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用面霜好还是不好?:现代圣经还是不是古代的原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8 09:50:42
现代圣经还是不是古代的原著?圣经经历时间千年的洗刷有改变和误抄,误传吗?
请信奉圣经者回答.试想《圣经》在印刷术还未发明的年代,在口传、传抄、印刷、翻译过程中,难道就没有错讹和自以为是的修改?还是上帝的话语吗?

不是原著,但没有误传

包括《创世记》在内的《圣经》首五卷,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集体创作的产物。最开始很可能是通过口述流传,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间,才开始用莎草纸纪录下来。“圣经”一词源自Byblos,这是腓尼基一个制造和出口莎草纸的城市的名字,引申为一卷莎草纸。笔录虽然不像口述那样容易出现多种非常不同的版本,但是在印刷术还未发明的年代,靠传抄的方式仍然会不时出现错讹。而且,我们现在看到的希伯莱《圣经》,乃是由来源不同的文本综合、编辑而成的。现代研究《圣经》的学者通过分析首五卷的语言风格以及和其他文献相比较,认为它有四种文本来源,分别称之为:J,E,D,P。

按照被《圣经》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看法,J文本是最古老的,大约在公元前10到9世纪出现于犹太国。当时所罗门王刚死不久,以色列分裂成在北边的以色列和南边的犹太两个国家。J文本的特征是将上帝叫做耶和华(德语写作Jahweh,因此被称为J文本。最早提出这个看法的是德国学者)。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在北边的以色列国出现了E文本,其特征是把上帝叫做伊洛希姆(Elohim),中文译做“神”。Elohim是一个复数名词,所以更恰当的翻译是“诸神”。这表明其起源其实是来自多神论的文献,做为一神论者的《圣经》作者们虽然尽量剔除了其多神论的内容,但像Elohim这种当时已被普遍使用的名词却无法改动,因此残留了多神论的痕迹(类似的痕迹还包括《创世记》所引用的上帝说的话,像“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在公元前8世纪末,以色列国灭亡。公元前7世纪中叶,犹太国的祭司们将E文本与J文本糅合在一起,使他们祖先的故事更完整,但也因此有了重复,同一个故事有时会在《圣经》中出现两次。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申命记》(Deuteronomy)被加了进去,称为D文本。在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耶路撒冷,将几万名犹太人掳往巴比伦,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攻陷巴比伦,才把他们放回。这段历史时期,在犹太历史上称为“巴比伦囚虏”。在此期间或其前后,犹太祭司们受巴比伦神话影响创作了P版本(P指祭司Priestly,其特征也是将上帝称为Elohim)。最后,大约在公元前450到400年间,有人把所有这些版本做了编辑、加工,合在一起形成了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差不多的版本,有时也称为R文本(R指redactor,即编辑)。

希伯莱《圣经》的其他章节是何时被合在一起成为一本完整的书的,我们并不知道。希伯莱《圣经》的原始文本当然是希伯莱语,但是最早的版本并没有保留下来。现存最古老的希伯莱《圣经》是950年抄写的。1008年的另一种版本成为今天希伯莱《圣经》标准版本的基础。这些版本彼此之间都有所差异。1947年在死海附近出土的“死海古经”中包括了一些希伯莱《圣经》的章节,大约抄写于公元前250年和公元135年间,与现在通行的希伯莱《圣经》版本相比,虽然差别很小,但差异还是存在的。“死海古经”中还包括最早的《圣经》希腊文译本的抄本,抄写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希腊文《圣经》相传是在公元前三世纪由72位犹太学者于亚历山大用72天译成的,被讲希腊语的犹太人普遍使用,包括大多数早期基督徒。它根据的是一个已不存在的希伯莱版本,包括了一些希伯莱《圣经》标准版本所没有内容。不同的希伯莱版本和译本,内容、语句有很多不同,甚至重大的不同。例如,希腊文译本《圣经·以赛亚书》预言道:“必有处女怀孕生子。”以希腊文译本为依据的早期基督徒据此编造了处女玛利亚生耶稣的神话。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因为在希伯莱语版本中,说的实际上是“必有年轻妇女怀孕生子”。早在公元三世纪,一个叫奥利金的基督教神学家已意识到了《圣经》不同版本的重大差异问题,收集了六个希伯莱语和希腊语版本,将它们排列对照。在公元400年左右,另一个神学家哲罗姆根据希伯莱语、希腊语和阿拉姆语(古代西南亚的通用语)版本将《圣经》重译成拉丁语(在此之前已有被认为谬误很多的拉丁语译本)。在面对不同版本的差异时,他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取舍,这种取舍当然往往是主观的。这个拉丁语版本后来在讲拉丁语的基督徒中变得很流行,称为“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但在辗转传抄中又出现了许多错讹,直到1450-1452年,才由古腾堡首次将之印刷发行。在16世纪中叶,这个文本被天主教会确定为法定本。

可见,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经》,已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编辑、传抄、印刷、翻译过程中,积累了无数的错讹和自以为是的修改,出现了多种互不相同的版本。印刷术的出现大大减少了版本的差异,但也意味着只有某些版本被主观地选择为善本而大量印刷,其他的版本都被忽视。虽然有许多学者努力想恢复《圣经》原始版本的本来面目,但是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哪一天,《圣经》原始版本奇迹般地出土,要破译它也相当困难。早在公元前,古希伯莱语做为犹太通用语的地位已被阿拉姆语取代。许多希伯莱古语的准确含义今天已难以理解,学者有时要与其他闪语(例如阿拉伯语)比较,才能猜测其可能的意思。而且,古希伯莱语在书写时只写辅音,不写元音,光靠字面的记录要猜测词的完整拼法很困难。很显然,这种猜测很容易出现错误,最可笑的一个常见错误是希伯莱上帝的名字“耶和华”。在希伯莱《圣经》中,上帝的名字仅记做YHWH。犹太教禁止口呼上帝的名字,读经读到YHWH时,改读成adhonay(意思是“吾主”),有时也把adhonay的元音符号写在YHWH下面。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误以为这是标记YHWH的元音,于是将YHWH还原成Yehovah,即耶和华。根据近代学者的考证,正确的读法应是Yahweh,即雅赫维。至今几乎所有基督徒仍然不知或无视这个错误,这个错误看样子会一直持续下去,千百年来基督徒都读错了上帝的名字,妄称神之名。

在今天广泛流传的各种《圣经》版本中,彼此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这种状况在未来也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即使《圣经》真的是上帝的话语,历史也已证明上帝对保存、正确地翻译其话语漠不关心,听任种种谬误流传,甚至不介意信徒乱叫他的名字。原教旨基督徒要人们相信《圣经》字字皆真理,那么面对如此多的不同版本,人们该相信哪一种呢?

no

当然不是原著了.

包括《创世记》在内的《圣经》首五卷,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集体创作的产物。最开始很可能是通过口述流传,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间,才开始用莎草纸纪录下来。“圣经”一词源自Byblos,这是腓尼基一个制造和出口莎草纸的城市的名字,引申为一卷莎草纸。笔录虽然不像口述那样容易出现多种非常不同的版本,但是在印刷术还未发明的年代,靠传抄的方式仍然会不时出现错讹。而且,我们现在看到的希伯莱《圣经》,乃是由来源不同的文本综合、编辑而成的。现代研究《圣经》的学者通过分析首五卷的语言风格以及和其他文献相比较,认为它有四种文本来源,分别称之为:J,E,D,P。

按照被《圣经》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看法,J文本是最古老的,大约在公元前10到9世纪出现于犹太国。当时所罗门王刚死不久,以色列分裂成在北边的以色列和南边的犹太两个国家。J文本的特征是将上帝叫做耶和华(德语写作Jahweh,因此被称为J文本。最早提出这个看法的是德国学者)。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在北边的以色列国出现了E文本,其特征是把上帝叫做伊洛希姆(Elohim),中文译做“神”。Elohim是一个复数名词,所以更恰当的翻译是“诸神”。这表明其起源其实是来自多神论的文献,做为一神论者的《圣经》作者们虽然尽量剔除了其多神论的内容,但像Elohim这种当时已被普遍使用的名词却无法改动,因此残留了多神论的痕迹(类似的痕迹还包括《创世记》所引用的上帝说的话,像“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在公元前8世纪末,以色列国灭亡。公元前7世纪中叶,犹太国的祭司们将E文本与J文本糅合在一起,使他们祖先的故事更完整,但也因此有了重复,同一个故事有时会在《圣经》中出现两次。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申命记》(Deuteronomy)被加了进去,称为D文本。在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耶路撒冷,将几万名犹太人掳往巴比伦,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攻陷巴比伦,才把他们放回。这段历史时期,在犹太历史上称为“巴比伦囚虏”。在此期间或其前后,犹太祭司们受巴比伦神话影响创作了P版本(P指祭司Priestly,其特征也是将上帝称为Elohim)。最后,大约在公元前450到400年间,有人把所有这些版本做了编辑、加工,合在一起形成了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差不多的版本,有时也称为R文本(R指redactor,即编辑)。

希伯莱《圣经》的其他章节是何时被合在一起成为一本完整的书的,我们并不知道。希伯莱《圣经》的原始文本当然是希伯莱语,但是最早的版本并没有保留下来。现存最古老的希伯莱《圣经》是950年抄写的。1008年的另一种版本成为今天希伯莱《圣经》标准版本的基础。这些版本彼此之间都有所差异。1947年在死海附近出土的“死海古经”中包括了一些希伯莱《圣经》的章节,大约抄写于公元前250年和公元135年间,与现在通行的希伯莱《圣经》版本相比,虽然差别很小,但差异还是存在的。“死海古经”中还包括最早的《圣经》希腊文译本的抄本,抄写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希腊文《圣经》相传是在公元前三世纪由72位犹太学者于亚历山大用72天译成的,被讲希腊语的犹太人普遍使用,包括大多数早期基督徒。它根据的是一个已不存在的希伯莱版本,包括了一些希伯莱《圣经》标准版本所没有内容。不同的希伯莱版本和译本,内容、语句有很多不同,甚至重大的不同。例如,希腊文译本《圣经·以赛亚书》预言道:“必有处女怀孕生子。”以希腊文译本为依据的早期基督徒据此编造了处女玛利亚生耶稣的神话。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因为在希伯莱语版本中,说的实际上是“必有年轻妇女怀孕生子”。早在公元三世纪,一个叫奥利金的基督教神学家已意识到了《圣经》不同版本的重大差异问题,收集了六个希伯莱语和希腊语版本,将它们排列对照。在公元400年左右,另一个神学家哲罗姆根据希伯莱语、希腊语和阿拉姆语(古代西南亚的通用语)版本将《圣经》重译成拉丁语(在此之前已有被认为谬误很多的拉丁语译本)。在面对不同版本的差异时,他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取舍,这种取舍当然往往是主观的。这个拉丁语版本后来在讲拉丁语的基督徒中变得很流行,称为“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但在辗转传抄中又出现了许多错讹,直到1450-1452年,才由古腾堡首次将之印刷发行。在16世纪中叶,这个文本被天主教会确定为法定本。
可见,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经》,已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编辑、传抄、印刷、翻译过程中,积累了无数的错讹和自以为是的修改,出现了多种互不相同的版本。印刷术的出现大大减少了版本的差异,但也意味着只有某些版本被主观地选择为善本而大量印刷,其他的版本都被忽视。虽然有许多学者努力想恢复《圣经》原始版本的本来面目,但是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哪一天,《圣经》原始版本奇迹般地出土,要破译它也相当困难。早在公元前,古希伯莱语做为犹太通用语的地位已被阿拉姆语取代。许多希伯莱古语的准确含义今天已难以理解,学者有时要与其他闪语(例如阿拉伯语)比较,才能猜测其可能的意思。而且,古希伯莱语在书写时只写辅音,不写元音,光靠字面的记录要猜测词的完整拼法很困难。很显然,这种猜测很容易出现错误,最可笑的一个常见错误是希伯莱上帝的名字“耶和华”。在希伯莱《圣经》中,上帝的名字仅记做YHWH。犹太教禁止口呼上帝的名字,读经读到YHWH时,改读成adhonay(意思是“吾主”),有时也把adhonay的元音符号写在YHWH下面。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误以为这是标记YHWH的元音,于是将YHWH还原成Yehovah,即耶和华。根据近代学者的考证,正确的读法应是Yahweh,即雅赫维。至今几乎所有基督徒仍然不知或无视这个错误,这个错误看样子会一直持续下去,千百年来基督徒都读错了上帝的名字,妄称神之名。

在今天广泛流传的各种《圣经》版本中,彼此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这种状况在未来也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即使《圣经》真的是上帝的话语,历史也已证明上帝对保存、正确地翻译其话语漠不关心,听任种种谬误流传,甚至不介意信徒乱叫他的名字。原教旨基督徒要人们相信《圣经》字字皆真理,那么面对如此多的不同版本,人们该相信哪一种呢?
宗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自然要修改适应自己的内容,但是是不是在翻译成各国语言的时候有错误就很难说。现代的圣经有现代的理解,但是也不算误传。

《圣经》分为新约和旧约 旧约是以前犹太教的《圣经》,新约里是其他先知的转述的上帝的话语
“误传”的可能性也有,但总觉得不太可能
不过不同教派的《圣经》都是不一样的

当然不是原著了.

包括《创世记》在内的《圣经》首五卷,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集体创作的产物。最开始很可能是通过口述流传,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间,才开始用莎草纸纪录下来。“圣经”一词源自Byblos,这是腓尼基一个制造和出口莎草纸的城市的名字,引申为一卷莎草纸。笔录虽然不像口述那样容易出现多种非常不同的版本,但是在印刷术还未发明的年代,靠传抄的方式仍然会不时出现错讹。而且,我们现在看到的希伯莱《圣经》,乃是由来源不同的文本综合、编辑而成的。现代研究《圣经》的学者通过分析首五卷的语言风格以及和其他文献相比较,认为它有四种文本来源,分别称之为:J,E,D,P。

按照被《圣经》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看法,J文本是最古老的,大约在公元前10到9世纪出现于犹太国。当时所罗门王刚死不久,以色列分裂成在北边的以色列和南边的犹太两个国家。J文本的特征是将上帝叫做耶和华(德语写作Jahweh,因此被称为J文本。最早提出这个看法的是德国学者)。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在北边的以色列国出现了E文本,其特征是把上帝叫做伊洛希姆(Elohim),中文译做“神”。Elohim是一个复数名词,所以更恰当的翻译是“诸神”。这表明其起源其实是来自多神论的文献,做为一神论者的《圣经》作者们虽然尽量剔除了其多神论的内容,但像Elohim这种当时已被普遍使用的名词却无法改动,因此残留了多神论的痕迹(类似的痕迹还包括《创世记》所引用的上帝说的话,像“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在公元前8世纪末,以色列国灭亡。公元前7世纪中叶,犹太国的祭司们将E文本与J文本糅合在一起,使他们祖先的故事更完整,但也因此有了重复,同一个故事有时会在《圣经》中出现两次。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申命记》(Deuteronomy)被加了进去,称为D文本。在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耶路撒冷,将几万名犹太人掳往巴比伦,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攻陷巴比伦,才把他们放回。这段历史时期,在犹太历史上称为“巴比伦囚虏”。在此期间或其前后,犹太祭司们受巴比伦神话影响创作了P版本(P指祭司Priestly,其特征也是将上帝称为Elohim)。最后,大约在公元前450到400年间,有人把所有这些版本做了编辑、加工,合在一起形成了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差不多的版本,有时也称为R文本(R指redactor,即编辑)。

希伯莱《圣经》的其他章节是何时被合在一起成为一本完整的书的,我们并不知道。希伯莱《圣经》的原始文本当然是希伯莱语,但是最早的版本并没有保留下来。现存最古老的希伯莱《圣经》是950年抄写的。1008年的另一种版本成为今天希伯莱《圣经》标准版本的基础。这些版本彼此之间都有所差异。1947年在死海附近出土的“死海古经”中包括了一些希伯莱《圣经》的章节,大约抄写于公元前250年和公元135年间,与现在通行的希伯莱《圣经》版本相比,虽然差别很小,但差异还是存在的。“死海古经”中还包括最早的《圣经》希腊文译本的抄本,抄写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希腊文《圣经》相传是在公元前三世纪由72位犹太学者于亚历山大用72天译成的,被讲希腊语的犹太人普遍使用,包括大多数早期基督徒。它根据的是一个已不存在的希伯莱版本,包括了一些希伯莱《圣经》标准版本所没有内容。不同的希伯莱版本和译本,内容、语句有很多不同,甚至重大的不同。例如,希腊文译本《圣经·以赛亚书》预言道:“必有处女怀孕生子。”以希腊文译本为依据的早期基督徒据此编造了处女玛利亚生耶稣的神话。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因为在希伯莱语版本中,说的实际上是“必有年轻妇女怀孕生子”。早在公元三世纪,一个叫奥利金的基督教神学家已意识到了《圣经》不同版本的重大差异问题,收集了六个希伯莱语和希腊语版本,将它们排列对照。在公元400年左右,另一个神学家哲罗姆根据希伯莱语、希腊语和阿拉姆语(古代西南亚的通用语)版本将《圣经》重译成拉丁语(在此之前已有被认为谬误很多的拉丁语译本)。在面对不同版本的差异时,他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取舍,这种取舍当然往往是主观的。这个拉丁语版本后来在讲拉丁语的基督徒中变得很流行,称为“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但在辗转传抄中又出现了许多错讹,直到1450-1452年,才由古腾堡首次将之印刷发行。在16世纪中叶,这个文本被天主教会确定为法定本。

可见,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经》,已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编辑、传抄、印刷、翻译过程中,积累了无数的错讹和自以为是的修改,出现了多种互不相同的版本。印刷术的出现大大减少了版本的差异,但也意味着只有某些版本被主观地选择为善本而大量印刷,其他的版本都被忽视。虽然有许多学者努力想恢复《圣经》原始版本的本来面目,但是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哪一天,《圣经》原始版本奇迹般地出土,要破译它也相当困难。早在公元前,古希伯莱语做为犹太通用语的地位已被阿拉姆语取代。许多希伯莱古语的准确含义今天已难以理解,学者有时要与其他闪语(例如阿拉伯语)比较,才能猜测其可能的意思。而且,古希伯莱语在书写时只写辅音,不写元音,光靠字面的记录要猜测词的完整拼法很困难。很显然,这种猜测很容易出现错误,最可笑的一个常见错误是希伯莱上帝的名字“耶和华”。在希伯莱《圣经》中,上帝的名字仅记做YHWH。犹太教禁止口呼上帝的名字,读经读到YHWH时,改读成adhonay(意思是“吾主”),有时也把adhonay的元音符号写在YHWH下面。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误以为这是标记YHWH的元音,于是将YHWH还原成Yehovah,即耶和华。根据近代学者的考证,正确的读法应是Yahweh,即雅赫维。至今几乎所有基督徒仍然不知或无视这个错误,这个错误看样子会一直持续下去,千百年来基督徒都读错了上帝的名字,妄称神之名。

在今天广泛流传的各种《圣经》版本中,彼此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这种状况在未来也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即使《圣经》真的是上帝的话语,历史也已证明上帝对保存、正确地翻译其话语漠不关心,听任种种谬误流传,甚至不介意信徒乱叫他的名字。原教旨基督徒要人们相信《圣经》字字皆真理,那么面对如此多的不同版本,人们该相信哪一种呢?

圣经到现在不可能为原始的版本了,因为宗教是人创建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意志,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下,宗教为了能够继续领导人类,必定要做相应的改良。从圣经到现在不止一个版本就可能看出不少人利用宗教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如同鹅卵石一样,原本是尖的,为了适应环境,变成了圆的,但它还是鹅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