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仙灵签抽签34:贝里奥是哪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01:16:58
最好连着简介!!!

夏尔·德·贝里奥是比利时小提琴家。
  夏尔-奥古斯特·德·贝里奥(法语:Charles Auguste de Bériot,1802年2月20日-1870年4月8日),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
  贝里奥出身于比利时鲁汶一个贵族家庭,自少便跟著名小提琴兼作曲家韦奥第的学生堤比(Jean-François Tiby)习琴。9岁时已举行个人演奏会,但同年他的父母同时过身而变成孤儿,由堤比收养。贝里奥除了他习琴外,亦跟随另一位同样是韦奥第的门生罗别列赫特(André Robberechts,1779-1860)学习,在罗别列赫特的议下,1821年贝里奥移居法国,很快便得到维奥蒂的赏识,并提议他跟随贝洛特学习。但只学习了数个月后,贝里奥决定以演奏家及教授小提琴为生。他分别成为法国查理十世及荷兰威廉一世的宫廷音乐家,并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身为小提琴手外,贝里奥亦是一名出色的钢琴手,并曾到访过中国。
  贝里奥在第一次婚姻后曾淡出演奏界,但因妻子意外过身后,他便重新投入教学及演奏工作。1842年,贝洛特过身,巴黎音乐学院有意找贝里奥接任但被他所拒绝。1843年,他接受了布鲁塞尔音乐学院的委任,成为小提琴教授,并在此成创立了“法比小提琴学派”(the Franco-Belgian school of violin playing),培训出魏欧当、恩斯特、雷欧纳等著名小提琴家。1852年,由于视力开始衰退,因而辞任,1858年他被诊断为双目失明,1866年更因他的左手瘫痪而正式终结其职业生涯。1870年于布鲁塞尔逝世,遗体后来葬于拉肯墓园内。

贝 里 奥(BERIO,LUCIANO)

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1925年10月24日生于意大利北部小镇奥奈利亚(Oneglia)的一个音乐家庭,自6岁开始随父亲和祖父学习音乐。二次大战结束后,贝里奥只身前往米兰,像他父亲那样进入米兰音乐学院,随盖迪尼(G·F·Ghedini,l893—1965)学习作曲。1950年,贝里奥获得作曲文凭,当年与美国歌唱家、贝里奥现代音乐事业的重要支持者与合作者凯茜·贝贝里安(Cathy Berberian,1925——1983)结婚,随后前往美国。在那里的第二年,贝里
奥便获得以鼓励青年作曲家为宗旨之一的库谢维茨基基金会的奖学金,进入设立在马萨诸塞州坦格伍德的伯克郡音乐中心(Berkshine Music Center),有机会随达拉皮科拉学习十二音作曲技术。1954年,贝里奥结识了马代尔纳、普瑟尔和施托克豪森等现代音乐中的活跃人物,并首次进入达姆斯达特暑期训练斑,更广泛地接触了韦伯恩之后西方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人物和重要问题。1955年,他和马代尔纳一起,在米兰广播电台建立了著名的音韵学实验室(the Studio di Fonologia)井担任该室负责人,自此进入他音乐生涯中充满活力的上升期。在此期间,贝里奥除了大力探索各种新的作曲技法并大量写作音乐作品之外,还和马代尔纳一起创办了名为《Incontri musicali》的音乐刊物,对先锋派音乐展开评论;用与刊物同样的名称,组织一系列音乐会以推进新音乐的发展。整个60年代,贝里奥基本上生活在美国。除继续写作外,过先后在米斯音乐学院、哈佛大学、朱莉亚德音乐学校等处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在报刊上撰文发表对现代音乐的看法与观点;创建并指挥著名的朱莉亚德室内乐团(The Juilliard Ensemble),致力于介绍新音乐的演出活动。1972年,贝里奥重返意大利。在此之后他应布列兹之邀,出任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音响奋乐协调研究所(IRCAM)电子音响部主任至1980年。

贝里奥是继韦伯思之后,西方五六十年代先锋派音乐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杰出人物之一。由于他在现代音乐创作、指挥、教学、评沦和为全面推进现代音乐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使他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和稳固的历史地位。贝里奥的创作,遍及音乐形式中的各主要品种,其中包括组合形式丰富多样的室内音乐与乐队音乐;为不同乐器和人声所写的独奏、独唱音乐;为各种发声媒体混成而作的合奏、合唱音乐;具有综合性意义的舞台、戏剧音乐;运用时代科技制作的电声、磁带音乐等等。他崇尚并能广泛而熟练地运用现代音乐诸创作技巧,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序列音乐、偶然音乐、具体音乐、空间音乐、电子音乐、镶嵌组合音乐以及新人声音乐等战后新兴的各主要流派的风格技法,都能广为见到。从某种意义上说、贝里奥的创作,是一部关于现代音乐的“小百科全书”。

在探索新的音响、音色、音源方面、特别是在开掘传统发声媒体潜在表现力或极端表演技巧方面贝里奥具有突出而持久的兴趣。其中关于人声技术的系列作品和系统化成果,更使他的创作能够在五色纷呈的现代音乐中显得卓尔不群,别具一格。正因于此,贝里奥的创作还广泛地从文学、诗歌、小说、戏剧等姊妹艺术的现代派作品中取材,不仅从中获得表现的意象,更重要的是从中提取作为音源的语音素材,寻找音乐结构的形式依据。

总之,贝里奥的音乐是复合而不是复杂的,是自由而不是混乱的,是方法多样而又类型集中的。虽然他的作品具有那一时代所共有的“世界主义”倾向,但始终都有意大利音乐特有那种抒情性和戏剧性。要了解战后台乐,贝里奥当是一个重大而不可回避的课题。

生平简介:

贝里奥(Luciano Berio,1925—),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他是盖迪尼(G.F.Ghedini,1892—1965年)和达拉皮科拉的学生,意大利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在运用现代激进技巧的同时,仍能保持意大利音乐的抒情风格,并赋予色彩性、戏剧性的表现力。

贝里奥写有3部歌剧。其中三幕歌剧《歌剧》(1970)叙述1912年“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与冰山相撞沉没的故事。在以死亡、暴力、人性为主题的三段式剧情展开中,别出心裁地穿插医院临危病人和希腊神话人物奥菲欧的表演。另一部歌剧《为了凯西》(又名《音乐会1号》)于1972年在里斯本首演,由贝里奥自撰脚本,其妻凯西·帕布里安担任剧中女高音角色。幕启后由女高音主角首先演唱蒙特威尔第的咏叹调,古钢琴伴奏之后接管弦乐队伴奏,接着是一段独白。再是小提琴伴奏的古典歌曲片断以及乐队演奏的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忽而转化为夜总会音乐。台上的钢琴独奏之后,歌唱家模仿演说家讲述宗教仪式,与歌剧演唱和表演动作的形式相联系。继而由五位穿着喜剧演员服装的演唱者以不同角色演唱巴赫以来一些作曲家的声乐曲片断,最后由女主角主演古典抒情悲剧。剧中的演唱、道白与管弦乐队和钢琴演奏,各自保持独立的节拍,构成多层次的声部交错叠置。贝里奥在此剧中运用镶贴组合手法,借用了蒙特威尔第、巴赫、舒伯特、沃尔夫、马勒、拉威尔、米约、普朗克、斯特拉文斯基、比才等作曲家的抒情歌曲和歌剧咏叹调以及普罗科菲耶夫、勋伯格、伯恩斯坦和贝里奥本人的作品片断。

意大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