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尼姑第一百三十章:北京琉璃厂和什刹海在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3:28:52

北京琉璃厂和什刹海在那
http://www.fortunestreets.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584

什刹海简介
说起北京,就不能不提什刹海。什刹海是老北京人游踪所集之地。有一首竹枝词就说的什
刹海:"柳塘莲浦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旧时,
老北京时间消夏"四胜"之说,也就是什刹海、葡萄园、菱角坑和二闸,其中什刹海荷花市
场最为著名。 什刹海之所以成为人们消夏娱乐的胜地,有着它得天独厚的条件。两岸杨柳
成行,夏日薰风摇曳,碎影筛金,荷香扑面,大有江南水乡之景色。
什刹海位于北海公园以北,总面积约540万平方米,水面占34万平方米。周围环境清幽淡雅
,是北京著名的风景区。具有悠久历史的什刹海,由西海、后海、前海组成,为一条自西北
斜向东南的狭长水面。三湖一水相通,以后海水面最大。元代曾是南北大运河北段的起点
,水域宽阔,王府环绕,园林密布,寺庙林立,景色优美。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内城保留了
原有民俗文化的富于老北京特色的传统风景地区和居民保留地区。东部银锭桥横跨湖上,
架于前海和后海的交接处,站立桥头北望后海,可见水天一色,亦可饱览西山胜景,故有
燕京小八景"银锭观山"之美称。近期,该水域经过彻底清淤,水质清澈,景色更加秀美。
该风景区已被正式列为北京市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什刹海的得名
为什么有"什刹海"这个听起来很奇怪的名字?在北京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因为明代在
什刹海岸边建了一处寺庙,名叫什刹海寺,所以这就叫什刹海了。另外历史上这里是寺庙
林立的地方,素有"九庵一庙"之说,所以也有人认为这里因此得名为"什刹海"。这里面有
文人墨客的解释,也是专家学者的考证,但是北京老百姓们还有另一种说法--据说,明代
重修北京城的时候,国库空虚,没钱修城,于是皇帝就按照"神明"的指点找到了"财神爷"
沈万三--一个穷的连裤子都没有的叫花子--叫他出钱修城,沈万三拿不出钱,于是被皇帝
一顿好打,他受不了疼就随便乱指了一个地方,而官兵居然从那里挖出了十窖四百八十万
两银子。银子挖出来,搁银子的地方就成了大坑,后来大坑里有了水,人们就叫它"十窖海
"。天长日久,叫白了也就叫成了"什刹海"。

琉璃厂在宣武区和平门外。
北京琉璃厂文化街

闻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厂文化街,位于现在北京的和平门外,西至宣武区的南北柳巷,东至宣武区的延寿寺街,全长约800米。实际上从历史上远在辽代,这里并不是城里,而是郊区,当时叫“海王村”。后来,到了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清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清初顺治年间,在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而琉璃厂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当时的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附近,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子也常聚集于此逛书市,使明朝时红火的前门、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都逐渐转移到琉璃厂。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室、出售大量藏书。繁华的市井,便利的条件,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使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清初,在原琉璃厂厂址上修建了师范学堂,这就是现在的师大附中的前身。在原厂址往南修建了海王村公园,成为了琉璃厂集市的中心,也是后来厂甸最为热闹的地方之一。

1927年,又建了和平门,修了新华街。从此,琉璃厂文化街分成了如今的东琉璃厂和西琉璃厂。

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著名书法家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三个字。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不知您仔细看过《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和那幅《开国大典》的照片,里面那位蓄着长胡子的著名老者沈钧儒先生使用的镇尺,就购于荣宝斋。

想清末民初时,荣宝斋、大千画廊等琉璃厂老店纷纷争悬名家书画于窗前。引来人们驻足观赏,成为琉璃厂的一道风景。当时,也是数荣宝斋名画最多而最为热闹。荣宝斋最著名的又要数木版水印和复制品。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术融刻版、印刷、折裁等技术为一体,使水印品的艺术更臻完善,曾得到鲁迅先生的赞许。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荣宝斋的一些传统工艺更是大放异彩。荣宝斋的复制印刷品技术,已达到“登峰造极,酷似原作”,足以以假乱真的地步。荣宝斋复制的名作如《文苑图》、《清明上河图》等,曾先后在许多国家展出,引起无数名家惊叹,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在世时,几乎辩认不出哪幅是他的原作,哪幅是复制品。

改革开放以来,在北京市和宣武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下,琉璃厂经历多次翻建和修缮,使这条著名的文化老街又焕发出新的青春。如今的琉璃厂文化街,成为广集天下图书、字画、古玩、文房四宝的所在,成为国内外游客光顾老北京文化的必游之地.
后海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总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绿地面积11.5公顷。这是北京城内700年以前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后海是13世纪元大都规划设计的基本的依据之一,什刹海周边从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的繁华商业区,它当时是漕运的终点,被称为“北京古海港”,那时沿岸处处是酒楼歌台、商肆作坊。
后海的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元代,许多建筑年代久远,具有北京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方胡同和鸦儿胡同、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等。什刹海一带,有4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两岸依依垂柳掩映着王府和历代名人故居,有恭亲王府、醇亲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什刹海边的柳荫街曾住过十大元帅中的三位。这里寺庙林立,素有“九庵一庙”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