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道路标线厂:知道<无极>怎么拍的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4 17:21:15
现在网上流行的一个馒头血案的那个,是用什么软件做的呀?就是能把源文件的字幕和声音去掉的软件?是什么呢?

这个软件具体我也忘记叫什么了,你试验试验这个吧:Premiere这个软件!我没有用过,是听弄这方面的人推荐的!

当时,凯歌一直不放心,问陈红你23号能够把这个景拿出来吗?我说凯歌我答应你的事就一定能办到。我现在其实可以骄傲地说,拍完《无极》以后,我基本上可以成置景专家了。我听凯歌说拍《荆柯刺秦王》时,开拍之前,景就全准备好了,可我们这部戏开拍了,仍然在一个景,一个景的设计图纸,再去画施工图,然后建造,当然给这些置景师的时间也非常短,“海棠精舍”只给了十二天。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另一方面,你知道我们内蒙的“海棠精舍”至少可以用一百年以上。我们用的钢结构和木材都是最好的。

当那天交景的时候,我领着凯歌和Peter到现场。他们非常兴奋,就在现场比划起来了,到时候应该怎么拍,怎么拍。那个时候我非常有成就感。

《无极》是陈凯歌第一次尝试动作戏,有很多动作场面,你觉得驾驭起来难度大吗?

因为动作是商业电影很重要的元素,所以我们要把动作放在里面。一开始也是不适应,一场戏总要拍很多条。但凯歌理解的动作绝对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或者秀一下招式。我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横店西甬道那场,当奴隶昆仑带着倾城逃出甬道的时候,无欢带着白军在那里等候。然后按照一般的动作戏拍法,昆仑一边保护倾城,一边去跟无欢和他手底下人对打。然后最终打赢了,带着王妃离开西甬道。但陈凯歌说这不是我要的东西。我要的东西是紧扣我的逻辑。最后就改成了,昆仑带着倾城进入甬道。然后一面大旗从天而降,把两个人给包在里面。哐哐哐就把这两个人卷在一起了。那在奴隶和王妃之间第一次有了身体的碰撞,也许在那一瞬间,昆仑爱上了倾城。但倾城不知道昆仑是谁,为什么你要把我带出来,你要把我带到哪里去?而且你竟然还压在我的身上。所以第一反应就把昆仑给推开了。而无欢就会问倾城,他是谁?倾城就说我也想知道他是谁。他们还在问话,昆仑就一拳把无欢推倒,无欢根本小瞧了昆仑,当他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昆仑就带着倾城跑了。这全都是为故事和人物服务。如果来场打斗,再把这个女人救出去,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所以陈凯歌的动作一定要有助于戏剧的逻辑发展。陈凯歌的动作其实是非常独特的。

听说每一天陈凯歌给出的分镜头通告都会给人惊喜,与原来的剧本有不同?

凯歌是精力过人。每天他在现场工作几乎是十四个小时,晚上他还要对第二天的戏全部重新思考,把它合理化,已经合理的东西要更加完善。所以他每天的睡眠都只有四五个小时。他在拍摄期间,我没见过他哪天睡眠超过五个小时的。

就是他完全陷入到自己的世界中去?

是,因为那个世界对他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就是自己的电影王国。我觉得他一不拍电影就没着没落。而且他在谈电影,或者面对电影的时候会很有光彩,这点你从他的眼睛里头也能看出。我觉得他拍起戏的时候,是在干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

你自己在这部电影中扮演的戏份不多,但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满神,你觉得这个角色的难度在哪里?

其实很难把握。如果按一个人来演的话可能好把握,按一个神来演也好把握。问题是满神介于人和神之间。我最满意的一个镜头,就是在元谋芭蕉林,我和真田说了一句有点寓言诗的话,当时我突然觉得有一种方法,就是说内心要有一个手一直拽着,非常有弹性的拽着这股劲。它就是那种在看你又似看非看的感觉。完了说,那话是真是假,又让你半信半疑。其实,经常,我的戏会拍十几条,当然还没有超过二十条。导演需要我动作非常慢,比正常要慢。而说话要比正常快。其实我觉得做演员还是喜欢挑战。当你胜任这个挑战的时候,你会对自己有种成就感。觉得很有意思。

导演当时对这个角色怎么要求的呢?

导演希望满神给人高度信任,但又让人觉得不信任,到底是真是假?就像有些人给你算命,哇,说得简直是你会非常信他,可当你稍微理性一点的时候,哟,真的假的?

这么大的一个投资,作为制片人,你的毅力和信心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

说实话,做这么大的戏,尤其是做到现在,已经三年过去了,这是我没想到的,没想到大成这样,没想到压力,我肩膀上扛的这些事情,碰到的突发事件,已经发生的,或者预计有可能会发生的,甚至预测之外的风险,是超出我的想象的。可是,我想的是,已经上了这条道,是没有办法再回头的,或者没有办法半途而废的。这成了我自己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如果还有退缩的意思,我会对自己非常不满,会非常不开心。在《无极》之前,我也做过两部电影,两部电视剧,和一些短片,有一些制片工作的准备。但是,你突然发现,这些经验和准备用在《无极》身上是根本没有用的。真的,你突然发现,我已经做了三年的制片人了,到《无极》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没想到这些经验,这些你心理上的准备,一点儿用都没有。你一猛子扎进去,有时候就是冰掉了,甚至孤独无助。为什么呢?首先我觉得我们这个团队的建立,是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有美国的、澳洲的、新西兰的,有香港的、台湾的、日本的、韩国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往往中间发生矛盾,发生冲突和不理解,不是说她错或者他对,他好或者她坏,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他对事情的判断和理解,和你是完全不同的角度。我和我们这个音乐小组,其实到现在才正常地走到一起,感觉他们也找到组织了,我感觉我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在时间和预算方面能够很好地贯彻了。当你磨合好的时候,其实这个制作已经结束了。我和我的前期的工作人员,从去年的3月15号开机一直到9月14号,整整半年的时间,我们最南到了云南的香格里拉,最多的时候是176辆车,最北到了内蒙的阿斯哈图。在整个行程中,有天上飞的,有大队汽车的,几十辆汽车,从香格里拉到北京要开十二天,你就要保证每一辆车不能出任何的状况。每天都是提心吊胆,随时联络,有时候因为山路,完全失去信号,这几个小时里,让你无法静下心来处理其他的事情。在整个过程中,首先就是安全的问题。其次就是每一个人,你怎么把大家集中在一起,不要说万众一心,大家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好。尤其比如说,像日本人或者韩国人,他们的饮食和我们有极大的差别。韩国人不要吃我们做的(东西),只要吃韩国泡菜,只要吃好的白米饭,保证泡菜,就能够安心地拍戏。我想民以食为天,这么艰辛地工作,能有一顿好吃的,(是应该的)。但是在内蒙,在郊外,没有泡菜,只能从北京韩国城买泡菜,运到内蒙,还得保证(新鲜)。从每一个小的细节,到大的,比如导演和演员的沟通,对角色状态的理解,他自己的生活习惯、他的文化背景,他是一个韩国人,他是一个日本人,而我们是中国人,怎么把这些人、把角色的创作统一到一个范围里头,这个真的是很难很难的。所以我一直说,一个制作最难的是四样东西:时间、人、钱和天气,因为电影是靠天气吃饭的。像我们在元谋,连日暴雨,大概要九天啊,一天三百多个士兵,没有澡水可洗。我坐在大的敞篷车里头,在村子里,76辆车,排着,非常的壮观。每天用消防车拉过去给他们洗洗衣服,大概三四天洗洗澡,整个困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