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院凪的身高:是“不温不火”还是“不瘟不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12:20:29

“不温不火”

  根据词义判断就知道
  ---------------------

  问:“不瘟不火”,还是“不温不火”?应当怎么使用?(网友:吴明亮)

  答:“不温不火”、“不瘟不火”都有人使用,相关的还有“不愠不火”,它们的共同意义是“不过火”。

  “不温不火”是指“不升温,也不过火”。例如:

  房价不温不火 消费需求不温不火

  “不瘟不火”是指“不沉闷,也不过火”。例如:

  他的表演不瘟不火 汽车市场不瘟不火

  “不愠不火”是指“不发火”,例如:

  大家对传言不愠不火 他心平气和、不愠不火

  “不温不火”最常用,使用范围宽,“不瘟不火”、“不愠不火”较少使用。注意“愠”读yn,不读wēn。(李智初)

  ----------------
  答:

  吴明亮先生:

  ?????? “不瘟不火”、“不温不火”两个词语现代都常用,使用的场合和语义不尽相同。我们从1946-1997年的《人民日报》电子版中检索了这两个词的用例,从具体语料来分辨两者的语义。

  ?

  “瘟”指戏曲表演沉闷乏味。“不瘟不火”指的是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对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这是一个赞扬演员演技的褒义词。检索1946-1997年《人民日报》,使用了“不瘟不火”的文章共16篇,全部用于这一语义。如:

  ?

  对待每次的演出他是那样的严肃认真,从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理上精心创造,跟别人配搭丝丝入扣,不瘟不火,不任意抓哏,破坏剧情,取媚观众。(1958年1年3日)

  诸葛明同志很好地掌握了角色的特点,用句老话说,演得不瘟不火。(1964年3月12日)

  这几位老演员演得不瘟不火,恰如其分。(1982年9月19日)

  主要演员不瘟不火、感觉到位的表演,确保了《红十字》的质量。(1997年10月25日)

  ?

  “不瘟不火”也有写做“不温不火”的,1946-1997年《人民日报》中使用“不温不火”的文章共22篇,但在1980年以前仅见1例:

  ?

  全剧的基调是:不温不火,有动有静,松紧相间,平淡中有兴味,严肃中有风趣。(1963年10月21日)

  ?

  1980年以后“不温不火”的用例逐渐多见,逐渐跟“不瘟不火”并行使用。因为字形有了变化,照着“温”的字面意义,旧瓶装新酒,人们按照一般人通常的理解,对“不温不火”的语义进行了改造,赋予它性格温和义和销售行情不火爆义。这类语义在《人民日报》上的始见用例是1994年。现举数例:

  ?

  “八毛五分钱,也开发票?”售书小姐简直烦得要上吊了。“没办法,公事公办。”那先生不温不火地回答。(1994年8月23日)

  相比之下,中式快餐仍处于不温不火之状,缺乏自己严格的生产标准与特色,虽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却难与自己的“洋对手”匹敌。(1996年1月18日)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瘟不火”用于戏曲表演,而“不温不火”用于戏曲表演义时,可能是“不瘟不火”的误写,因此,在这个语义上,当以“不瘟不火”为正。但是,如果指的是性格温和义和销售行情不火爆义,那么只能写成“不温不火”了。您可以按照文章内容需要表达的语义来选择使用。

the former 读作 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