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覆膜砂厂家:李清照 如梦令 译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6 17:12:04
有“昨夜雨疏风骤”的那篇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雨疏风骤(zhòu):雨点稀疏,风声急骤。
  ③浓睡:沉睡。
  ④残酒:残余得酒意。
  ⑤卷帘人:这里指侍女。
  ⑥绿肥红瘦:绿叶多而红花少。

  【译文】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品评】

  这是一首清新可喜的小词。清晨女诗人从沉睡中醒来,还带着一些酒意,隐约记得夜间曾听见急风夹杂着雨点敲打窗户,不由得担心正在盛开的海棠花。赶紧问正在卷帘得侍女,侍女回答:海棠还和昨天一样。女诗人显然不满意侍女的粗心,有些埋怨地说:“知道吗?经过一夜风雨,现在应该是绿叶多红花少啊。短短地一问一答,把女诗人对落花的痛惜、对春天的留恋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最后一句,诗人不说叶多花少,而说“绿肥红瘦”,非常传神。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两首著名的《如梦令》词。它们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位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她那纯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被誉为“两颗罕见的明珠”。①《昨夜雨疏风骤》乃其中之一。原词如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据文献记载,此词一出,便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同时代人胡仔就很赞赏它,尤其是当中的“绿肥红瘦”一句,说“此语甚奇”。②稍后的陈郁对此句更是备加推崇,说“天下称之”。③此后,历代的文人、读者对该词也都一直赞赏不绝。对于其中的“卷帘人”,自古以来,人们都一致认为:它指的是“侍女”,鲜有二义。虽然最先主此说的人如今已难考证,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明代,此说便已盛行。万历四十年(1612年)刻印的《诗余画谱》中,有一张依该词词意而作的绘画。画中即已明确地将卷帘人画成了一个侍女。④近几年出版的各种有关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著,也几乎都持这种“侍女”说,极少例外。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通过女主人公与其侍女之间“凝炼的对话,曲折地抒写了惜花的心情”。⑤本文认为,将“卷帘人”肯定为“侍女”,似乎有点不妥。
  首先,少年时代的李清照就已有“才女”之称,其高超的艺术修养是不容怀疑的。同代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就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因此,用“绿肥红瘦”这样极富独创性的词语,在侍女面前表露自己的惜花之情,恐怕连她自己都会觉得索然寡味的。
  其次,持“侍女”说,则该词必然会被理解为一首“惜花”之作。可“绿肥红瘦”一句,虽然“语甚奇”,“天下称之”,但细细想来,实际上确是“造语虽工,然非大雅”,⑥雕琢的痕迹依然可见。读后该词,人们首先想到的,很容易是“绿肥红瘦”的奇特,而非花残叶茂的伤感。因此,从一般作者的创作心理来看,若真有很深的惜花之情,是不会用此等语句的。

  如梦令
  李清照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如梦令
  作者: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 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 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1、雨疏风骤:雨点稀疏,风声急紧。
2、试问卷帘人:试问,问一问看,这两个字显示出一种关切的心里情态。卷帘人,指侍女。
3、知否、知否:两字迭用,口气极温婉,含有一种嗔怪和纠正之意,显示出大词人很有教养,温文厚道的大家闺秀性格。
4、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调残。以“红”“绿”两种颜色指待红花绿叶,文字精省,有视觉上的色彩感。以“肥”“瘦”二字形容绿叶和红花的盛衰及其不同的命运,有拟人化的效果,形象而又有人情味。可知在女词人心中海棠也和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辛弃疾《粉蝶儿》:“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解读】
诗词的最高境界,应以明澈如水的语言含有无限意蕴和情思。这首词明白如水,全是白话和口语,通过与卷帘人的对话而隐含着很深的感情,而对这种感情本身则不著一字。昨夜骤然袭来的风雨,无疑使女词人极其敏感、多情的心灵经受了一番折磨。她知道春天的脚步已经走远了,最娇艳的花朵也要面临凋落的命运了。她惜春,伤春,为这些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感伤不已,只有借酒浇愁。一觉醒来发问,正显示出心事:经受一夜风雨摧残之后,海棠花的命运如何。有趣的是卷帘人和女词人的对话,形成心里性格上的绝妙对照。大词人敏感。细腻、多情的心灵与卷帘侍女的憨厚、淡漠、毫不在意都得到显示。“试问”、“却道”、“应是”六字很妙,把女主人的心里变化、温柔嗔怪和教养一笔呼出。这首小令很受人们赞美,“当时文人莫不击节称赞,未有能道出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