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初级中药士成绩单:<洛阳伽蓝记>一书的优缺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4 14:12:45

北朝散文著作。东魏杨(或作阳、羊)炫之撰。
“伽蓝”是梵语“僧伽蓝摩”的省称,也就是佛寺的别名。《洛阳伽蓝记》实为记述洛阳寺庙之作。全书分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5卷,记述寺庙70多处。它仅具体描写了殿堂屋宇的形制规模和建立寺庙的始末兴废,而且记述了有关的政治历史事件、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深受历代史学家的重视。全书叙事主要用散文,形容描写则往往夹用骈偶,条理清晰,洁净秀丽,读之如同亲见。其中有不少历史故事和神怪传闻的记述,与南朝的志怪小说和《世说新语》内容相近,情节虽不复杂,文字也颇简练,但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鲜明,引人入胜,表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洛阳伽蓝记》有正文、子注之分,开创了史家自注的体例。

《广弘明集》卷六载:杨炫之,北平人,元魏末为秘书监。见寺宇壮丽,捐费金碧,王公相竞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
由此可知,《洛阳伽蓝记》是针对佛寺而作的。《洛阳伽蓝记》共五卷,描述洛阳城内外五个区域四十个大的佛寺建筑。其内容有北魏都城四十年政治大事、交通、市井、民俗、传说、异闻,以及人物传记。
它记述了洛阳诸寺的兴废,杨炫之在自序中有曰: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廖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
通过《洛阳伽蓝记》对洛阳佛寺盛衰的描写,可见当时都城的变迁,和国家经济政治的今昔变化,具有历史意义和史料价值。
《洛阳伽蓝记》属历史笔记,也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全篇充溢着作者的激情:既有为北魏国家之盛和汉文化之博大而产生的自豪感,也有对繁华的消逝和美的消亡的悲哀。
除此之外还记载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并且不仅是客观记述,还于篇中寓有作者的议论之意。此外《洛阳伽蓝记》还记载了不少志怪、佛教故事,并保存了一些社会经济和文化史料。
《洛阳伽蓝记》语言多用整齐的句法,时有四六骈句,散句兼用,风格典丽清拔。可与郦道元的《水经注》相较。内容和艺术都代表着北朝文人的风格特色,对后世散文、传记、小说之类文学体裁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