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吴姓内涵女孩名字:下面几种乐器都属于什么民族的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7 02:24:53
胡琴 琵琶 羌笛
只要他们属于哪个民族,不要罗嗦

胡琴的历史
胡琴源于唐代的奚琴。北宋出现马尾胡琴;胡琴自元代起成为拉弦乐器的专称。
胡琴源于唐代的奚琴,北宋,出现用马尾弓拉弦的胡琴,是当时主要的拉弦乐器,据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马尾胡琴形状长柄、无品、音箱梨形、两弦,琴头上镶着龙首,用马尾弓拉奏,曲声抑郁。北宋元丰五年(1082),驻守在北部边疆的宋代军队中,就已广泛使用以马尾做弓弦的拉奏的胡琴。
到了南宋,胡琴已比较流行。我国大批制造丝弦,也始于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之际,故丝弦又有“杭弦”之称。
元代,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广为交流、融汇。这时的胡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了蒙古族弹弦乐器的特点而形成的。其形制与今日流行的龙头二胡已比较接近。甘肃榆林石窟元代壁画中有一乐伎拉奏乐器,卷颈,二弦,以弓拉奏。元代胡琴不仅在宴乐中用于独奏或合奏,还广泛用于军队的演奏活动中。 从元代开始,胡琴之名已逐渐成为拉弦乐器的泛称。
明代胡琴随着戏曲、曲艺和民间器乐合奏的繁荣而更加发展。在《麟堂秋宴》一图中,有一童子奏胡琴、卷首,龙头,二弦,用马尾弓拉奏,琴杆上已有固定弦长的千斤。
明末清初,胡琴传到藏区巴塘(今四川西部),颇受民间艺人欢迎,并就地取材做成了牛角胡琴。当时产生的藏族民间歌舞弦子,就是因有胡琴伴奏而得名。
清代除了原有的胡琴或二胡之外,又出现了四弦的四胡、伴奏京剧的京胡和伴奏梆子戏的板胡等。为伴奏不同的地方戏曲和演奏民间器乐的需要,形制各异的胡琴类拉弦乐器纷纷问世,如广东的粤胡、湖南的大简、河南的坠胡、蒙古族的马头琴和壮族的马骨胡等。
胡琴类乐器表现力丰富,它可以用不同的弓法,指法深刻细致地表达音乐内容。由于它在民间流传很广,民间艺人创造的一些特殊表现技巧,如模拟各种人的声调、唱腔、道白和欢笑声,自然界中飞禽走兽的鸣叫声,等等,使它更有一种独特的表现力,富有韵味。
----------
“琵琶”二字,是从秦代筑长城的时候起,有模拟弹乐器上所发的音而得的状音字,在一个位置竖放或斜放乐器上,"琵"是模拟向左弹所得的音,“琶”是模拟向右弹所得的音。在较古的时候,凡用类似方法弹奏的乐器,都叫"琵琶"。所以在那时候,"琵琶"是多种乐器的总名,连现在的三弦,琵琶,阮,月琴都包括在内,后来同类弹乐器中的每一个有了专门的名称。琵琶这一名称变成为现在这样的一种琵琶所专有。琵琶在唐代被视为主要的乐器,当时的大曲,常以琵琶开始,现在琵琶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的民间仍相当流行,主要用来在伴奏说唱伴器合奏的,它也有着很多独奏的曲调。
??现在琵琶上依着曲调的不同,有着好几种定弦方法,其中最普遍的是"正调"定弦法,四根空弦由左而右,依次定为A,D,E,A四个音,即D调的5,1,2,5四阶。宋代沈括(1030-1094)曾得到《唐贺怀志》琵琶谱一册。序文中说"琵琶八十四调,内黄钟,太簇,林钟宫声,弦中弹不出,须管色定弦。其余八十一调,皆以此三调为准。这就是说,琵琶上定弦,是用管定黄钟,太簇,林钟三音,亦即1,2,5三音。可见唐代的定弦法直到现在亦没有改变。――摘自1959年编著的《中国历代乐器说明》
??琵琶的制作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工艺流程很完善了,根据要求的不同,普及品为白木,中档品为红木,高档的为老红木,血檀,紫檀。琵琶枕有檀树,红木,牛角。琵琶镶有胶木,红木,牛骨,牛角等。琵琶的头花有塑料,牛骨等,面板为泡桐木,根据要求的不同挑选面板料。琵琶的制作工艺日益的提高,在音色的基础上,外观的木工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制作者的木工技艺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的专业民乐已不仅是以器乐的标准来衡量,更是用艺术工艺品的要求来衡量了。
琵琶的分类
??五弦琵琶:汉魏之交,由西域乐人经“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入我国。最早的记载见于《隋书·音乐志》。公元五六世纪时盛行于中原。后来又流传到我国的南方。自南北朝至隋唐的500年间,五弦琵琶盛传不衰,并成为隋唐九、十部乐中西凉、龟兹、天竺、疏勒、安国和高丽诸乐的主要乐器。在唐代张祜 、白居易等许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对五弦琵琶的描绘,五弦琵琶的构造和古老的四弦曲项琵琶大致相同,到了宋代教坊己经不见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
南音琵琶:琵琶经过历代的流传,在外形式样、规格和演奏姿势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改变。而南音琵琶则是因演奏民间音乐“福建南音”而得名。琵琶自唐代发展为竖抱,但福建南音一直保持古老的横抱姿势,因而又有“横抱琵琶”之称。南音琵琶流行于闽南和台湾一带。是演奏福建南音的主要乐器之一,在乐队中起着指挥作用,和南音洞箫配在一起,共同演奏乐曲的旋律,使清淡、委婉的福建南音,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响琶:在琵琶的基础上,将原来仅起音响反射作用的背板改薄,使之能够振动,缚弦也改为能上下移动,以增大琴的音量,并能采用大提琴的定弦法。它可以参加乐队演奏,最适于弹奏现代题材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
月琶:具备月琴和琵琶两种乐器的优点,可以按琵琶的传统方法来定弦和弹奏,也可采用小提琴定弦法和使用小提琴弦。“月琶”的发音比月琴铿锵有力,音量宏大,音质纯净,音色清脆、饱满而透亮、最适合与京胡合作为京剧伴奏。
高音琵琶:琴身右上部为新月形,腹面上开有音孔和音窗,琴内音柱可调,发音比一般琵琶高一个八度,高低音平衡,音色动听。
电琵琶:外形上保持了原琵琶的民族风格,只在琴箱面板上装了一些电器元件,拾音器置于靠近缚弦的琴弦下面,通过电磁感应把琴弦的振动转变成电讯号,然后经扩大器和扬声器发出声音来。为避免由于共振而造成的混响,电琵琶增加了面板的厚度,减小了共鸣箱的容积,使音质更为纯净。电琵琶的音色柔润优美、晶莹剔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
羌笛相传其发明者为秦以前居住于西北高原之游牧羌人。

羌笛,羌人称之“切勒”最早的羌笛是以鹰翅骨或细铜管制成。现所见羌笛为6声阶双管竖笛。羌笛于古时即为诗人墨客注目。唐朝诗人储光曦于《明妃曲》中道:“虏骑双双引宝车,羌笛两两奏胡笳”,而王之涣更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

羌笛: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

羌笛两管数孔(以前五孔,现在多为六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竹节长、管身较细,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终身全长13 ~19 厘米,管口直径2 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 厘米长的竹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 厘米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

羌笛为竖着吹奏,两管发出同样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其表现力的最佳写照,故最适于独奏,也可为歌舞伴奏。

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