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上派幼儿园价目表:什么是新儒家,其思想意义有哪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3 06:43:14
和旧儒家文化有哪些区别?

新儒家萌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展于三十年代,五十年代之后,走向了全世界,成为驰名于国际的文化学派或文化思潮。1921年,梁漱溟到山东讲演并出版了《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揭起了新儒家的大旗。1923年,熊十力在北京大学讲《新唯识论》,系统地阐述了新儒家的理论观点。十年之后,出版了《新唯识论》,从理论上全面展现了新儒学的面貌,同时标志着新儒学的形成。现代新儒学,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20至1940期间,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熊十力、贺麟、冯友兰等人;第二阶段是五十年代而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而钱穆、张君劢、方东美三人则纵横于前后两个不同时期。这前后两个阶段的新儒家代表人物,一般上被称为第一代新儒家和第二代新儒家。目前,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如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成中英、余英时等人,则为第三代新儒家。

所谓的新儒家,其实是博采诸子和西方文化的精华,经过自我更新,成为具有生命力,能够适应新时代文化环境的新精神所需要的儒学。新儒家也被称作“儒学的第三期发展”,意即新儒家乃是“返本开新”的儒学。所谓“返本”,意即回归传统儒学的本原、根本道统、道德本体的“内圣之道”。至于“开新”,即是革新儒家的传统文化,开科学和民主之新,也就是要变革传统儒学的“外王之道”。现代新儒家以“返本开新”为纲领,补救传统儒学“外王弱”的不足,“开新的外王”就是在儒家传统的道德伦理主导下,引进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总而言之,现代新儒家所说的新儒学,就是要恢复传统儒学的“内圣成德之教”,“接续民族文化生命的本源大流”,并开出学统和政统为内涵的“新外王”,从而使儒学演化适应当代世界新文化环境的精神需要。

时至今日,新儒家不仅在香港、台湾、美国成为学术界众所皆知的术语,而且也成为中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现代新儒学正是传统儒学的自我更新、自我变革,它以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的新精神、新的时代特征而与传统儒学有所区别。因此,海内外学者都异口同声的称之为“新儒家”。

就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儒家文化,和旧儒家文化相区分,五四运动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经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