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汽车西站酒店:什么叫211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6:10:41
为什么叫211工程 为什么是211呢 211怎么来的

“211工程”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一、“211工程”建设的目的

实施“211工程”,是中国政府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工程的实施旨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培养高层次人才,对提高国家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建设目标及任务

面向21世纪,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其中,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取得较大成绩,适应地区和行业发展,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211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1、学校整体条件建设:造就一大批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特别应加速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保持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确保教育质量有较大地提高;加强教学、科研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为培养及吸引优秀人才创造必需的生活、工作条件;提高办学规模效益;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努力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

2、重点学科建设:主要是增强科技前沿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中选择一些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能够解决本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并有望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重点研究基地,加强培养人才的实验条件,拓宽学科面,形成一批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群、学科基地,以持续培养本领域高水平的骨干人才。要努力形成覆盖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要行业和领域、带动学科和科技发展、分工合理、相互配套的重点学科体系。

3、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图书文献保障系统、现代化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等建设内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将连接全国主要高等学校,并与国际网络联网,为我国教育、科技和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图书文献保障系统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为依托,设立全国综合文献中心和一批学科文献中心,与国内外文献系统广泛联网,建立文献信息子网。根据地区优势,在全国高等学校比较集中的中心城市,结合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设立现代化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中心,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规划任务:

1、首先重点建设2所高等学校,使其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上,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确立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2、着重提高和改善25所左右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重点学科比较集中、承担较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的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使其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显著提高,一些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并在高等学校中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要注重支持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密切相关院校和重点学科点的建设,加大国家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体现“211工程”建设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3、加强300个左右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重点学科点,增强持续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相关领域高水平人才的能力。

4、完成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建设。

“211工程”的具体建设方式:

原则上将主要建设内容统筹考虑在拟确定的重点建设大学和要提高、改善的大学中进行,以体现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发挥高等学校的综合效益。少数重点学科及其他建设项目可安排在另外一部分高等学校中进行。

三、工程建设资金

“211工程”所需建设资金,采取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按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建设资金主要由学校所属的部门和地方政府筹措安排,中央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对工程建设起推动、指导和调控作用。

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要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适当安排有关高等学校上水平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国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补助少数高等学校整体水平提高所需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建设程序与组织管理

“211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第九个五年计划,从1995年起实施。

1、国务院成立了“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协调决定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协调小组由国务院、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和财政部的主管领导组成。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211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和检查评估工作。办公室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的有关同志组成,地点设在国家教委。

2、“211工程”按国家基建程序进行审批和管理。中央行业主管部门和省(区、市)人民政府,商国家教委对申请进入“211工程”的备选院校和学科点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有关主管部门需向国家教委报送预备立项备案材料。根据“211工程”总体进度要求和国家财力可能,由国家教委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向国家计委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计委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目标和标准,部门、地方和院校自筹资金落实情况,以及中央专项资金的安排,进行综合平衡和审核,条件成熟一所,批准一所。经审定批准进入“211工程”的项目,由国家计委商财政部和国家教委在年度计划中滚动安排中央补助投资并付诸实施。对符合“211工程”建设要求、与国民经济发展重点密切相关、自筹资金落实不需要中央专项支持的高等学校,也可列入重点建设计划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3、“211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管理。各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进展要求,具体负责本部门和本地区“211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认真抓好所属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成。

五、“211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在国家计委、教育部和财政部的协调领导下,“211工程”建设进展平稳顺利。

“九五”期间,在“211工程”学校中共安排了602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其中人文社会62个,占10%;经济政法57个,占10%;基础科学89个,占15%;环境资源42个,占7%;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255个,占42%;医药卫生66个,占11%;农业31个,占5%。

“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资金总量约为183亿元。其中,用于重点学科建设资金63.88亿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3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6亿元,配套设施建设资金73.32亿元。

“211工程”建设实施以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推动了部门与地方的共建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学校办学思想的变化。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全国高等教育数字化信息平台初步建立,公共教学设施建设初见成效。“211工程”学校确立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和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科研装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明显增强了其开展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和解决经济建设重大问题的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得到重视,为稳定和吸引人才创造了一定的工作条件。“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

“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已经基本结束,“十五”期间建设即将开始。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关于"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是: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概括为:"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
学科点

面向21世纪,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其中,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取得较大成绩,适应地区和行业发展,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计划期间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211工程”实施以来,全国高教战线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化改革,加大投入,调整结构,转变模式,加强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经费不足的紧张局面,改善了高等教育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保证了一批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升级发展,根据现代化要求,调整并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整体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取得了巨大成绩。

一、“211工程”是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进一步确立了高等教育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事业给予充分重视,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长足进步。“211工程”的创立正是我们党和政府关心、重视高等教育的结果,它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如此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建设,在我国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党和国家重视和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211工程”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得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的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十分明确地指出了“211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其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都在不同方面重申加强对“211工程”建设的支持,标志着党和国家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上的一贯性和坚定性。

“211工程”自开工以来,建设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共批复98所学校立项。本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和合理布局的原则,共安排了602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其中人文社会62个,占10%;经济政法57个,占10%;基础科学89个,占15%;环境资源42个,占7%;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255个,占42%;医药卫生66个,占11%;农业31个,占5%。同时,为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在“211工程”中安排了服务全国的“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和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简称CERNET),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简称CALIS)和学校校内服务体系建设。

据统计,“九五”建设资金总量为110.37亿元,另有配套设施建设经费73.32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7.55亿元。截至2000年8月31日的统计,实际完成投资已达150亿元。

二、“211工程”创建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它的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勃勃动力,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指导下,在各级部门、高等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211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

(1)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推动了高等教育体系整体发展和进步。

“211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工程,它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其一,“211工程”建设学校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指导思想,在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的过程中,增强了科研教育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其二,许多高校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进行了一系列较为系统的管理、教学、后勤、科技体制方面的配套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知识创新、培养人才的新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各高校强烈的争优创新动力和发展。

其三,“211工程”建设实行中央、部门、地方联合共建模式,打破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格局,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批复立项的98校中,中央部委学校获得地方政府的直接经费达15亿元,其中有部分部委学校主要依靠地方经费建设。实现了投资主体由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的转化,推动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其四,通过“211工程”建设,摸清了我国高校的底数,认识到了我国高校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掌握了各高校的实力现状,通过国家调控和市场化运作,做到了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投入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急需的学科和领域。

(2)学科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全面提高了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明显增强了开展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

“211工程”建设本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针对过去学科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宏观调控、理顺布局、优化结构、重点扶持,使重点学科建设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重点学科的科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高校向着世界一流大学水准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九五”期间批复立项的学校中,用于重点学科建设的经费就达64亿元。这一举措符合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实际,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重点扶持重点学科建设的决心。

(3)学科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更加紧密,有力地突出了高校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作用。

“211工程”建设特别关注和营造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环境、条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科建设与社会实践、现实应用的结合。在“211工程”建设中,一些学科如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生化工程学科都得到了重点扶持和培育。这些学科都是前沿课题,对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一些高校在学科建设中还组织带头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组成跨学科的学科群,形成大兵团作战的局面,极大地增强了科研攻关能力,取得了一大批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标志性成果。

(4)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使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得到了提高。

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和的一流人才是“211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任务。“211工程”建设,促使各高校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和深化教学改革的工作。在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培养、改善知识结构、加强创造性培养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等问题上取得共识并做了积极尝试。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和造就中青年学术骨干创造了条件。

“211工程”建设的核心是重点学科建设,而重点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师资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是一个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211工程”建设的预期成效和预期效益。因此,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以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全国“211工程”建设学校绝大多数都制定了吸引、鼓励和培养人才的新的用人机制,既在物质生活方面给予他们以关心爱护,又在精神生活方面也给予积极的引导,这些措施使业务骨干能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心情舒畅、安居乐业地开展各项教育和科研活动。

为配合“211工程”的实施,1998年教育部又推出了与其配套的原“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更是为“211工程”的实施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加大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极大地提高了设施装备水平。

“211工程”建设,根据信息化时代的标准和要求,充分重视高校硬件条件建设的改善,在校园网、图书馆、公共教学实验室、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改造,使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明显上了一个档次。国家有关部门中期评审98所国家计委立项批复高校的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已达35亿元。

目前,“211工程”建设学校的科研经费、仪器设备值、图书总藏量分别占全国高校的72%、54%、31%。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分别占全国高校的84%,69%和32%,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分别占全国高校的96%和88%。

三、继续加强“211工程”建设,使之成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工程和强国工程。

“九五”建设即将结果,新的世纪即将开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再次重申了科技进步和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献。

“211工程”一期建设即将结束,全面验收工作正在进行。我们看到,“211工程”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促进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已经发挥了显著作用并产生了预期效益。“211工程”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和国际组织中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国际交流和合作。“211工程”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多层次、多样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成为凝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的一面旗帜。一期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211工程”决策的正确。然而,在“211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国际间对优秀人才的激烈争夺,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211工程”是面向21世纪的战略工程,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建设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支持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因此有必要在全面总结一期计划的基础上继续规划和实施二期计划。

“211工程”二期建设计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精神,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继续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速度,改善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布局和学科结构,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综合实力。

“211工程”二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继续进行重点学科建设,力争使其中部分学科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我国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比较合理的重点学科体系。重点改善部分重点学科较为集中的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基础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加快建设我国高等教育计算机网络,数字图书馆,大型仪器设备、研究生培养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等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环境、技术手段和整体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