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门有哪些材质:对仗的诗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5 05:43:04
快告诉我,我有急用,谢谢了

对 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什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者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 一般来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还可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有名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象《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⑴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⑵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①。
  因此,象上面所举的《易经》和《诗经》的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上面所举毛主席《长征》诗中的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才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的。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下面这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出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②。
  就修辞方面来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③,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 对“嘴”,“脚” 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我想到的一些对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另外楼上朋友也给出了一些,希望可以帮到楼主.

《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秦州杂诗》其三: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独坐》:沧溟恨衰谢,朱绂负平生。
《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曲江二首》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仃洋里叹零仃---文天祥 <过零仃洋>

自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