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3福利c85专场34图片:“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3 06:31:20

更喜欢岷山千里的白雪,三军将士慷慨豪迈,征服了这坐雪山,山峰也好象为将士们感到欣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愁4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在哈达铺镇身着红军服的讲解员守护着邮政代办所,并向游人讲述当年一张报纸改变红军命运的故事。

沿着冬雪覆盖的岷山余脉下行, 11月 16日的黄昏时分,“长征路·邮政情”采访组赶到了当年红军长征攻克的最后一道天险———藏语中被称为“山脊”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腊子口。

腊子口之战是在红军长征史上决定性的战役,迭部县党史办主任王坤介绍道,红军如果拿不下腊子口,就要被迫掉头南下,重回雪山草地。打开腊子口是惟一的出路。在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敌人以数倍于红军的兵力布下了三层防线。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经过一整夜的浴血奋战,东方既白时,硝烟散尽,英勇的红军战士突破了长征途中又一道天险,为北上打开一条顺畅的通道。后来,毛泽东在《长征》中所写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是抒发当年红军攻打腊子口后的豪迈之情。

渐暗的朦胧中,迎面扑来的凛冽山风,头顶飘飞的片片雪花,远处环绕耸立的群山峻岭,眼前刀劈斧削的一线峡口,在采访组成员的眼前再现了当年红军腊子口战役那血雨腥风的悲壮场景。大家仿佛又听到了勇士们的豪言壮语,看到了红军战士在敌人枪口前倒下时的铮铮铁骨。

这是历史的回声,这是现实的再现。

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者们接过迭部县邮政局藏族副局长次玖端来的酒杯,撒向天空,撒向大地,撒向纪念碑,祭奠在此长眠的红军英灵。

当晚,采访组又顶风冒雪赶往红军长征路上的“北斗星”哈达铺。

那条古朴狭长的街道就是被誉为“长征街”的哈达铺上、下街,至今,大多建筑都保持着 70年前的样子,一间不大的“红军鞋屋”在出售着红军千层底鞋和草鞋,斜对门就是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附近有一处两间一檐的铺面,米黄色门板,漆黑檐柱,灰瓦屋顶,历经了岁月的沧桑。这个仅有 10多平方米的邮政代办所,却是长征的一处圣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当年毛主席来到哈达铺,没有先去自己的住处,而是直接来到这个邮政代办所,一张张地翻阅报纸,试图从中了解外面的消息。突然,《大公报》上刊登的以刘志丹、徐海东为首的工农红军在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消息,闯入他的眼帘,报上还刊有陕北根据地的略图。一个念头立刻在毛泽东的心头闪现———到陕北去,跟他们会合,共同创建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和大后方。

紧接着,毛泽东兴奋地将这一念头告诉给了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立即得到了他们的赞同。历史学家评价说,毛泽东的这一念头,启发和促成了红军北上的决定,确定了长征的方向问题,进而改变了红军甚至整个中国革命的命运。

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有着浓厚长征情结的韩馆长显得非常激动。哈达铺是红军的“北斗星”,而为红军提供这个重要信息的是邮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邮政是信息的传递者,报纸、书信是最直观的信息,邮政不仅传递着信息,而且传递着文化,是其他通信工具无法替代的。

这里的邮政人,不仅为曾经与长征发生的联系而自豪,也更加重视在现实工作中发挥信息传递者的作用。在哈达铺所在的宕昌县,报刊成为邮政的主要业务之一,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规定每个村都要订阅一份《甘肃日报》和《甘肃农民报》,为农民群众提供政策指导和致富信息。理川镇村支书李守生就是从《甘肃农民报》上获取了药材价格信息,去年比以往多赚了一倍的钱。 2005年宕昌局报刊流转额达到了 57万元。

哈达铺居民居住集中,民风淳厚,商贸繁荣,自古盛产当归,远销京、沪及海外,是驰名世界的“岷归”生产地,素有“当归之乡”的美称。明末清初时,这里就有陕西、山西、天津、上海、河北、四川等十余个省 (市 )的药商设商号,开店铺,经营药材生意。采访组在 16日的当地媒体就看到了“‘岷县当归’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并颁发证书”的消息。针对这里当归每年出口占全国出口量 90%的情况,宕昌局发扬红军遇难必克,逢隘必夺的精神,在每年县财政收入只有 1500多万元, GDP在全省倒数第二的贫困县中,大力发展包裹业务。哈达铺支局包裹年收入达到 5~6万元,占支局业务收入的 40%。

红军走过的地方大多是艰难偏僻之处,即使像哈达铺这样的小城镇,普遍服务的压力也非常大,平均一个半投递员要负责三四万人口的服务工作。而腊子口的服务就更沉重了,下属三个邮电所的业务总量平均只有千余元,进出口邮件的比例为 5: 1,投递成本很大。其中 ,代古寺邮政所承担着腊子口、洛大、桑坝 3个乡 16个行政村的普遍服务,服务面积 1164平方公里,代办员孙金林每天上午营业,下午还得完成《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党报党刊的投递,最远的投递点要骑 5个小时的自行车才能赶到。达拉邮政所藏族代办员黑九,每月骑自己买的摩托车投递报刊和信件,仅油料消耗就要用去 400多元钱,而这个所年邮政业务收入只有 800元。

邮政人在负重前行,普遍服务是新的长征。

高山无语,大雪无痕。由于大雪封山,采访组被困于岷县,在现代化交通工具都无法顺利通过的地方,当年红军以何等的毅力沿着荒山野岭前行……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愁4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在哈达铺镇身着红军服的讲解员守护着邮政代办所,并向游人讲述当年一张报纸改变红军命运的故事。

沿着冬雪覆盖的岷山余脉下行, 11月 16日的黄昏时分,“长征路·邮政情”采访组赶到了当年红军长征攻克的最后一道天险———藏语中被称为“山脊”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腊子口。

腊子口之战是在红军长征史上决定性的战役,迭部县党史办主任王坤介绍道,红军如果拿不下腊子口,就要被迫掉头南下,重回雪山草地。打开腊子口是惟一的出路。在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敌人以数倍于红军的兵力布下了三层防线。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经过一整夜的浴血奋战,东方既白时,硝烟散尽,英勇的红军战士突破了长征途中又一道天险,为北上打开一条顺畅的通道。后来,毛泽东在《长征》中所写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是抒发当年红军攻打腊子口后的豪迈之情。

渐暗的朦胧中,迎面扑来的凛冽山风,头顶飘飞的片片雪花,远处环绕耸立的群山峻岭,眼前刀劈斧削的一线峡口,在采访组成员的眼前再现了当年红军腊子口战役那血雨腥风的悲壮场景。大家仿佛又听到了勇士们的豪言壮语,看到了红军战士在敌人枪口前倒下时的铮铮铁骨。

这是历史的回声,这是现实的再现。

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者们接过迭部县邮政局藏族副局长次玖端来的酒杯,撒向天空,撒向大地,撒向纪念碑,祭奠在此长眠的红军英灵。

当晚,采访组又顶风冒雪赶往红军长征路上的“北斗星”哈达铺。

那条古朴狭长的街道就是被誉为“长征街”的哈达铺上、下街,至今,大多建筑都保持着 70年前的样子,一间不大的“红军鞋屋”在出售着红军千层底鞋和草鞋,斜对门就是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附近有一处两间一檐的铺面,米黄色门板,漆黑檐柱,灰瓦屋顶,历经了岁月的沧桑。这个仅有 10多平方米的邮政代办所,却是长征的一处圣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当年毛主席来到哈达铺,没有先去自己的住处,而是直接来到这个邮政代办所,一张张地翻阅报纸,试图从中了解外面的消息。突然,《大公报》上刊登的以刘志丹、徐海东为首的工农红军在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消息,闯入他的眼帘,报上还刊有陕北根据地的略图。一个念头立刻在毛泽东的心头闪现———到陕北去,跟他们会合,共同创建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和大后方。

紧接着,毛泽东兴奋地将这一念头告诉给了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立即得到了他们的赞同。历史学家评价说,毛泽东的这一念头,启发和促成了红军北上的决定,确定了长征的方向问题,进而改变了红军甚至整个中国革命的命运。

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有着浓厚长征情结的韩馆长显得非常激动。哈达铺是红军的“北斗星”,而为红军提供这个重要信息的是邮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邮政是信息的传递者,报纸、书信是最直观的信息,邮政不仅传递着信息,而且传递着文化,是其他通信工具无法替代的。

这里的邮政人,不仅为曾经与长征发生的联系而自豪,也更加重视在现实工作中发挥信息传递者的作用。在哈达铺所在的宕昌县,报刊成为邮政的主要业务之一,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规定每个村都要订阅一份《甘肃日报》和《甘肃农民报》,为农民群众提供政策指导和致富信息。理川镇村支书李守生就是从《甘肃农民报》上获取了药材价格信息,去年比以往多赚了一倍的钱。 2005年宕昌局报刊流转额达到了 57万元。

哈达铺居民居住集中,民风淳厚,商贸繁荣,自古盛产当归,远销京、沪及海外,是驰名世界的“岷归”生产地,素有“当归之乡”的美称。明末清初时,这里就有陕西、山西、天津、上海、河北、四川等十余个省 (市 )的药商设商号,开店铺,经营药材生意。采访组在 16日的当地媒体就看到了“‘岷县当归’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并颁发证书”的消息。针对这里当归每年出口占全国出口量 90%的情况,宕昌局发扬红军遇难必克,逢隘必夺的精神,在每年县财政收入只有 1500多万元, GDP在全省倒数第二的贫困县中,大力发展包裹业务。哈达铺支局包裹年收入达到 5~6万元,占支局业务收入的 40%。

红军走过的地方大多是艰难偏僻之处,即使像哈达铺这样的小城镇,普遍服务的压力也非常大,平均一个半投递员要负责三四万人口的服务工作。而腊子口的服务就更沉重了,下属三个邮电所的业务总量平均只有千余元,进出口邮件的比例为 5: 1,投递成本很大。其中 ,代古寺邮政所承担着腊子口、洛大、桑坝 3个乡 16个行政村的普遍服务,服务面积 1164平方公里,代办员孙金林每天上午营业,下午还得完成《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党报党刊的投递,最远的投递点要骑 5个小时的自行车才能赶到。达拉邮政所藏族代办员黑九,每月骑自己买的摩托车投递报刊和信件,仅油料消耗就要用去 400多元钱,而这个所年邮政业务收入只有 800元。

邮政人在负重前行,普遍服务是新的长征。

高山无语,大雪无痕。由于大雪封山,采访组被困于岷县,在现代化交通工具都无法顺利通过的地方,当年红军以何等的毅力沿着荒山野岭前行……
腊子口之战是在红军长征史上决定性的战役,红军如果拿不下腊子口,就要被迫掉头南下,重回雪山草地。打开腊子口是惟一的出路。在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敌人以数倍于红军的兵力布下了三层防线。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经过一整夜的浴血奋战,东方既白时,硝烟散尽,英勇的红军战士突破了长征途中又一道天险,为北上打开一条顺畅的通道。后来,毛泽东在《长征》中所写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是抒发当年红军攻打腊子口后的豪迈之情。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愁4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在哈达铺镇身着红军服的讲解员守护着邮政代办所,并向游人讲述当年一张报纸改变红军命运的故事。

沿着冬雪覆盖的岷山余脉下行, 11月 16日的黄昏时分,“长征路·邮政情”采访组赶到了当年红军长征攻克的最后一道天险———藏语中被称为“山脊”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腊子口。

腊子口之战是在红军长征史上决定性的战役,迭部县党史办主任王坤介绍道,红军如果拿不下腊子口,就要被迫掉头南下,重回雪山草地。打开腊子口是惟一的出路。在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敌人以数倍于红军的兵力布下了三层防线。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经过一整夜的浴血奋战,东方既白时,硝烟散尽,英勇的红军战士突破了长征途中又一道天险,为北上打开一条顺畅的通道。后来,毛泽东在《长征》中所写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是抒发当年红军攻打腊子口后的豪迈之情。

渐暗的朦胧中,迎面扑来的凛冽山风,头顶飘飞的片片雪花,远处环绕耸立的群山峻岭,眼前刀劈斧削的一线峡口,在采访组成员的眼前再现了当年红军腊子口战役那血雨腥风的悲壮场景。大家仿佛又听到了勇士们的豪言壮语,看到了红军战士在敌人枪口前倒下时的铮铮铁骨。

这是历史的回声,这是现实的再现。

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者们接过迭部县邮政局藏族副局长次玖端来的酒杯,撒向天空,撒向大地,撒向纪念碑,祭奠在此长眠的红军英灵。

当晚,采访组又顶风冒雪赶往红军长征路上的“北斗星”哈达铺。

那条古朴狭长的街道就是被誉为“长征街”的哈达铺上、下街,至今,大多建筑都保持着 70年前的样子,一间不大的“红军鞋屋”在出售着红军千层底鞋和草鞋,斜对门就是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附近有一处两间一檐的铺面,米黄色门板,漆黑檐柱,灰瓦屋顶,历经了岁月的沧桑。这个仅有 10多平方米的邮政代办所,却是长征的一处圣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当年毛主席来到哈达铺,没有先去自己的住处,而是直接来到这个邮政代办所,一张张地翻阅报纸,试图从中了解外面的消息。突然,《大公报》上刊登的以刘志丹、徐海东为首的工农红军在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消息,闯入他的眼帘,报上还刊有陕北根据地的略图。一个念头立刻在毛泽东的心头闪现———到陕北去,跟他们会合,共同创建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和大后方。

紧接着,毛泽东兴奋地将这一念头告诉给了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立即得到了他们的赞同。历史学家评价说,毛泽东的这一念头,启发和促成了红军北上的决定,确定了长征的方向问题,进而改变了红军甚至整个中国革命的命运。

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有着浓厚长征情结的韩馆长显得非常激动。哈达铺是红军的“北斗星”,而为红军提供这个重要信息的是邮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邮政是信息的传递者,报纸、书信是最直观的信息,邮政不仅传递着信息,而且传递着文化,是其他通信工具无法替代的。

这里的邮政人,不仅为曾经与长征发生的联系而自豪,也更加重视在现实工作中发挥信息传递者的作用。在哈达铺所在的宕昌县,报刊成为邮政的主要业务之一,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规定每个村都要订阅一份《甘肃日报》和《甘肃农民报》,为农民群众提供政策指导和致富信息。理川镇村支书李守生就是从《甘肃农民报》上获取了药材价格信息,去年比以往多赚了一倍的钱。 2005年宕昌局报刊流转额达到了 57万元。

哈达铺居民居住集中,民风淳厚,商贸繁荣,自古盛产当归,远销京、沪及海外,是驰名世界的“岷归”生产地,素有“当归之乡”的美称。明末清初时,这里就有陕西、山西、天津、上海、河北、四川等十余个省 (市 )的药商设商号,开店铺,经营药材生意。采访组在 16日的当地媒体就看到了“‘岷县当归’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并颁发证书”的消息。针对这里当归每年出口占全国出口量 90%的情况,宕昌局发扬红军遇难必克,逢隘必夺的精神,在每年县财政收入只有 1500多万元, GDP在全省倒数第二的贫困县中,大力发展包裹业务。哈达铺支局包裹年收入达到 5~6万元,占支局业务收入的 40%。

红军走过的地方大多是艰难偏僻之处,即使像哈达铺这样的小城镇,普遍服务的压力也非常大,平均一个半投递员要负责三四万人口的服务工作。而腊子口的服务就更沉重了,下属三个邮电所的业务总量平均只有千余元,进出口邮件的比例为 5: 1,投递成本很大。其中 ,代古寺邮政所承担着腊子口、洛大、桑坝 3个乡 16个行政村的普遍服务,服务面积 1164平方公里,代办员孙金林每天上午营业,下午还得完成《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党报党刊的投递,最远的投递点要骑 5个小时的自行车才能赶到。达拉邮政所藏族代办员黑九,每月骑自己买的摩托车投递报刊和信件,仅油料消耗就要用去 400多元钱,而这个所年邮政业务收入只有 800元。

邮政人在负重前行,普遍服务是新的长征。

高山无语,大雪无痕。由于大雪封山,采访组被困于岷县,在现代化交通工具都无法顺利通过的地方,当年红军以何等的毅力沿着荒山野岭前行……

腊子口之战是在红军长征史上决定性的战役,红军如果拿不下腊子口,就要被迫掉头南下,重回雪山草地。打开腊子口是惟一的出路。在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敌人以数倍于红军的兵力布下了三层防线。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经过一整夜的浴血奋战,东方既白时,硝烟散尽,英勇的红军战士突破了长征途中又一道天险,为北上打开一条顺畅的通道。后来,毛泽东在《长征》中所写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是抒发当年红军攻打腊子口后的豪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