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环保批文生产:关于任何一篇作品的赏析,只要精就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2 07:48:21

围墙的另一边

——《在高高的围围墙下》赏析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随着民主科学的思想和信仰逐渐在神州大地传开,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诗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诗歌的内容、形式、意象,还是对诗艺、诗美本身的追求也发生着重大的改变。白话入诗,政治主题,诗人个人的情感的渲泄,首先从诗的内容上对传统诗歌力图有所开拓,而在形式上,随着西方十四行诗的译介,东方诗人们也力图在自身的探索道路上有所发展。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诗歌是在对旧体诗的“革命”基础上诞生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所谓“革命”也并不是对传统的一种彻底抛弃,事实上,人类历史也已经向我们表明,这也是不可能的。

《在高高的围墙下行走》是一种对传统和现代文化和历史进行思索,而且又用诗这一独特艺术形式叙写诗人的自身思索,以及启迪受众进行思索的一首难得的,耐人品味的好诗。可以说,它既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又接受了“五四”以来所形成的现代诗歌传统,而且有所开拓。

诗人在历经多年的世事之后,在高高的围墙下行走。这个时候能够以一种“平静的心境缓缓独步”,这是一种理性的,非常难得的。“五四”以来,在主流政治话语中经常出现一种情况,要么对传统的东西完全肯定,凡传统的就是好的,就是国粹;要么对传统的东西全盘否定,“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黄色文化”,人们心境之浮躁可见一般。但此时的诗人能够以一份难得的平静之心来对待一切,而正是这一心境使诗人能够体察世界的静谧和安详,从而能闻听鸟鸣,但“我不知道是什么鸟,以及它羽毛的颜色”。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超寻常的平静之心,因为他根本不需要知道。这一切的一切,早已为诗人所接纳。

但是,有这种平静之心的确是一种独特的享受,一种难得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并未窒息诗人的思索,特别是那由爬山虎们所编织的历史的、生活的、现实的“网”。历史是无法摆脱的,甚至我们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和历史有着某种必然性的关联。针对这一点,诗人写道:“在高高的围墙下面\我体味走路的习惯姿势\体味一页既古典又现代的历史”。正如前面我们的分析指出,诗人的基调是一种理性的,而不是浮躁的。正因为诗人的这一种理性,诗人才能从缓慢的步履中去体会,甚至从一个非常细微的动作中去体会这一段既古典又现代的历史。

这一种历史生活是矛盾的,复杂的,是由爬山虎们轻松地编织成的既有“高度”又有“厚度”的“网”。而在这一张超乎寻常的“网”中,诗人的心境是出奇的平静,他居然能“在高高的围墙下面,体味走路的习惯姿势”,体味这充满矛盾的、既古典又现代的历史。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古典的也许在诗人的眼中却是活生生的,而即使是现代的,我们大家无法认识其真面目,无法揭示其实质所在,但它可以在主观中显得古典。正如克罗其所言“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为了更好的理解诗人的思索,我们来欣赏诗人在结尾写下的堪为绝世佳句的话语——“一旦走在没有围墙的地方,我不知道该出哪只脚”。人生,历史它本身就纠缠在无数的复杂的“网”中,人们早已经养成了在“网”中走路的习惯姿势,因为他们“从小就深受其高度与厚度的庇护”。而一旦抛开这些从小就对他们影响极其深厚的“网”,他们就会感觉到“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感觉到好象失去了自我,感觉到好象脱去了那一层具有保护性的外衣,无所适从,甚至连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东西都不可为。

总体来讲,《在高高的围墙下行走》一诗既是一首诗味很浓,艺术高超,耐人咀嚼的好诗,又是一首充满哲理,启迪人们智慧,启迪人们思索的难得的佳作。这正是《在高高的围墙下》这首诗给我们带来的崇高的美学意蕴。鉴赏到此,我才真正体会到进入到诗人创作诗歌的意蕴层的把握之中,也就是进入到诗歌的“智性”意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