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森林怎么组队玩啊:宫中使用的漆器称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5:24:42

清宫大多为"脱胎漆器"

  漆器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我国为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 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发现了漆制实物。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作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唐代的金银平脱,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宝嵌,清代的脱胎漆器等,都是各代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

  脱胎漆器
  一种民间著名的工艺品。制法是在模型上用夏布或绸料以漆裱上,连上数道漆灰料,然后脱去内胎, 再加上填灰、上漆、打磨、装饰等十几道工序,成为丰富多彩的各种脱胎漆器。 品种有瓶、盘、盒、文具、围屏等。特点是轻巧美观、色泽光亮,不怕水浸、能耐温、耐酸碱腐蚀。主要产于福建福州。

  扬州漆器
  一种民间著名工艺品。西汉已具较高技术水平,唐代创“剔红雕漆”,明代兴“ 镶嵌 ”之法,至清代把两者相结合,又添特色。现生产有雕漆嵌玉、平磨螺钿、骨石镶嵌、刻漆、红彩钩刀五大类,产品有各花式的屏风、桌柜、盘盒等家具和陈设用品三百余种。其中雕漆嵌玉,是将各种具有不同天然色彩的玉石镶嵌在漆器上,构成画面,非常精美。平磨螺钿将蚌壳、云母等磨成薄片,锯成各种形状,镶入漆器上,最后磨光,明亮如镜。产于江苏扬州。

  犀皮
  漆器的一种。明代黄大成《髹饰录》:“犀皮或作西皮,或犀毗,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般。”漆层表面呈现不同色泽的斑纹,我国北方俗称“虎皮漆”,南方则称“菠萝漆”。

  马王堆漆器
  汉代漆器。1972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 有《三凤漆盒》、《轪侯家具杯盒》、《 双层九子奁》等一百八十四件, 大部分为木胎成形——旋木胎有鼎、盒、锺、盂、盘等,器壁较厚;斫木胎有耳杯、具杯盒、钫、匕、案等; 卷木胎有奁、卮,用于直壁器形, 壁较薄。此外尚有少量夹综胎和竹胎。装饰方法有漆绘、油彩绘、 针刻、贴金箔金彩绘等; 装饰花纹多为流动的卷云纹、龙凤、涡旋纹等,线条刚柔相济,笔势婉约流利,构图疏密有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雕漆
  亦称“剔红”。漆器的一种。相传始于唐代。制法是先将调好的漆料涂在铜胎或木胎上,一般涂八九十层。上漆后趁未干透明立刻进行浮雕,然后再烘干, 磨光。 以朱红色为主。品种有瓶、罐、盘、盒、橱、插屏及台灯和烟碟等。主要产地有北京、扬州、天水、歙县等地,以北京产品为最著名。

  永春漆篮
  一种民间著名工艺品。用细竹篾编成篮坯, 糊上细灰土, 里面裱上一层夏布,经细磨后,打上漆底,表面绘以人物风景或者堆画, 贴上金箔而成。特点是密不见缝, 坚固耐用,轻巧美观,产于福建永春。

  剔犀
  漆器的一种。用不同颜色的漆层堆起,然后雕刻花纹。通常用红黑两色漆交替堆涂,刻纹侧面显出红黑相间的线纹。多雕成云纹,故又称“云雕”。

  周制
  漆器的一种作法。明代周翥所创,故名。《履园丛话》称:“其法以金、银、宝石,真珠、珊瑚、碧玉、 翡翠、水晶、玛瑙、 玳瑁、车渠、青金、绿松、螺甸、象牙、蜜蜡、沉香为之, 雕成山水、人物、楼台、花卉、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

  朱金镂
  漆器的一种作法。即在器物上涂一层薄漆,再用金屑在上描出花纹。

  螺钿
  漆器的一种。 相传周代就已流行。 根据漆器装饰的要求将贝壳制成各种形状镶嵌成图案花纹,在黑色漆地上,产生彩色斑烂的艺术效果。也有用夜光螺的,夜里能显现花纹的光彩,是螺钿中的作品。多制作器皿、文具和家具等,以江苏扬州所产为著名。在我国古代也有用螺钿作为铜镜的一种装饰。

  点螺
  漆器的一种。即用贝壳制成细小碎片,在漆器上镶嵌成装饰花纹。作工精巧,花纹细密,具有五彩光泽,是漆器装饰中华丽的螺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