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水车音乐兰花草:有关中国宫殿的文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4 16:48:03
要两个,急用,多谢

中国的宫殿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

这个艺术风格是什么呢?简单说来,仍是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中国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从而,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正和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游"、"可居"种种,但"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中国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精神。即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的洗涤之处,而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突然一下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狂迷意识。正是这种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的基本特性征。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之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颠,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

这种本质上是时间进程的流动美,在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也同样表现出来,这方面又显示出线的艺术特征,因为它是通过线来做到这一点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汉以后),使这个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毫无头重脚轻之感,体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效果,而不同于欧洲或伊斯兰以及印度建筑。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宗教性质的宝塔,正如同传来的雕塑壁画一样,也终于中国化了。它不再是体积的任意堆积而繁复重累,也不是垂直一线上下同大,而表现为一级一级的异常明朗的数学整数式的节奏美。这使它便大不同于例如吴哥寺那种繁复堆积的美。如果拿相距不远的西安大小雁塔来比,就可以发现,大雁塔更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式的宝塔的美。那节奏异常单纯而分明的层次,那每个层次之间的疏朗的、明显的差异比例,与小雁塔各层次之间的差距小而近,上下浑如一体,不大相同。后者尽管也中国化了,但比较起来,恐怕更接近于异域的原本情调吧。同样,如果拿一九六八年在北京发现的元代城门和人们熟悉的明代城门来比,这种民族建筑的艺术特征也很明显。元代城门以其厚度薄而倾斜度略大的形象,便自然具有某种异国风味,例如它似乎有点近于伊斯兰的城门。明代城门和城墙(特别像南京城的城墙)则相反,它厚实直立而更显雄浑。尽管这些都已是后代的发展,但基本线索仍要追溯到先秦理性精神。

也由于是世间生活的宫殿建筑,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论语》中有"山节藻 ","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斗拱、飞檐的讲究,门、窗形式的自由和多样,鲜艳色彩的极力追求,"金铺玉户"、"重轩镂槛"、"雕梁画栋",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中国宫殿
中国古代帝王所居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古代最
重要的建筑类型。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以皇权为
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得到充分发展,宫殿是封建思想意识
最集中的体现,在很多方面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
水平。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宫殿遗址是现知最早的宫
殿,以廊庑围成院落,前沿建宽大院门,轴线后端为殿
堂。殿内划分出开敞的前堂和封闭的后室,屋顶可能是
四阿重屋(即庑殿重檐)。整个院落建筑在夯土地基上。
以后,院落组合和前堂后室(对于宫殿又可称为前朝后
寝)成了长期延续的宫殿布局方式。
河南郑州、湖北黄陂盘龙城和河南安阳殷墟有商代
中期和晚期宫殿遗址。盘龙城的朝、寝已可能分别设置
在前后相续的2座建筑中,陕西岐山西周宫殿遗址,是一
座完整的两进四合院,沿中轴线设置了屏(照壁)、门
屋、前堂和后室,左右廊庑围合。据记载,东周的宫殿
布局是在宫外立双阙,有5重大门及外朝、治朝和内朝3
座大殿。战国时期高台建筑盛行,燕国下都和赵国邯郸
都是在中轴线上串连的一些高台上建筑宫殿。秦国宫殿
在陕西咸阳北部高原的南沿,1号宫殿遗址居中,依塬作
基筑台,台上构屋,经复原是二元式的阙形(见咸阳1号
宫殿)。秦始皇还在咸阳仿建六国宫殿,又在渭河以南
建阿房宫,规模十分巨大。西汉长安主要有未央、长乐、
建章诸宫,以未央宫为朝会宫殿,诸宫各有宫墙,主要
宫门处建双阙,中轴一线布局规整对称,其他地方比较
自由地布置园林池沼和次要建筑,它们的规模都很宏大。
汉洛阳(北魏)城内有南北两宫。秦汉的离宫苑囿也很
多,是中国宫殿建设的第1次高潮。曹魏邺城宫殿集中在
城内北部,朝会正宫居中,东为寝居的东宫,西为铜雀
苑。但当时一般宫殿布局多取南北纵深的方式,大致是
在宫城内设前朝、后寝,宫城北常有苑囿。如南朝建康、
魏晋和北魏洛阳都是这样。这个时期宫内的朝会部分还
流行过3座大殿呈品字形布局的方式。唐长安有3座宫殿,
即西内、东内和南内。西内以太极宫为朝会大宫,以凹
字形平面的宫阙为正门(承天门),内有太极殿,两仪
殿两重殿庭,即唐代的大朝、常朝和日朝,相当于周制
的天子三朝。两仪殿以后还有甘露殿院庭。中轴线左右
各有对称布置的一串院庭,安置宫内衙署,形成一片井
然有序的大面积组群。此外,宫内还有其他殿亭馆阁共
36所。太极宫东连东宫,西连掖庭宫,分居太子和后妃。
东内即大明宫,在长安城外东北,大部面积已经发掘或
探测。朝会部分与太极宫相似,在丹凤门内顺置含元、
宣政和紫宸3座大殿为三朝,左右也各一路。含元殿及左
右两阁合成凹字形平面宫阙,气势辉煌。大明宫后面是
太液池园林区,沿湖有许多游观建筑,其中有的是楼阁,
规模极大,它和含元殿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盛期建筑艺术
最高水平的代表。南内兴庆宫较小,是离宫,宫内有占
地甚大的湖面。唐东都洛阳宫殿也是在凹字形平面宫阙
的后面布置两组殿庭,合成三朝,左右也各有一路。武
则天时在这里建筑两座高楼代替原来的两组殿庭,前为
明堂,下方上圆共3层,后为天堂5层,规模空前。隋唐
时期在两京之间及其他地方还建造了许多离宫,形成了
中国宫殿建设的第 2次高潮。北宋汴梁(今河南省开封
市)和南宋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宫殿都是就旧时州
衙改建,规模气势已大不如唐。但汴梁由内城正门到宫
前正门之间所建的丁字形宫前广场则是北宋的卓越创造。
在凹字形宫阙宣德门内前后建大庆、紫宸两组殿庭,也
是三朝串连,左右也各一路。寝宫则在此区以外。在常
朝、日朝之间隔以通向宫城东西门的横街。此外,宋宫
各殿还常采用工字形平面,这些对金元直至明清的宫殿
都有很大影响。金中都宫殿大都仿自汴梁,据载宫内正
中为皇帝正殿,后为皇后正位,仍是前朝后寝的概念。
元大都宫殿仿自金中都,也是前朝后寝。元代后期可能
在后寝以北至宫城北门之间建造了御花园。元大都的宫
前广场自宫城正门穿过皇城正门直达都城正门,串连两
座,其丁字形广场移至皇城以外,加强了气势。明北京
宫城称紫禁城,都城南墙和宫城南墙都在元大都的基础
上南移,但前者南移较多,所以加长了宫前的长度,在
宫城正门午门和皇城正门承天门之间增加1座端门,宫前
广场串连为三,气势更大。宫内布局为前朝三大殿、后
寝三大宫和御花园,朝寝均各由3殿组成,都坐落在工字
形石台上,仍存有宋金工字殿的遗意。宫城横轴前移至
前朝之前,使中轴线上的气势更为贯通。中轴左右前部
是文华、武英两殿,后部是东西六宫和外六宫,它们是
中轴的衬托。宫城以北的景山也是明代的创造,清代乾
隆时在山上建五亭,恰当地起到收束轴线的作用。明宫
为清代所沿用,同时又在北京和承德建造了许多离宫。
明末时清朝的前身后金政权在沈阳建造过一组宫殿,具
有地方的和女真族的特色。除清代的离宫以外,北京和
沈阳宫殿是现仅存的两组宫殿(见北京宫殿、沈阳宫殿)。
明清时期是中国宫殿建设的第3次高潮。
唐代长安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
山西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中的金代宫阙(摹本)
由北京紫禁城内望景山
沈阳故宫凤凰楼
中国宫殿传承有序,各代都有所增益。其总的设计
思想都在于强调秩序和逻辑,以渲染皇权意识,具有鲜
明的民族的和时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