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manrobin:请问李姓的主先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2:23:45

老子

李姓为何成了一个大姓有很多不同的来源

记者:在整个中国的范围内,姓李是姓得最多的,这个“李”是一个什么样的来源?

袁:李氏渊源实际上比较古老了,总的来说,感觉它是一个非常大的姓,姓的来源并不是一支,它应该是多支的。李姓最旺盛时期应该是唐朝,因为唐朝是李家天下,当时不但他们李家姓李,还有周边的少数民族,很多的将军都为了得到李姓而荣耀,这样的情况下李姓自然就庞大了,所以李姓,它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系。

王:李姓的来源大概分为三大类。现在我们的法官,搞法律的,法律最早就叫理。李姓的祖先有一支就是大法官,就是唐尧时期,有一个叫皋陶的人,当了理官,或者叫大理。他的后代,世世代代都是理官,到商朝末年的时候,因为逃难的时候没有东西吃,吃了李子,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李子,就姓李,这是一支,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个。

另外一支比如说在西南地区,过去叫做蛮族,蛮族中间有一支,他们中间一个图腾信仰,就是信仰老虎,老虎的读音在他们少数民族的读音读成Li,后来这一支也姓李。当然另外还有在唐朝的时候。

【摘 要】李姓源于老姓,李姓得姓始祖为老子,老子姓老,名老聃,又以虎图腾为号,名李耳,其后裔以祖名为姓,为李氏。
【关键词】李姓;老子;姓氏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姓氏文化,宗族谱系,是一个家族发源、生息、繁衍的历史。它是种族传递的血脉,是民族生长的根系。尊祖敬宗,弘扬祖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因此,研究姓氏文化,追溯种姓源流,对于承续民族血缘,增进民族团结,提高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河南是中华民族主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许多中华大姓从河南起源,然后播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李姓是当今中华第一大姓,也是世界头号大姓。据统计,李姓占汉族人口的7.9%,即世界上李姓人口超过8700万人[1]。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鹿邑里古称苦县,春秋时先属陈国,后归楚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姓始祖老子(李耳)的生地。
许多姓氏的起源、发展、分化和演变都有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大到朝代的更迭、属国覆灭、部族兴衰,具体到移民戍边、家族凌替、个人亡命,都会对姓氏的演变产生影响。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种族谱牒的研究和整理,但一则由于姓氏起源渊源久远,常追溯于无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无信史可资凭证,因而多推测臆想之辞,二则古代谱牒编纂者常出于某族某姓的政治需要,抬高门第,勉强攀附,因而可信度不高,所以越是高门大姓,其源流越容易湮漫不清。
李姓为唐代国姓,唐以后蕃衍兴旺,蔚为望族。李唐皇族有西北少数民族血统,入主中原后,为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唐高祖李渊自称陇西李氏,族源由秦将李信、汉将李广上溯到老子李耳,以此抬高其氏族门第。唐太宗李世民运用政治手段组织编撰《氏族志》,改变魏晋以来以中原卢、崔、郑、王汉族四姓为主体的士族门第观念,以御定志书的形式确定李氏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做法难免对李姓的起源增添穿凿附会、主观臆测的成份,所以关于李姓的起源,唐以后的典籍中有太多的说法。宋代史学家郑樵在他所著的《通志•氏族略》中说:“李氏凉武昭王有国二十年,高祖有天下三百年,支庶既蕃,子孙必众。然谱牒之议纷纷不知何始。”
考索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归结起来,主要有五,列举考辨如下:
其一,源出嬴姓说。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这种说法最早是由唐朝李延寿提出的。他在《北史•序传》中说:“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林宝撰《元和姓纂》,记载李姓之源,即依据李延寿的说法。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撰《新唐书》时,又依据林宝的说法,并加以充实。《新唐书》中的《宗室世系》和《宰相世系》里,所列李姓的起源、谱系甚为详尽。《新唐书•宗室世系》载:
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徵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
此言李姓源于嬴姓,是颛顼高阳氏的后裔,系出皋陶一脉。按:皋陶又为偃姓。《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舜)因之,而以赐姓曰偃。”皋陶长子伯益“为舜主畜,多,故赐姓嬴氏”。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册:“皋陶是偃姓,伯益是嬴姓。偃、嬴,一声之转,是从两个近亲氏族部落发展下来的。”故偃、嬴同宗不同姓,若依《新唐书•宗室世系》说,李姓起于皋陶,则源于偃姓为确。皋陶在帝尧时任大理(司法长官),他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以官职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徵因直谏触怒纣王,得罪被杀,其妻契和氏是陈国人,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回陈国,至伊侯墟,饥饿不堪,靠采食木子(树木果实)得以保全性命。为感激木子,躲避纣王追缉,隐去原姓,因“理”与“李”同音之故,自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李利贞为李姓得姓始祖。
李利贞母子回到陈国,在离陈不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定居。《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新唐书》、《路史》等典籍记载,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之女为妻,生子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家在苦县。昌祖生彤德,彤德曾孙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为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李耳。《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林宝引《秘笈新书》云:“利贞十一代孙老君,名耳,字伯阳,居苦县赖乡曲仁里。”而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言利贞为老子六世祖。
老子李耳是《新唐书》以前正史所载李姓第一人。《史记》为李耳立传,但对李耳的祖辈只字未提。《北史•传序》和《新唐书•宗室世系》对于李姓起源过于生动而富于传奇色彩的说法难免引起后人的疑义。罗泌《路史》云:“昔晋文公命李离为理,以为皋陶之后,并其证也。老子为皋陶之后,而唐书乃云老子生于李下而以为姓;或云因乱食苦李而得姓;可以为饥饵木子而姓之,均是妄诞。”郑樵《通志•氏族略》说:“以食木子为氏而取理同音者,无是理也。”但是,并没有提出有说服力的否定理由,则又说:“今不得其始,姑从理说。”郑樵自己弄不清李姓的来源,所以只好暂且沿用《新唐书》的说法。《升庵集》卷50《李姓非一》中认为“陇西之李与李唐之李不同族”,《新唐书•宗室世系》“附会枉撰,媚时之说”,并说“唐本李暠之后,乃西凉,非中国人,与皋陶之理风马牛不相及也。而唐帝以李老君为祖,封玄元皇帝,而庙祀之,使史官皋陶之理之说有据,何不直祖皋陶,而乃下祖李耳乎?是自相矛盾,可疑甚矣。”陈寅恪也曾证李唐宗室的祖先不是陇西李氏,因而《北史•传序》和《新唐书•宗室世系》所言李氏起于嬴姓说乃刻意攀附皋陶之理和老子之所为。
其二,指李为姓说。《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史记•索隐》云:“按:葛玄曰:‘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又云:‘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此说以老子为李姓得姓始祖。今鹿邑仍有民间传说,李母怀胎八十一年,在李树下分娩,李耳诞生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母呼道:“我的老儿子”,因而名之“老子”,老子一诞生就用手指着李树,自认李姓。此说甚为离奇,乃道教神化老子之所为,历来被认为荒谬不可信。
其三,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图腾”源于印第安语,原意为“他的亲族”。图腾是一个氏族的象征和标志,弗洛伊德说:“图腾总是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其守护者。”〔2〕最早的姓主要来源于远古时代的各种图腾和地名。许慎《说文解字》对“姓”的解释是:“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由于在原始时代,氏族成员认为,生育是图腾入居妇女体内,新生儿是图腾之子;姓是生人之物(图腾),天子是“母感天而生子”,而其他的人则是母感某物,即某种图腾而生子。汉代王充在其《论衡•诘术篇》中称:“古者,因生以赐姓,因其所生赐之姓也。若夏吞薏苡而生,则姓苡氏。商吞燕子而生,则姓为子氏。周履大人迹,则姬氏其立名也。”《白虎通义•姓名篇》称:“禹姓以姒氏,祖以薏生;殷姓子(好)氏,祖以玄鸟子也;周姓姬氏,祖以履大人迹也。”这就是说,古人生下来就赐姓,以生其之物为姓。如夏始祖系其母吞薏苡(一种植物籽,即其母之图腾)而生,所以夏族以“姒”为姓;商族始祖系其母吞燕子(燕卵,即其母之图腾卵)而生,故以“子”为姓;周始祖系其母踩上图腾足迹而生,所以周族以“姬”为姓。直至今天,在我国个别少数民族中仍可找到以氏族图腾为姓的事例。如云南克木人中的野猫氏、水鸟氏和虎氏等。
以此而论,前述老子李耳一诞生便指李树为姓不可信,但设若李母图腾为李树,李耳因生为姓,以李树图腾而姓李,倒是似乎讲得通。今人何光岳《东夷源流史》也曾讲到李氏以李树为图腾树:“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如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但此说的问题在于,李母何以以李树为图腾?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李氏崇李树图腾,是在指李为姓传说之后,故此说亦有待于考证。
其四,源于虎图腾说。此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龚维英著《原始崇拜纲要》中说:
原来,李耳亦楚语,即虎。《方言•八》云:“虎,……江淮南楚间之李耳。”老子故国陈,灭于楚,故得为楚人。陈属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陈为舜裔,妫姓,古亦有虎图腾崇拜。陈、楚的虎图腾信仰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不是一方单方面对另一方面的作用。
李耳应是陈楚民间对虎的俗称。今陈地民间相传,老子生于庚寅年,属虎。当时苦县一带方言称虎为“狸儿”故亲邻戏呼老子为狸儿,后渐演变为“李耳”。孙以楷说:
既然先秦典籍中没有“李耳”之说,那么司马迁所谓“姓李名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老子的小名叫李耳。扬雄《方言》:“虎,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谓李耳。”方以智《通雅》卷四十六说,虎“或曰狸儿,转为李耳”看来,生于陈、宋、楚之交的老聃,可能小名叫小老虎(狸儿),音转而为李耳。乡里邻居们都只叫他的小名李耳。司马迁所谓“姓李名耳”,很可能是把从民间了解到的老子的小名误为大名了。至于老子为什么小名叫狸儿(小老虎),我们推测,可能在春秋时代已经有了十二生肖纪年的习俗。……十二生肖之民俗,无非是远古先民图腾崇拜的遗存,它的形成不会很晚。如果我们这一推测可以成立,再回头来看看许多人所承认的老子的生年——公元前571年,那一年正是庚寅年,即虎年。虎年出生,小名为小老虎,这是很自然的事。而小老虎,在老子故乡又叫狸儿,于是老聃的小名小老虎就成了狸儿,音转为李耳。”〔3〕
其五,源于老姓说。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 〔4〕唐兰明确地说明:老子并不姓李,而是姓老。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高亨对此说有进一步的考证,他在《老子正诂•前记》中说:
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5〕
他列出四条证据:一、先秦旧籍如《庄子》、《荀子》等,对孔、墨等人皆举其姓,称“孔子”、“墨子”,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所以“明见老子原姓老矣”。二、“古有老姓而无李姓”。《左传》成公十五年:“宋有司马老佐”,昭公十四年:“鲁有司徒老邪”。《世本》:“颛顼子有老童。”《风俗通义》:“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春秋时代无李姓。《史记•循吏列传》的李离,系《左传》士离之误,不作李。《战国策》中始有李悝、李牧,李姓起源甚晚。三、古人姓氏多无本字,常假借同音字。老姓变为李姓,也是同音假借。四、“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高亨从《老子》一书中引大量语句,证幽部、之部音韵通谐。最后,他说:“老、李二字其声皆属来纽(即声母为L),其韵又属一部,然则其音相同甚明,唯其音同,故由老而变为李。”〔5〕
依高亨等人的说法,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来,而是源于老姓。高先生从音韵学的角度引证甚详,有说服力。今鹿邑老子故里太清宫附近有老庄乡,村人多姓李。笔者问及为何称“老庄”,答曰“自古如此”,此可视为李姓源于老姓的又一证。
考索以上李姓起源的五种说法,概而论之,笔者认为:《北史》李延寿《传序》和《新唐书•宗室世系》所记李姓源于嬴姓之说,虽载入正史,流传甚广,几为定论,现在许多新编姓氏书籍多采此说,但是,一则因为食木子得生传说离奇,老子之前人物如李利贞等人未见史载,言之无据,且以后证前,以近证远,以神话传说证史,不够严谨;二则因为此说起于唐代,有为李唐宗室抬高门第,强为攀附,主观臆测的成份,可信度不高。老子自指李树为姓之说纯系传说,乃道教神化老子之所为,不为信史。李树图腾说证据不足。相比而论,笔者赞同高亨等人所论李姓源于老姓之说,此说以大量音韵训诂为据,持之有故,所论甚详,且可与虎图腾说相结合,以民俗学为立论基础,更为可信。
据此,笔者以为:李姓源于老姓,李姓得姓始祖为老子,老子姓老,名老聃,又以虎图腾为号,名李耳,其后裔以祖名为姓,为李氏。《左传•隐公八年》记姓氏来源有五:“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郑樵《通志•氏族略》将姓氏起源分为三十二类,其中有“以字为氏”、“以名为氏”。按照周代宗法制度,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则不可再称“公孙”,则以祖父的名或字为氏。《通志•氏族略》载以祖父名字为姓氏者共有311个,合计超过以国为氏和以邑命氏的总数,可知以祖名或字为氏是姓氏的一个主要来源,中华大姓中胡姓、袁姓等由祖谥所起,李姓亦当同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