犯法、贪污、腐败案例时有发生及社会上组织的各类职称考试在大学校园中寻找替考等等,这些现象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对事情考虑简单、盲目乐观、自控能力弱,极易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

1.2现行教学模式的陈旧。我国大部分高校现在还实行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大学生一入学不管其基础的差异,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材、进度和标准进行教学,按统一的时间毕业离校。用同一种模式培养学生,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对大学生个性的关注,使得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专业知识更新慢,与社会所需脱节,使学生产生了“学非所用”、“学也无用”的思想。大学生考试屡屡作弊,也是对现行教学模式的一种抵触。

1.3监考教师执行不力。尽管每个学校都有一整套的考试制度,如《考场规则》、《监考职责》、《违纪考生处罚条例》等,然而对有关制度的理解、执行却存在着漏洞。考场纪律的执行不力,使作弊者有机可乘;监考教师监督管理尺度不一,为作弊者提供了可能条件;在考试监考过程中,监考教师执法不严,发现学生作弊,监考教师“手下留情”。这就产生了不公平,导致学生心态不平衡。监考教师要求不严的班级该课程成绩明显好于监考教师要求严格的班级,作弊成功的学生该课程成绩好于同水平的同学。加之学生作弊手段花样翻新,欺骗性、隐蔽性、技术性越来越强,监考教师有时难以发现,如此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作弊行为。

1.4评价体系的不科学。尽管整个社会在呼唤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有着肥沃的土壤。奖学金的评定,各类单项奖的评定,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学位的授予,无不牵涉到学习的成绩,甚至大学生追求入党学习成绩也是重要的参考条件。尤其是大学毕业找工作,学业成绩成了一个硬指标。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错觉: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继续学习。一小部分同学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取高分就不足为怪了。

2、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因素分析

从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机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缺乏健康向上的心理,自信、自尊、自重、自强、自立意识薄弱和自我约束力差是导致作弊行为的重要原因。

2.1缺乏是非观念与道德观念。由于从小家庭、学校包办过多过细,当代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思考。对是与非,对与错,不加分析,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在一次关于“考试作弊问题”的随机问卷调查中显示:64.2%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和道德品质“没多大关系”,6.7%的人甚至认为两者“毫无关系”,只有29.1%的人认为两者“有密切关系”;

2.2投机取巧,坐享其成。少数学生跨入大学后,对自己放松了严格要求,学习失去了目标。平时怕吃苦,学习不努力,到了期末考试就动歪脑筋,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考试作弊,坐享其成;

2.3产生盲从心理。有些学生看到别的同学考试作弊轻而易举,尤其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得一些学习努力的反而不如考试作弊的,这些学生就感到考试成绩不公平,产生心态不平衡,进而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

2.4试图蒙混过关。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态度和基础较差,几个学期下来,成绩趋弱、面临退学,这时面对家庭和前途的压力,试图用考试作弊来蒙混过关;

2.5虚荣心作怪。有些学生平时表现不错,有的是学生骨干有的是历年奖学金获得者,他们考试作弊不是为了过关,而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以便保持荣誉和评奖评优,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2.6是非不分,仅凭义气。这类学生自身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然而面对同学的“求助”,不加思考,慷慨地伸出“友谊”之手,岂知害人害己。究其原因,是把考试当儿戏,对作弊的危害性认识不清。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对策分析

面对当前大学生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现象,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应如何开展呢?

1、重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诚实和信用是做人的根本,是未来社会的通行证。

从以上作弊者主观因素分析可看出,不管是何种心态的考试作弊行为,都集中反映了考生不诚实的一面,“考试作弊”违背了做人最起码的原则。因此,在平时的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要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所想、所思、所行、所为,给予积极的引导,及时指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说假话、做假事等不诚实行为,树立讲诚实、重信用的良好品质;要求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特别是从考试不作弊等具体的事情做起,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的意志,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迎接挑战;培养学生诚实的人格,克服“好虚荣”、“侥幸”和自制力弱的心理毛病等,要教育引导学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是可获得好成绩的,这样取得的真实成绩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可以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光明磊落的胸怀,对做一个诚实的人、正直的人都是很有帮助的。

2、重视宣传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作为学校和辅导员都有义务在考试前做好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教育。通过介绍考试作弊的处分措施及过去考生作弊后的处分实例来让大学生明白,考试作弊一旦被发现,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还会失去学位和正常的学习机会,这又如何对得起家长的殷切期望;处分记入档案,还会影响个人的前途;他们的作弊行为将背离自己的诚实、正直的人格;作弊风气的形成会引发同学们所厌恶的不正当竞争的产生,会影响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干扰良好学风的形成。考试除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外,还是检查教学质量,衡量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使教学管理人员加强和改善教学管理。考试成绩是目前衡量教学质量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标,它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测试,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因此,应让学生明确考试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明确考试分数不仅对他们自己,对教师和学校有更重要的督促作用和评价作用。虚假的分数会危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妨碍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终危害最大的还是学生自己。并且,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测试,它还包括对态度的考核,如果出现考试作弊,又从何谈职业态度,又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3、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弹性学制

现行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没有考虑学生基础的差异和个性、爱好的不同,不能很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到枯涩无味,学习缺乏兴趣。而弹性学制是在实行学分制基础上,允许学生在修满必备学分的前提下提前毕业,也可中途休学或延期毕业的一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生自主选课为基础,以学分及绩点计算学生学习的量和质,并以此作为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毕业和取得学位的标准。学生有自主选择专业,跨专业、跨校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选择学习进程的权利。弹性学制的实行,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放宽了学习的年限,学生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数就能获得相应的文凭和学位,大大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减少考试作弊的可能性。

4、改进考试形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教会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考试作弊案例中,学生夹带纸条的内容多半是死记硬背的公式、概念。笔者认为,减少学生考试作弊,在考试形式上可做以下调整:

4.1在考试试卷中尽量提供解题的各种公式;

4.2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注重测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3社科类课程侧重论述和分析,考试可实行开卷;

4.4实施考教分离,任课教师不划重点,减少考生有备而来。然而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这根指挥棒不变,素质教育就无法落到实处。人才的概念是多角度、多方位的,我们经常发现,在校期间学习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并未如人所愿都成为人才,而有些成绩平平或传统观念认为“差生”的学生却在行业中、单位里独当一面或成为专家。这说明我们现行的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我们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鼓励创新,为每个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提供环境和条件;奖励体系也应该是多层次的,在鼓励学习冒尖的同时,也要让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得到表彰,为他们的成材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5加强监考力度,配以科学的处罚措施监考教师要统一思想,认真严格地抓好考场纪律是为了治病救人。试想如果没有一个考生考试作弊能够成功,还有学生敢作弊吗?现在考风的败坏,和监考的不得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监考的不得力还有另一原因,我们发现考试作弊事件总是监考教师抓住的少,巡视小组抓住的多,原因是:过于严厉的处罚措施,容易造成大量的宽纵。“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取消学位”对一个学生来说打击是沉重的,在正面教育背后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因为监考教师多为任课教师或辅导员,他们和学生之间有一定的感情因素,可以说大多数老师对于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一棒子打死,而且严厉的处罚措施加重了有关人员的心理负担。而大量的宽纵又会使得处罚的公平性丧失,作弊可耻的道德风尚就不能形成。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对于作弊的学生本次考试成绩以零分计并取消大学期间所有的评奖资格,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下一个学年内如未受记过以上处分且考试课成绩平均80分以上者可以撤销处分,真正给予学生自新的机会。这样监考教师才能真正统一思想,监考力度才能真正加强.

不久的将来,将不再考试。(中断学业,一无所成。)

如果不被捉的话
那就没有一点的坏处
但是如果被捉住的话
那只能说:小子!你背时咯!!!

学校的处分
同学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