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四大发明2017:本人患子宫腺肌症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07:03:51
患病3,4年,每月经后几天都会疼痛难忍.上月16号月经8天之后疼痛难忍一周左右,本月6号感觉有月经,但7号又感觉不像月经.是怎么回事啊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子宫内膜可以两种形式侵入子宫肌壁层,即弥漫型和局限型。前者为异位内膜侵入整个子宫的肌壁内,在不同部位其侵入范围和深浅可不同;后者异位内膜仅侵及某部分肌壁,形同子宫肌瘤,但其与周围正常组织并无分界(假包膜)。

  【病理改变】

  病变处呈现交错的粗条状肌纤维带和纤维带,有暗红色出血点或小区出现其中,很少有息肉状子宫内膜可向浆膜层突出,组织切片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临床表现】

  继发痛经发生在年龄较长妇女,即年近40岁时,痛经逐渐加重,往往是痉挛性,以至不能坚持日常工作。痛经是由于在经期异位内膜水肿,出血,刺激肌壁痉挛性收缩所致。

  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少数可有月经前后点滴出血,这是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及子宫肌壁间异位子宫内膜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之故。

  双合诊往往发现子宫一致性长大,有触痛,但子宫正常大小甚至小于正常者也可有腺肌病存在。

  【诊断】

  继发性逐渐加重性痛经,发生在中年生育期妇女,应考虑有子宫腺肌病。如伴有月经过多,经期过长,子宫增大,更应考虑子宫腺肌病。子宫碘油造影可见在一处或数处进入肌壁,形成憩室状影,但其阳性率只有20%左右。最终诊断还靠子宫大体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治疗措施】

  子宫腺肌病患者不再有生育要求者,以全子宫切除为好,尽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也尽可能切除病灶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绝经。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疗6~12个月,停药扣希望能在短期内受孕。如系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应考虑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宫。

  【预后】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生长缓慢,妊娠期常发生退变,绝经后停止发展,故一般预后较好。如病变范围过于广泛,或肠道受侵,则可能发生肠梗阻这一严重并发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少并发妊娠,妊娠后亦易发生流产、早产或输卵管妊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均较理想。年轻患者且可再次恢复生育功能。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机率很小。

如果说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谜一样的疾病”,那么与其密切相关的“姊妹病”----子宫腺肌病,则可称为“谜中之谜”了。其发病机制同样也未阐明。
历代王侯将相,宫廷深深,三十六院,嫔妃云集,且多伴内分泌失调,妇科疾病丛生,御医往往肩负皇命,广泛收集天下秘方、经验,屡试之后,却秘藏深闺,少传于民间,历代宫廷医案对此虽有记载,但均欠完整,极少能够直接拿来就用。“宫廷医学体系”则将其从理论的高度加以统一和完善,并借鉴现代医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组织相关发生学等的最新进展,融会贯通,从而使其临床实用性大大提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强调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以“肾虚为本,痰瘀为标”;并创造性地将“伏邪”理论引入“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治疗,采用心神合一的特色疗法秘方(内服、外用),辅以其它综合治疗手段,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给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带来根本性转机。“宫廷医学体系”特别倡导的“同化学说”强调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基本指导思想应当是“同化”,而非“剔除”。经过“宫廷医学体系”的治疗使异位于子宫肌层的子宫内膜首先在功能上退化,继之在形态上萎缩,做到不手术,而有手术的目的,在解除和改善子宫腺肌病相关症状(如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解决怀孕问题、阻止恶变的同时,通过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变血液流变学的特性,促进子宫肌层内无包膜的陈旧性积血吸收,促进巨噬细胞增生及结缔组织松解,使子宫肌层增生的纤维肌囊软化,调节和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调整阴阳,提高免疫功能,恢复失衡的内分泌,精神面貌、皮肤色泽及各脏腑的功能都相应改善,一并解决女性的多重问题,恰好吻合了患者治疗目的的多重性。
例如: 治疗子宫腺肌病(子宫肌腺瘤、子宫腺肌症)的“宫廷妇秘5号系列”最适合下列症状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在综合治疗时使用:
 30~50 岁的女性,尤其是接进更年期的妇女,多数有生产、流产或妇科手术史。
 出现继发性痛经,并逐渐加重。常于经前1~2日开始,经期第1、2日最剧,以后逐渐减轻。
 月经量多,行经时间长,月经紫暗有块,排流不畅。
 部分患者可见性交痛,尤其是月经来潮前几天做爱时最为明显。
 精神紧张、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直系亲属中有患病者,身体偏胖,有长期饮咖啡习惯等。
 婚后不孕,已经除外男方及其他原因。
 腹部B超(可发现2㎝以上病灶)、阴道B超(可发现位于卵巢内或宫颈内小于1㎝病灶)或CT、核磁共振(MR)、腹腔镜检查提示子宫腺肌病。
 子宫肌层活检腺肌病累及肌层。
 子宫腺肌病手术前,以及术后防止复发。
 同时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 化验检查中,CA125检测、催乳素(PRL)等指标不正常者。

联系电话:010--84136439

中医是如何认识和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是痛经和月经失调,典型的表现是继发性痛经并渐进性加重,属中医“痛经”、“月经失调”、“症瘕”等范畴。中医著作《医学入门》记载:“血滞瘀积于中,与日生新血相搏,则为疼痛。”《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则称:“妇人产后经行时,脏气虚,或被风冷相干,或饮食生冷,以致内与血相搏结,遂成血症。”因此,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相当优越性,一般治疗通常以活血化瘀、消症散结,通络止痛为治疗大法。在治疗上多分为经前期、经期及平时期进行治疗:
 平时服用方:当归、赤芍、白芍、丹参、生蒲黄、炒五灵脂、三七粉、黄药子、穿山甲、制鳖甲、生牡蛎、香附、延胡索、浙贝、鸡内金、菟丝子、仙灵脾、党参、甘草。
 经前服用方:上方去丹参加茜草、川芎、炮姜、肉桂、白芥子。
 经期服用方:血竭、益母草、乌贼骨、马齿苋、生蒲黄、茜草炭、三七粉、地榆炭、五灵脂、仙鹤草、党参、生牡蛎、甘草。
 经前灌肠方:血竭、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水煎至200ml,低压缓慢保留灌肠,右侧卧位20分钟,再平卧20分钟。因经期宫腔充血,此时进行直肠保留灌注使药液易于吸收,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