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三国杀视频:语文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1:09:32
什么是合辙压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 g是声母,ōng 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绕字不押韵,因为“绕”字拼起来是rào,它的韵母是 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象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这种i、u、ü 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是 a、ia、ua。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
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去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xiá(s 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

江面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ér)。

在这首诗里,“朝”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的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象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仿照韵书押韵,也是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在下文律诗的韵、词韵及古体诗的韵里,我们还要回到这个问题上来讲。

“辙韵”是曲艺唱词格律构成的重要要素,在诗词创作中的作用之大,更是不言而喻的。

“辙韵”与“合辙压韵”

汉字的读音是以二十一个声母和三十五个韵母拼和而成的,一个字开头的声母为“声”,收尾的韵母就是我们所说的“韵”。歌谣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经常是用相同或者相近的韵母构成的,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

“十三道大辙”与两道“小辙儿”

现在流行的“十三道大辙”各有自己的名称,这十三个名称都是分别以本辙中有代表性的两个字组成的,它们是:

(一) 中东辙,由韵母eng、ing、ong、iong拼成的字,例如:中、风、龙等。

(二) 发花辙,由韵母a、ua、ia拼成的字,如发、拉、马、大、话、挂等。

(三) 怀来辙,由韵母ai、uai拼成的字,如:派、晒、败、白、来、埋、开、带等。

(四) 江洋辙,由韵母ang、iang、uang拼成的字,如:江、房、唱、上等。

(五) 乜斜辙,由韵母ie、ue拼成的字,如:斜、怯、借、月、谢、也、冽等

(六) 姑苏辙,由韵母u拼成的字,如无、湖、读、出、哭、书、穆、路、属、触、目等。

(七) 一七辙,由韵母I、er、v拼成的字,如:纪、西、去、吕、期、系、拟、举、等。

(八) 油求辙,由韵母ou、iu拼成的字,如:否、周、某、楼、艘、邱、修、九、游等。

(九) 灰堆辙,由韵母ei、ui拼成的字,如:悲、谁、飞、泪、每、岁、税、枚、魁等。

(十) 人辰辙,由韵母en、in、un拼成的字,如人、分、臣、金、民、论、神、秦等。

(十一)摇条辙,由韵母ao、iao拼成的字,如:桃、袤、扫、叫、老、饶、高等。

(十二)言前辙,由韵母an、ian、uan拼成的字,如:眼、反、传、满、演、仙等。

(十三)梭波辙,由韵母e、o、uo拼成的字,如:佛、罗、车、和、拨、德、社等。

为了加强记忆,有人用每道辙的一个字编成口诀,如:

东西南北坐,俏佳人扭捏出房来。

“十三道辙”又叫做“十三道大辙”,这是因为还有若干道“小辙”的存在。在广大北方地区,语言中某些字常带“儿”韵,如“锤儿”、“门儿”、“花儿”等,语言中称其为“儿化韵”,戏曲、曲艺界叫做“小辙儿”,它们具有幽默、俏皮、风趣的特点。

小辙一般只列两道:

(一)小人辰儿

包含人辰、梭波、乜斜、灰堆、衣期等五道辙韵,如:盆儿、车儿、姐儿、堆儿、枝儿等。

(二)小言前儿

包括言前、发花、怀来等三道辙口。如:钱儿、茬儿、台儿等。

其他辙中,也含有带小辙儿的字,如:毛候儿、中药方儿、肥膘儿等。由于字数太少,不能成段使用,不够另立辙口的资格,混入小人辰儿、小言前儿中使用。

辙口的宽窄、平仄与感情色彩

编写歌谣要合辙压韵,可以用作韵脚的字数越多越方便。所包含字数多的辙口,叫“宽辙”;包含字数少的辙口叫“窄辙”;字数极少的辙口叫“险辙”。

宽辙有:中东、江洋、姑苏、人辰、摇条、言前、梭波。

窄辙有:发花、一七、灰堆、怀来、乜斜、油求;

造成压险辙的原因,是因为唱词要表述的内容中,缺少包含在所用辙口中的地名、人名,而所压辙口又是窄辙。

从音色上看,辙口又有阴阳之分。

阳辙,带有鼻音,念起来比较响亮,包括中东、发花、怀来、江洋、言前等辙。

阴辙,不带鼻音,因色沉闷,包括乜斜、姑苏、衣期、油求、灰堆、人辰等辙口。

从辙韵的感情色彩上看,各道辙口的功能又有所不同:

1、热烈、火爆、雄壮、激昂型:江洋、中东、言前、人辰、发花;

2、平和、从容、温柔、婉约型:摇条、怀来、梭波、油求;

3、严肃、抑郁、悲凉、凄苦型:一七、乜斜、姑苏、灰堆;

4、风趣、幽默、诙谐、俏皮型:两道小辙。

编歌选辙,一般的原则是“选宽不选窄,选明不选暗”,在编写诗词歌谣时,如果不是出于特殊的需要,一般要杜绝窄辙。但是,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要表达内容的感情色彩、人物性格、相关词素等,选择恰当的辙口。

所谓“平仄”,就是汉语的四声调值。从元代周德清所撰写的《中原音韵》到现代通行的戏曲音韵,每个音节都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声。如:仙(阴平)、闲(阳平)、显(上声)、献(去声)。其中,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

如果是编写唱词,既要做到“同韵相叶,和谐入耳”,又要做到“平仄交错,抑扬动听”。压韵是为了求同,平仄是为了求异。

中国的音韵学比较发达,古来韵书丰富,但总结押韵方法类的书并不太多,一般人们多从感性入手,经过大量的读、背、记获得押韵的能力。笔者从语法学角度,以俗曲中鼓词为例,归纳七类找辙方法,以期能对大家的诗词创作有所帮助。

一、换词找辙

当在某一韵脚处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不合辙时,可以试找一个近义词或词组代替。

例如表达“要记住它”这一概念,可写成“要记真”押“人辰”辙,亦可为“要记清”押“中东”辙等。 十三辙平声范例:

人辰辙:要记真;中东辙:要记清;遥条辙:要记牢;言前辙:要记全;梭波辙:要记得;姑苏辙:要记熟;江洋辙:记心房;发花辙:莫忘它;乜斜辙:用心学;灰堆辙:记心扉;一七辙:都记齐;怀来辙:记心怀;由求辙:记心头。

每一种辙有多种近义词组,在多种词中挑选出更贴切情节的词句。例如中东辙除了写成“要记清”还能写成:记在胸、记心中…… 换词找辙是常见找辙方法,古人的旧作中亦常见。例如[腰截]《大春景》[南锣]首句:“到春来,雁北忙”。其中的“雁北忙”按散文习惯应为“雁北飞”,因全曲押“江洋辙”故用“忙”字找辙。换词要注意不可因辙害义,不要为了押韵用不准确的词,把意思表达错。例如[京韵大鼓]《草船借箭》用“由求辙”,唱到周瑜差鲁肃查看造箭情况时用了这样的句子:“鲁肃答应忙退后,他到箭场去闲游”。本来是有目的地去查看,为了押韵硬说成了无事“闲游”。在《华容道》中有一句:“军师说话太情(轻)薄”。实际意义是关公对孔明出言“轻率”而反感,为了押韵竟把堂堂军师说成无情或太轻浮不庄重的人。

二、减字找辙

利用词语缩略的方法找辙。例如在[弹词开篇]《庵堂认母》中有“竟将养母当亲生”一句。实际上本来是“竟将养母当作亲生母”,但通篇是人辰辙,这里略去最后一个“母”字,以生字通押其韵。又如[弹词开篇]《三笑》中“四仙桌子是花梨”一句。为了押上下文的一七辙把“花梨木的”之中最后两个子略去,用“梨”押韵。

这种方法看起来很便当,然而应注意缩略要得当。千万不能出现相声里所说的自贡砂轮厂略成“自砂”的那岐义现象。

三、加字找辙

顾名思义,是说增加一个本来用不着的字来押韵。例如[奉调大鼓]《宝玉哭黛玉》中有“想要来见你林妹妹她”一句。可以看出,“她”在意义上是多余的,纯粹为押韵才加上去(原文用的是发花辙)。又如[京韵大鼓]《草船借箭》中有“我暗送兄台一只小船舟”一句。同样,“舟”字是为了原来的由求辙而硬加上去的。可以说用这种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

四、字序颠倒 如果处于韵脚位置的那个多音节词(主要是双音节词)或成语不合辙,可以观察一下这个词语是否可以颠倒字序。如果可以,看看颠倒之后是否合辙。例如[梅花大鼓]《龙女听琴》中有“不叫我们姐妹出门就好像坐牢监”一句。显然,”牢监”是由口中的双音词“监牢”颠倒而来,因而合了上下文的言前辙。再如[京韵大鼓]《战马超》中有“胯下千里马乌骓”一句。句尾的三音节词“马乌骓”是由乌骓马颠倒而成。又如[单弦]《地下苍松》的[流水板]中有“他那种敬佩之情、愧对之意激荡心头难尽一言”一句。句尾的“难尽一言”是由成语“一言难尽”颠倒而成,为的是押上下文的言前辙。

不过这种方法要慎用!并非一切词语都可颠倒。颠倒之后能让人听明白的词语往往是联合结构的,即由两个语素、词或词组并列而成。如上文的监牢――牢监,成语中也有此类,如龙飞凤舞――凤舞龙飞。主谓型的双音节词(地震、民主)不可颠倒。而这类的四字成语有些可以颠倒,一般颠倒后在两部分中间要加一个“的”字,使之变成偏正词组。如毛遂自荐――自荐的毛遂,或者颠倒后改动,如胸有成竹――成竹在胸。当然句子的前一部分还要作适当的调整。偏正型的词、词组和成语极少可以颠倒使用。上文的“一言难尽”――“难尽一言”和“乌骓马”――“马乌骓”是罕见的例证。动宾型的双音节词(司机、顶针)不可颠倒。这类的四字成语偶尔可以颠倒,如“磨穿铁砚”--“铁砚磨穿”,“自辟蹊径”――“蹊径自辟”。至于补充型的双音词(提高、车辆)、附加词(老虎、刷子)以及联绵词(澎湃、芙蓉)、音译词(咖啡、的确良)等等都不可颠倒使用。

这里仅提供一个大致的范围。实际上可颠倒的那些类型中也有很多因不合习惯而不宜颠倒使用的词。如“声色犬马”属联合型,若把它颠倒过来成了“犬马色声”恐怕观众就听不懂了。勉强押上了韵也是粗制滥造。

五、词序颠倒

按一定的规律把一些句子的成份互相颠倒而成。众所周知,汉语中句子各种成分的位置至关重要,不能随便颠倒。谁能把“他打了我”颠倒成“我打了他呢?”但是并非绝对不能颠倒,是“随便”不得。就是说,可以按一定的规律来颠倒。写韵文时为了找辙,经常需要这样作。下面就分别谈谈这些常见的规律。 1. 动宾倒置:

一般情况下宾语都放在动词之后,为了押韵可以颠倒成先宾后动的结构。具体方法又有两种:

①如果原词组由三个字组成,往往可以直接颠倒动宾。例如“倒抽(了一口气)在[京韵大鼓]《草船借箭》中是这样:“鲁肃急得气倒抽”,目的是押由求辙。又如[京韵大鼓]《卧薪尝胆》中有“传令释放他夫妇越国还”一句。很明这是为了押言前辙“还越国”颠倒而来。

②如果原文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往往在宾语前加一个“把”或“将”字,构成一个介词词组,再把它与动词对调位置。[京韵大鼓]《子期听琴》中的“唤从人给我设摆琴把香焚”是“焚香”颠倒字序后又加“把”字而合成。 2、定名倒置:

正常语序是定语在名词之前,韵文常变成名词在定语之前以求押韵。如[天津时调]《军民鱼水情》中有“扯几尺青布崭崭新”一句。口语中要说成“来几尺崭崭新的青布”。如[弹词开篇]《杜十娘》中有“飞絮飘零泪数行”一句,句尾三字是从“数行泪”颠倒而来。可见不论修饰性定语(前一例)还是限制性定语(后一例)都可颠倒使用,都是常用的方法。 3、状动倒置:

一般说来状语放在动词之前,但韵文中常常颠倒。例如“慌忙的走”和“在西廊杀死他”这两个词组在鼓词中为了押江阳辙就变成了“走慌忙”和“将他杀死在西廊”([京韵大鼓]《红梅阁》)。 4、主谓倒置:

汉语中大多是主语在谓语之前,在韵文中颠倒过来的实在不多,鼓词中就更是凤毛麟角。在[奉调大鼓]《宝玉哭黛玉》中有这样一例:“幽林有恨噪啼鸦”。实际上本来是“啼鸦噪”。由于它不太符合汉语的习惯,只在比较文雅的段子里出现,初学者要慎用。 5、状宾对调:

口语中一般总是“状语+动词+宾语”的结构。当宾语不合辙时可以观察一下状语是否合辙或是否容易找辙。如果是可将状宾对调位置。这种方法少见,在鼓中暂缺实例。现举一个从歌诀中发现的例子来说明。在《花鸟画诀》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尾长必短嘴,善鸣易高举,尾短嘴必长,鱼虾搜水底。”按口语习惯最后一句应是“(在)水底搜(寻)鱼虾”。只有在文风比较雅的段里才可用这种方法。 6、复杂颠倒:

为了押韵(或符合格律)有时把一句中的几种成份来个大搬家,变化很复杂。这种方法在古诗中时有发现。如李贺的《梦天》中有“鸾佩相逢桂香陌”一句。用现代汉语解释为“(在)桂花(飘)香(的)小路上遇见(了系带)鸾佩的仙女。”这种复杂颠倒,初学者不易也不宜模仿。

六、句序颠倒

有时下句尾字不合辙,而上句反倒容易找辙。可把上下句对换就方便得多了。这种方法更适合抒情和写景或人物的部分,因为这些地方的陈述顺序不很重要,而叙事部分的顺序是不可颠倒的。例如[京韵大鼓]《剑阁闻铃》抒情句子“再不能太液池观莲并蒂,再不能沉香亭谱调清平。”若押言前辙,可稍加改动,就高功成了。“再不能沉香亭谱清平调,再不能太液池观并蒂莲。”由于这类对仗和排比句的顺序不很重要(不考虑句内的平仄格律),句序颠倒的确是方便之门。

七、通押

把读音相近的原数两种辙的字,混合用在一个段子里。例如鼓词《银燕雄风》为中东辙,有一下句“是您的恩情重千斤。”用人辰辙的字押中东辙,虽然并不和谐还可以是个权宜之计。

八、换辙

整个曲目的一个段落一换辙。例如[乐亭大鼓]《王二姐思夫》一开始用的是江阳辙,“八月秋风阵阵凉”;第二段用发花辙,“王二姐,泪滴嗒”;第三段用梭波辙,“王二姐,泪如梭……”。 注意两点: 1、 短段中一般不换辙。 2、至少四句一辙(数来宝除外),换辙必须在一段的第一句上起。

另外还有一种换辙的情况:当引用句中人的一段话时可以用另一种辙。例如单弦《一盆饭》用的是小人辰儿辙,“八达岭下一山村儿”,但是当叙述到应春读炊事员留下的字条时,字条的内容换用了言前辙,“同志们真抱歉……”,读完字条继续叙述时仍用小人辰儿辙,“迎春儿把那好米淘洗了多半盆儿”。 最后,应该知道掌握了找辙的方法只是创作迈出了第一步。好的段子自然应如散文一样流畅而准确,不应为了凑辙而故意添加衬字、颠倒字等。

附录:

十三辙歌谣

正月里,正月正,刘伯温修下北京城;能掐会算的苗光义;未卜先知徐袤公;诸葛亮草船把东风借,斩将封神姜太公。(中东辙)

二月里,草芽发,三贬寒江樊梨花;大刀太太王淮女,替夫挂印葛红霞;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刘金定报号四门杀。(发花辙)

三月里,桃花开,吕盟正无时赶过斋;寻茶讨饭的崔文瑞,提笔卖字高秀才;苏秦不遇回家转,卖臣无时打过柴。(怀来辙)

四月里,梨花香,镇守三关杨六郎;白马银枪高嗣继;日受双全小罗章;周瑜本是东吴将;狄青斗宝收双阳。(江洋辙)

五月里,端阳节,刘备无时卖草鞋;吃粮当兵汉高祖,平贵乞食在长街;推车卖伞的柴王主;贩卖乌梅洪武爷。(乜斜辙)

六月里,数三伏,王老道捉妖拿黑狐;法海捉妖金山寺;包老爷捉妖五鼠除;纪小唐捉妖收五鬼,张天师捉妖破五毒。(姑苏辙)

七月里,七月七,秦琼全凭锏双支;九里山前韩元帅,临潼斗宝伍子胥;马超一怒西凉反,黄飞虎反出朝歌归西岐。(衣期辙)

八月里,到中秋,李三年磨房泪交流;柳迎春等夫一十二载;王三姐剜菜盼夫一十八秋;吃斋好善黄氏女;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头。(油求辙)

九月里,雁鸟飞,大闹江州叫李逵;敬德监工大佛寺;大喊三声猛张飞;东京打擂呼延庆;杨七郎归位乱箭锥。(灰堆辙)

十月里,小阳春,红袍都督盖苏文;袁达本是青脸将;孟获不驯遭七擒;匈奴大将猩猩胆;开五代刃残唐名叫朱温。(人辰辙)

十一月,雪花飘,赵匡胤全凭盘龙棍一条;大刀将军叫关胜;武汉杀妻保汉朝;久传绿林王君可,孟良盗骨又把昊天塔来烧。(摇条辙)

十二个月整一年,金眼毛遂盗仙丹;柴君长又把昆江闹;魏化大闹万花园;南唐报号叫冯冒;窦义虎报号锁阳关。(言前辙)

十仨月,一年多,薛礼救驾淤泥河;文广御园救宋主,薛娇长安赶囚车;哪吒救驾西岐地,赵子龙救驾长坂坡。(梭波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