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黑白线描:北极是否也有臭氧空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2 14:38:26
大家都知道南极臭氧空洞,那么北极会不会也有一个呢?如果有,烦请大虾把详细资料传上来。

是有的。
北极的臭氧空洞主要因北极地区罕见长时间寒冬而形成,一度于4月移至东部欧洲、俄罗斯和蒙古国上空,使人们承受高于一般程度但并不持续的太阳紫外线照射。
北京时间2011年3月2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研究显示,这个冬天的罕见低温天气产生的“美丽”云团,剥去了北极大气层里具有保护作用的大部分臭氧层,北极第一个臭氧空洞已经形成。

北极上空臭氧含量急剧减少

由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在刚
刚过去的冬季里,北极上空臭氧含量急剧减少。

据“第三次欧洲臭氧同温层试验”发表的新闻公报说,今年
1至3月间,北极上空18公里处的同温层里,臭氧含量累计减
少了60%以上。这是近10年同一区域臭氧损失最严重的一次


新闻公报说,北极上空臭氧减少将影响到整个欧洲上空的臭
氧含量。今年3月份,希腊萨洛尼卡大学世界气象组织绘图中心
报告说,欧洲上空的平均臭氧含量比1976年以前的水平低1
5%。

研究人员认为,今年北极臭氧损耗特别严重,与冬季格外寒
冷、同温层气温过低有关。他们担心,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臭
氧层恢复速度放慢。

这项对冬季北极上空臭氧含量的联合研究,是由欧盟、美国
、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约350名专家共同进
行的。研究从1999年11月开始,主要在瑞典的基律纳进行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使用了卫星、飞机、气球和地面观测等
多种手段。(记者王艳红)

《新华社》

北极臭氧洞堪忧
余文 2000

每年下半年,媒体总会报道南极上空又出现巨大的臭氧层空洞的消息,然而这对于居住在北半球的人们来说,南极毕竟相距遥远,似乎关系不大。如今,科学家们在北极上空也发现巨大臭氧空洞,人们不能再漠然置之了。

据“第三次欧洲臭氧同温层试验”发表的新闻公报说,今年 1—3 月间,北极上空 18 公里处的同温层里,臭氧含量累计减少了 60% 以上。这是近 10 年间同一区域臭氧损失最严重一次。

臭氧的分子式是 O3,有特殊臭气但无色。它是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同温层)中,通常其最大浓度出现在距地面 18—27 公里的上空。虽然臭氧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由于它能大量吸收有害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臭氧层也就称之为“地球的保护伞”。

自从 1985 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以来,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视着臭氧层的变化。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臭氧含量的减少,愈是高纬度地区愈明显,两极上空则是集中反映。所谓“臭氧层空洞”实际上是臭氧的密度不到正常密度一半的稀薄层,并非是一点臭氧也没有的什么“空洞”。臭氧层低值区的出现具有季节性,与气温变化有关:南极地区上空是在 7—9 月份,而北极地区上空则是在 1—3 月份。到了夏季,这些低值区又会自行恢复常态。但如果臭氧损耗严重,恢复就会迟缓。研究人员认为,今年北极上空臭氧损耗特别严重,与冬季格外寒冷、同温层气温过低有关,还可能导致臭氧层恢复速度放慢。

两极上空臭氧含量急剧减少,是全球大气中臭氧含量正在不断减少的明证。由人为污染形成的气候条件对臭氧层所造成的威胁是最大的,据专家们测算在过去 15 年中全球臭氧总量大约已减少 5%。专家们指出,大气中臭氧含量每减少 1%,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大约 2%;白内障和人体免疫系统受损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大。北极臭氧洞不仅直接危及北欧、加拿大人口密集区,对其他中纬度地区人们来说,也应引起警惕。

北极臭氧层暂时恢复

4月24日,联合国气象组织专家们说,北极上空具有保护作用的臭氧层经过几年变薄
后,现在已经恢复,呈稳定状态。然而,他们认为这也许只是暂时的。
联合国科学家们认为,促使臭氧层恢复的因素有两个:一是非同寻常的暖冬,二是
太阳11年活动周的辐射峰值。臭氧的增加和恢复稳定状况与全球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使
用量无关。
联合国气象组织资深科学官员迈克尔·普罗菲特说,在太阳活动周的高峰期间,强
烈的辐射产生更多的臭氧。因而此时人们会发现,臭氧损耗的迹象越来越少。
现在,太阳又在向11年活动周期中的低辐射年份运动,普罗菲特预计2006年是产生
臭氧最少的一年。同样,冷冬也会使北极的臭氧浓度迅速下降。
北极臭氧损耗始于11月份,这时,北极正处于冬季,寒冷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在阳光
的照射下产生化学反应。1~2月期间,臭氧损耗情况越来越糟,但到4月份,随着气温的
升高,臭氧损耗程度越来越轻,直至损耗现象消失。
旋风使得化学物质有更多的机会与臭氧发生反应。
普罗菲特说,科学家们正在全球变暖和臭氧损耗之间确立一种联系。从本质上看,
大气中的气温越高,平流层中的气温就越低。而臭氧就是在平流层中发生变化的。他
说,(平流层的)寒冷便意味着臭氧损耗。

《中国环境报》20001-5-5第四版

回答中,有两种看法:游客没有。是不同人的看法。
本每年下半年,媒体总会报道南极上空又出现巨大的臭氧层空洞的消息。然而这对于
居住在北半球的人们来说,南极毕竟相距遥远,似乎关系不大。如今,科学家们在北极
上空也发现巨大臭氧空洞,人们总不能再漠然置之了。
据“第三次欧洲臭氧同温层试验”发表的新闻公报说,今年1月至3月间,北极上空
18公里处的同温层里,臭氧含量累计减少了60%以上。这是近10年同一区域臭氧损失最
严重的一次。
臭氧的分子式是O3,有特殊臭气但无色无味。它是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主要分
布在平流层(同温层)中,通常其最大浓度出现在距地面18公里至27公里的上空。虽然
臭氧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由于它能大量吸收有害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的生态环
境和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臭氧层也就被称之为“地球的保护伞”。
自从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以来,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视
着全球臭氧层的变化。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臭氧含量减少,愈是高纬度地区愈明显,
两极上空则是集中反映。所谓“臭氧层空洞”实际上是臭氧的密度不到正常密度一半的
稀薄层,并非是一点臭氧也没有的什么“空洞”。臭氧层低值区的出现具有季节性,与
气温变化有关:南极地区上空是在7月至9月份,而北极地区上空则是在1月至3月份。到
了夏季,这些低值区又会自行恢复常态。但如果臭氧损耗严重,恢复就会迟缓。研究人
员认为,今年北极上空臭氧损耗特别严重,与冬季格外寒冷、同温层气温过低有关,还
可能导致臭氧层恢复速度放慢。
两极上空臭氧含量急剧减少,是全球大气中臭氧含量正在不断减少的明证。由人为
污染形成的气候条件对臭氧层所造成的威胁是最大的,据专家们测算在过去15年中全球
臭氧总量大约已减少5%。专家们指出,大气中臭氧含量每减少1%,人类患皮肤癌的可
能性就会增加大约2%;白内障和人体免疫系统受损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大。北极臭氧洞不
仅直接危及北欧、加拿大人口密集区,对其他中纬度地区人们来说,也应引起警惕。

报雪龙号9月2日电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通过调查观测后证实,北极地区的臭氧亏损达10%到25%,但迄今为止,这个地区还未出现低于220个普森单位的臭氧空洞。

考察队这次在北极地区共施放高空探测气球23个,回收16个。气球携带的定位探空仪,从30公里的高空以下的空间,探测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臭氧浓度和风向、风速、陆点,传回了8600多组共7.74万个数据。这些数据证明北极地区的臭氧空洞尚未形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卞林根说,北极的海洋与陆地犬牙交错,使北极的绕极环流大大削弱,臭氧空洞不易形成。事实上,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比中纬度少得多,并且还在继续减少。正是由于北极不存在南极那样的强环流,南北向的物质交换比较充分,一旦北极的臭氧亏损超过临界点,就意味着居住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人们,将受到太阳紫外线的强烈照射。

现在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正在以每年1%—2%的速度减少,在北极的气候史上,这种现象是否反常?是什么原因导致减少?会不会发展成像南极一样的臭氧层空洞?由于北极相对于南极离人类主要居住地更近,因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也更大,揭开这些悬念现在已成为科学家和整个人类的当务之急。 最近大家是否有常得皮肤病呢?你知道让你得皮肤病元凶是谁吗?你知道我们的保镳受伤了吗?你知道怎样不让保镳受伤吗?那你知道是谁让保镳受伤的吗?那你又知道保镳没了会怎样吗?就让我来告诉你!破

一、 地球臭氧何时了

六○年前发明了几近完美无缺的化合物CFCs,在人们热爱使用后,却发现竟然是破坏臭氧层的祸首,全世界为此召开了多次国际性会议,企图挽救地球面临的浩劫。
但是,目前臭氧洞仍在持续的扩大,地球上空平流层的臭氧量还在逐渐降低。在此,我们将以各种角度与读者一起探讨臭氧洞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 南极的臭氧洞

南半球以南极为中心形成圆形极涡,极涡内部气温相当低,由地面排出的CFCs(氟氯碳化合物)等物质,冬季时曾在南极上空形成气溶胶状的极平流层云,当南极春季(9~11月)回暖时,CFCs经阳光照射紫外线的反应作用,释放出大量氯原子,将臭氧破坏造成总臭氧量极端的减少,又因为在南极上空臭氧层在初春时不易得到赤道形成的臭氧补充,於是便形成显著的臭氧洞终於在1995年10月10日,南极上空的臭氧分布小於220D.U.(Dobson unit,臭氧量单位是将该大气层中臭氧,换算成摄氏0度,l大气压下的厚度,lD.U.相当於0.0l公厘)的区域达2280万乎方公里,是欧洲大陆面积约两倍。北半球的极涡因中心与北极是错开的,极涡不是圆形,结构松散,较不易形成臭氧洞,但在1980年代起,几乎整个地球平流层的臭氧都有减少的倾向,科学家的观察显示,自1979~1991年北纬45°上空的臭氧层浓度减少1.7%(秋天)~5.6%(冬天),而在南纬45°上空者则减少了4.4%(秋天)~6.2%(冬天)。

三、 臭氧层的功能及破坏
地球上的生物能在陆地上生活,是因为集中在平流层中的臭氧,对於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隔除的作用,如果没有臭氧层的话,进入大气层的紫外线很容易被细胞核吸收,破坏生物的遗传物质DNA,陆地上的生物便无法存在了、而保护所有生物的臭氧层,目前正受到人类持续不断
的破坏。据科学研究,臭氧减少10%。紫外线可能增加20%,同时皮肤癌患者可能增加30%,此外还会产生下列几种现象:

(1)白内障罹患率增加。
(2)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3)谷物的收成且减少,品质降低。植物和浮游生物减少,
破坏自然界的生物链。
(4)塑胶、橡胶制品加速老化。
(5)紫外线直射会引起对流层臭氧二增加,致使产生光化学
烟雾,造成空气污染。
四、 大气层构造
大气层由地表向外,可区分为对流层(0~20km)、平流层(20~50km)、中间层(50~100km)、电离层(100~l000km)和磁气层(1000km以上)等五个气层,其中气体的99.9%集中於50k处,此部分的大气厚度若与地球直径相比较,即可看出这个气层是非常薄的。大部分的臭氧则聚集於平流层中,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能量,致使平流层中高度愈高,温度愈高,所以平流层不会有垂直方向的扩散,而只有水平方向的流动。

五、 臭氧层的形成
在数亿年以前,地球上的大气中没有臭氧层,地球的表面受到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强烈照射,地面上没有生物存在,仅有少数生物生存在水中,因为水能吸收紫外线,水中绿色植物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扩散到空气中,而其中一部分的氧气在大气层的上层,受到紫外线的作用,依右上表里所示的反应式,氧气变成了臭氧而产生了臭氧层。臭氧层对地球上的生命相当重要,因它能滤除紫外线,地球上生物才能登上陆地,展开另一种灿烂多姿的地表生活。

六、 CFCs与臭氧
致使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罪魁祸首有好几个,其中最主要的为氟氯碳化合物(CFCs),CFCs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在低空的对流层中不易分解,俟上升至平流层,於冬季时吸附在固态小冰晶上,初春时,因紫外线照射使小冰晶溶解,促使CFCs释出氯(强还原剂),与平流层中臭氧(强氧化剂)作用,臭氧还原成氧原子,减少了臭氧量。依据研究显示CFCs中的一个氯原子经连锁反应后,可以破坏约十万个臭氧分子,其反应机构如下图。

由氟氯化碳化合物中的氯原子引发的连锁反应,可以破坏大气层中十万个臭氧分子

七、 结论
大家应该少用CFCs的家电用品,多做环保工作,让我们有一个健康的地球。

总评:
1. 介绍的顺序有点错乱,有些应该拿到前面说,有些段落内容重复了,请再修改一下。
2. 资料来源只有一个,太少了,应该再多找些资料,做综合整理的工作。

有,因该,好象,大概……有!!!

目前臭氧层空洞存在于南北两极上空和青藏高原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