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捆条数字的意思:什么是过饱和溶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01:36:53
什么是过饱和溶液?
我需要知道他详细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怎么会形成过饱和溶液?

不要用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724747.html这个答案给我,那个答案我不满意!

“在某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可溶性是不变的。例如食盐(Nacl)在水的可溶性在室温时是36g/100mL水。当溶液中的浓度与其可溶性相等时,这种溶液便称为饱和溶液;而当溶液的浓度比其可滚性还要高的时候,这种溶液便称为过饱和溶液。”

既然阿溶液已经溶解了最多的某种单一溶质,例如食盐(Nacl)在水的可溶性在室温时是36g/100mL水,那怎么可以再继续溶解形成过饱和溶液?溶解度可是指最多可以溶解阿!

过饱和溶液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大于在这个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含量的溶液(即超过了正常的溶解度)。溶液中必须没有固态溶质存在才能产生过饱和溶液。

制取过饱和溶液,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配制饱和溶液,然后慢慢过滤,去掉过剩的未溶溶质,并使溶液的温度慢慢地降低到室温。这时的溶液,它的浓度已超过室温的饱和值,已达到过饱和状态。

过饱和溶液的性质(不稳定),当在此溶液中加入一块小的溶质晶体(作为“晶种”),即能引起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结晶。

过饱和溶液能存在的原因,是由于溶质不容易在溶液中形成结晶中心(即晶核)。因为每一晶体都有一定的排列规则,要有结晶中心,才能使原来作无秩序运动着的溶质质点集合起来,并且按照这种晶体所特有的次序排列起来。不同的物质,实现这种规则排列的难易程度不同,有些晶体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自行产生结晶中心,因此,有些物质的过饱和溶液看起来还是比较稳定的。但从总体上来说,过饱和溶液是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是不稳定的,若受到振动或者加入溶质的晶体,则溶液里过量的溶质就会析出而成为饱和溶液,即转化为稳定状态,这说明过饱和溶液没有饱和溶液稳定,但还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这种状态又叫介稳状态。

溶质的溶解量超过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中溶解量的溶液.通常将较高温度时制备的饱和溶液,在不与纯溶液接触的条件下,缓慢地冷却而得.这种溶液一般是不稳定的,如投入该溶质的晶粒或充分搅拌溶液或摩擦容器内壁,都会是过量的溶质析出变成饱和溶液.硫酸钠,硼砂,蔗糖等都容易生成过饱和溶液.

所谓过饱和,就是指当你一瓶溶液中的溶质消耗了一部分时,此溶液还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比如NaCl在水中溶解度是36g,你加了40gNaCl固体(100mL水),那么当你加了几滴AgNO3后,溶质变为Na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且此时NaCl依然饱和,这是饱和溶液不具有的性质,故单列其为过饱和溶液。这是个人看法

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和析出是同时进行的,如果溶液已经达到饱和,再往里面加入溶质,仍然可以溶解,但同时必须有等量的溶质析出。

当溶液再也不能溶解某一样物质时,你还是将这种物质强放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