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西游小孩名字:谁有山西省的具体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1:48:12
要全面全面再全面,经济,人文全要有,急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00万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以黄河与内蒙、陕西、河南等省区为界,唐代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铝土矿、耐火粘土等7种;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34种。其中,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煤质优良,品种齐全,埋藏浅,易开采,累计探明储量2500多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储量的26%,素有“煤海”之称。?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动。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著称中外。?
  山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存宋、辽、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临汾旅游区的尧庙、洪洞县的大槐树、广胜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夏县司马光墓、永济黄河铁牛和莺莺塔,等等。其中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白居易,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有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等。
  ?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就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解放战争期间,山西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基地,广大民众积极支援前线,大批地方干部南下或东进、西进,奔赴新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能源基地,山西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初步核算,200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2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年均增长13.1%;财政总收入757.9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8.2亿元,增长40.8%;粮食产量97.8亿公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1.2亿元,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13.9元,比上年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7元,比上年增长11.6%。超额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经济指标。

  农 业 山西位于华北地区西部,与河南、陕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区为邻。全省国土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呈南北狭长的平行四边形。境内地形复杂,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80%以上。全省辖11个市,119个县(市、区),1192个乡镇,总人口32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23万人,农村劳动力1097万个。
  山西十年九旱,是一个严重缺水省份。全省90年代平均降水量435毫米,全省水资源总量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平均分别为124亿立方米、106亿立方米和98.4亿立方米,平均每10年递减10%。全省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0.35%;人均水资源298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耕地亩均水资源151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
  全省现有耕地面积5840.9万亩,旱地占70%以上,25度以上的陡坡地有413.3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9%。森林覆盖率只有12%。全省粮食总产量“九五”期间年均95亿公斤。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差,粮食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年际间变幅较大,最高的1998年达到108.15亿公斤,严重干旱的2001年只有69.2亿公斤。
  山西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杂粮以及油料、棉花、蔬菜、水果等。其中以小米、豆类、马铃薯为主的杂粮面积、产量占到粮食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3,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生产的杂粮营养价值高、品质好,以其独有的保健功能享誉国内外。小米、苦荞、红小豆、燕麦及其加工品驰名中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农业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全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99.4元。
  2003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33.6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77.37千公顷。其中,夏粮播种面积749.07千公顷,减少80.26千公顷;秋粮播种面积2084.57千公顷,减少97.11千公顷。全省棉花种植面积91.4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9.17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78.54千公顷,增加7.57千公顷。粮经作物的种植比例由上年的77:23调整为76:24。
  2003年,是近年农业气候条件较好的一年,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之田间管理加强,主要农作物单产提高,总产增长。全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958.87万吨,比上年增加33.33万吨,增长3.6%。
  2003年全省共完成造林面积507.67千公顷,其中营造防护林476.04千公顷,营造经济林24.39千公顷。全年全省退耕地造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完成340.06千公顷。
  2003年全省肉类总产量76.94万吨,比上年增长6.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9.21万吨,增长6.7%。禽蛋产量50.35万吨,增长10.3%;牛奶产量53.24万吨,增长19.1%,增幅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年末大牲畜存栏314.37万头,比上年增长2.5%;猪存栏552.91万头,增长2.6%;羊存栏1188.15万只,增长3.5%。
  2003年,全省水产品产量3.11万吨,比上年增长6.3%。

  正确答案 答案在此

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4-25/8/7225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