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怎么做3d环绕:谁知道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关系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21:41:37

物候学

研究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季节活动等物候现象,分析了解自然界动植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的相互以及自然季节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候现象非常广泛,大自然中,那些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都属于物候现象。包括三方面:(1)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2)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3)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物候学的研究对象是考察物候现象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垂直方向上的差异以及物候现象的古今差异。从时间和空间的分布阐述气候变化与动植物的相互关系,从中发现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研究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和指导生产活动。如以物候现象进行四季划分,以自然历预告农时等。作自然地理区划时,也要以物候作依据。
中国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初期,就有讲述物候的专著《夏小正》。战国时代的《吕氏春秋》、前汉的《汜胜之书》、后汉的《回民月令》、北魏的《齐民要术》等书,都讲到播种、耕耘、收获等田间操作的适宜时期,多数以自然界的物候为对照标准。近代的物的物候学由中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创导。在1931年的《论新月令》一文中,竺可桢总结了中国古代物候方面的成就,倡议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1961年,建立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物候观测方法。1968年,出版《物候学》一书。1973年,竺可桢的著名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应用物候学方法,分析气候的变迁,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物候学在国外起源较早,欧洲在希腊时代,雅典人制订出包括一年物候的农历。日本从公元812年开始,记载樱花开花日期,迄今已有1100年历史。世界上物候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是日本、德国、美国和苏联。
最早的"年"的概念是靠观察物候来建立的,如:寒来暑往、青草的枯荣、江河的冰封解冻、燕去雁来、渔汛花期、某些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等等,即是以自然界的变化周期或生产上的大致周期来建立的。如古代高山族以粟的收获周期为?quot;年",从事渔猎的台湾兰屿耶美人以飞鱼回游周期为一"年",商代甲骨文中"年"字的本义是指收成也反映了这一点。这时是以物候定农时,即物候历的时代。

新闻1例:http://news.845u.com/Article/sh/200602/107529.htm
王湾的《江南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三十个字,诗人就在这幅江春破晓图中,生动地描述了潮汐运动、昼夜交替、春冬更新的自然规律。又如杜审言的《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把早春的景物和气候描写得十分细腻动人,刻划了这些景色和物候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一篇很有科学性的早春物候篇。

诗歌中体现的这种自然观察力,使许多古代诗歌成为珍贵的科学资料。例如,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载,就出于《诗经·小雅》里的“十月之交,朔月卒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据天文学家推算,公元前776年十月初一正是辛卯日,早上七时到八时,确有过日食,和诗经的描写完全相吻合。“日食”一词,最早也出现于此诗。又如《诗经》中的“百川沸腾,山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也是最早描述地震和地壳运动的记载,至今还常为人们所引用。这种对自然规律的描写,不仅成为古代许多诗歌的重要内容,体现了自然美和诗意美的结合,而且随着岁月的进程,更具有科学和艺术的价值,显示了千古之魅力

是对情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