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胆枪手2作弊器下载:农村教育和新课标之间的存在的问题啦?急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15:18:09
要文章!!!在线等哦

摘 要 在农村基础教育课改实验中,教师的素质离新课标的实施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新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尚未确立。应大力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全面改革各类招生制度,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建立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困惑 对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在新形势下,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它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角色功能的转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评价促学生全面发展”等,是对原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农村基础教育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困惑,严重制约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现剖析如下:

一、困惑

(一)教师素质的困惑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它呼唤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换,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如下:1.从事教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面窄。表现为理工科教师不懂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教师不懂自然学科知识。有的教师就连本学科的知识也很单一,更谈不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2.教师知识更新差。表现为教师知识陈旧,难以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做不到按照课程改革的需要自学相关知识。3.教学能力较差。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虽然各学科教师大都能遵循教学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踏踏实实上好课,但是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完善,将知识体系有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还重视不够,且缺乏厚积薄发、左右逢源以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处理教材的能力。4.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机械重复的劳动过多,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很少。在教具极其短缺的情况下,教师自制教具的能力不够,对实验仪器、电教手段等的操作能力也很欠缺。5.缺乏与当地生产相适应的生产技术技能。教师虽身在农村,但对生产技术技能知识知之甚少,使自己和自己的学生都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局外人。6.教师的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的较多,学历达标率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的素质是课改最大的困惑。

(二)评价改革中的困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以评价促学生发展,其内容主要就是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发展性评价体系有五个最基本的特点:(1)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自我、同伴、家长的评价;(2)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3)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特别重视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4)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中,更注重质性评价;(5)不仅评价学业,同时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然而农村中小学在评价改革中却步履维艰,停滞不前,由于各类招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的录取标准,导致人们对教育工作评价的主旋律是看学生分数和升学率,具体表现为:①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的评价是:高中教育看升大学的分数与人数;初中教育看升重点示范性高中的分数与人数;小学教育看升重点示范初中的分数与人数。②社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看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分数及升学率。③社会、学校、教师对学生评价是:看你考上了多少分,上什么学校。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优、评职,仍把该教师所教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指标。有教育就必须有应试,不全部升学就必然有升学率。这就必然导致社会、教师、学生、家长更看重学生的笔试成绩。追求升学率就成了农村中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由此看出,农村现行的评价体系与课改评价体系是相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全面的升学体制更新。除上述困惑之外,还有以下几种困惑,其一是同一地区使用多种版本或其它地区的教材,由于地域上和认识上的差异,学科之间的编排意图差距过大,有些内容不符合本地实际,失去了教材的参考价值,还造成教学、交流、指导上的困难。其二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较差,经费十分紧张,无法添置课程改革所需的软硬件。其三是课程改革宣传力度小,在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共识,学生开展的社会调查、综合实践活动等,得不到社会的大力支持,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学生外出活动时的安全,是学校和教师最担心的问题。其四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此项工程在农村中小学还是一片空白,到底如何开发,还没有一个谱。这些都是实验过程中的困惑。由于困惑的存在,造成农村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放不开手脚,不敢大胆去探索。面对上述各种困惑,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在具体实施中加以研究,探寻其对策。

二、对策

(一)大力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民族的兴旺与发展。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力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使其深入人心。报刊、杂志、新闻媒体要正面引导,对课改中的典型人物、事迹要大力报道和宣传,真正使社会、家长、学校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合力,构筑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改革各类招生制度,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招生制度的彻底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改革现有的招生制度,使其与课改精神相吻合、协调。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评价观。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改革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考试多样化,使教师和学生有展现特长和潜能的机会。

(三)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根据农村现实,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方式应以岗位培训为主,坚持“教学研结合”与“教学做合一”的培训原则,改变“培训即办班”的单一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岗位培训。

1.专题讲座与示范课结合。可采用三种形式:院校的教师讲专题并上示范课;地方进修院校的教师讲专题,由兼职教师上示范课;兼职教师讲专题并上示范课。

2.送教下乡,上示范课。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可组织一批有经验、教学实践能力强的专兼职培训教师直接送教上门,上示范课,并进行咨询指导。

3.观摩培训。各校可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观摩优质课、特级教师示范课以及当地优秀教师的观摩课。观摩后要求教师进行研究,对照别人找差距,提出自我改进、提高的思路或设想。

4.自我培训。教师自发组织的集体听课、评课、研讨或自我讲专题。这种准备过程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5.实行交流或“留学”培训。

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比较差,信息交流差,师资往往处于一种封闭状态下的“自循环状态”。我们在鼓励岗位制提高的同时,也应组织教师“留学”。一种方式是本省或本地区范围内“留学”。一些相对落后的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派遣几名教师到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学校边任教边学习。交流则是高水平的学校每年派一两名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到薄弱学校去任教一两年。他们到定点学校后一方面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起群体导师作用,是“蹲点”的兼职培训教师。我们坚信:只要认清了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勇敢地面对,想方设法地探索、研究,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广大教师的辛勤耕耘,农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会得到全面顺利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