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歌曲青花瓷:请问有没有人提供上天竺的导游解说词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08:59:45
请问有没有人提供上天竺的导游解说词阿?不要那种泛泛介绍的,多一些传奇故事的,谢谢了先!

上天竺寺的传说

--------------------------------------------------------------------------------

上天竺寺是西湖佛寺久负盛名的观音道场。

相传,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僧人道诩请人他雕了一尊观音大士坐像。后来吴越王拨款建起观音看经院即上天竺寺的前身。北宋时,杭州大旱。知州张去华听说上天竺观音像有“神异”,便率领一支仪仗,幡盖鼓吹,把观音像迎请到城南梵天寺,碰巧当天就下了一场雨,上天竺观音从此名声大噪,凡遇天灾人祸,杭州地方官即来求助,号称灵感观音,香火之盛,不下于观音“老家”的普陀山。

太平天国军第二次进攻杭州时,浙江巡抚王有龄又把上天竺的灵感观音请进城里吴山海会寺,每天上山拈香,祈求神助,结果,太平军经激战后攻克杭城,王有龄等清朝文武官员百余人或自尽或被俘,观音大士一点忙都没帮上,连天竺寺也在攻城战中化为废墟。

上天竺法喜寺-浙江杭州市天竺山白云峰麓

法喜讲寺又名上天竺,座落在杭州市天竺山白云峰麓,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初年(公元936年),由高僧道翊经过四年(936—939)的艰苦创业始具丛林规模。南宋时改名为“天竺教寺”,并被朝廷评定为教寺“五山”之首,清乾隆皇帝南巡游寺时赐名“法喜寺”。
法喜讲寺四周群山环抱,风景优美。历史上以观音灵验、香火兴旺而闻名大江南北,历代许多帝王临幸上天竺敬香朝拜。尤其是明清以来,每到春香时节,浙东苏南各地的香客纷纷前来天竺敬香,形成每年一度的“天竺香市”,延续至今,经久不衰。
现在法喜讲寺的殿宇是1986年重新对外开放以来陆续修建的,主要有:山门牌坊、天王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放生池、斋堂、客堂、东西廊庑等建筑,布局庄严,错落有致。千年古刹再现昔日殿宇宏伟、香客如潮的辉煌景象。

  上天竺法喜寺

  法喜寺又名上天竺寺,在乳窦峰北,白云峰南,距中天竺约1公里。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僧人道翊在白云峰下结庐修行,称大名山房,是上天竺开山祖师,他在山中见有奇木发光,遂请孔仁谦刻成观音像。吴越钱王弘傲在上天竺开路筑基,建观音看经院,于后晋天福四年(939年)五月建成,这是上天竺最早的寺院。后汉乾佑年间(948—950年)僧人从勋自洛阳带来古佛舍利置于观音像头顶(像高1尺6寸)。北宋年间,元净法师住持上天竺看经院19年,他受法于下天竺慈云大师,善诗能文,学行甚高,深受宋神宗器重,赐号辨才。他在白云峰下建白云堂,“白云堂印”成为朝廷授予僧官的官印。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率金兵攻入杭州,曾谒上天竺寺,得知观音像始末,遂将该像及《大藏经》载轿内运往燕京(今北京),寺僧智完率弟子跟随至燕京西南5里的玉河乡,兀术建寺以奉天竺之僧。寺僧又以他木刻观音前像暗藏于上天竺寺内井中(在今大殿观音座下)。乾道三年(1167年)宋孝宗亲往察看,赐钱2万,重建十六观音堂。淳熙二年(1175年)宋孝宗再次到上天竺寺进香,改寺名灵感观音讲寺。庆元三年(1197年)改名天竺教寺,评定为教寺“五山之首”。元至正二年(1343年)寺毁,五年(1346年)重建。明代270余年间,上天竺寺完全靠僧人募化整修。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殿毁,康熙五年(1666年)重建,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乾隆初次南巡,两到上天竺寺,赐名法喜寺。太平军进入杭州,寺损。太平军失败后,杭州知府薛时雨奏请修复,由布政使蒋益沣发起重建法喜寺,同治五年(1886年)竣工。大殿原系木质,民国17年(1928年)改用钢筋水泥浇制,20年完工。22年农历九月初四,半夜寺毁,36年盖平房3间。杭州解放后人民政府曾拨款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殿中供奉的观音佛像被窃,房屋被改作他用。1985年后,重新落实宗教政策,发还市佛教协会管理,观音佛像用檀香木按原样雕刻而成。

  天竺香市是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杭州知州张去华到上天竺灵感观音院祷雨“应验”后形成的,此后浙东、苏南各地的乡民村姑都纷纷来天竺进香,每年的香市从正月新春到5月端午节,长达4个月。清初被列为“西湖十八景”之一。直至杭州解放前,三竺路两旁平房相连,供香客夜宿,每逢节日,灯火彻夜不灭。解放后天竺香市继续存在,据1954年3月4日至4月18日46天的统计,杭嘉湖地区27个县(市)来杭香客到上天竺(农历二月十九日这一夜特多)宿夜、烧香的有13,462入。1961年农历二月初一、十五、十八、十九4天,到灵隐寺及上天竺的香客就有18,000余人次。

  http://zjdaily.zjol.com.cn/epaper/jrzb/html/2006-03/09/content_231408.htm
  更多资料应该去图书馆找

现在了解天竺的人很少,更不要说是很熟悉历史的了,这需要你自己去图书馆找

上天竺法喜寺

法喜寺又名上天竺寺,在乳窦峰北,白云峰南,距中天竺约1公里。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僧人道翊在白云峰下结庐修行,称大名山房,是上天竺开山祖师,他在山中见有奇木发光,遂请孔仁谦刻成观音像。吴越钱王弘傲在上天竺开路筑基,建观音看经院,于后晋天福四年(939年)五月建成,这是上天竺最早的寺院。后汉乾佑年间(948—950年)僧人从勋自洛阳带来古佛舍利置于观音像头顶(像高1尺6寸)。北宋年间,元净法师住持上天竺看经院19年,他受法于下天竺慈云大师,善诗能文,学行甚高,深受宋神宗器重,赐号辨才。他在白云峰下建白云堂,“白云堂印”成为朝廷授予僧官的官印。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率金兵攻入杭州,曾谒上天竺寺,得知观音像始末,遂将该像及《大藏经》载轿内运往燕京(今北京),寺僧智完率弟子跟随至燕京西南5里的玉河乡,兀术建寺以奉天竺之僧。寺僧又以他木刻观音前像暗藏于上天竺寺内井中(在今大殿观音座下)。乾道三年(1167年)宋孝宗亲往察看,赐钱2万,重建十六观音堂。淳熙二年(1175年)宋孝宗再次到上天竺寺进香,改寺名灵感观音讲寺。庆元三年(1197年)改名天竺教寺,评定为教寺“五山之首”。元至正二年(1343年)寺毁,五年(1346年)重建。明代270余年间,上天竺寺完全靠僧人募化整修。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殿毁,康熙五年(1666年)重建,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乾隆初次南巡,两到上天竺寺,赐名法喜寺。太平军进入杭州,寺损。太平军失败后,杭州知府薛时雨奏请修复,由布政使蒋益沣发起重建法喜寺,同治五年(1886年)竣工。大殿原系木质,民国17年(1928年)改用钢筋水泥浇制,20年完工。22年农历九月初四,半夜寺毁,36年盖平房3间。杭州解放后人民政府曾拨款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殿中供奉的观音佛像被窃,房屋被改作他用。1985年后,重新落实宗教政策,发还市佛教协会管理,观音佛像用檀香木按原样雕刻而成。

天竺香市是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杭州知州张去华到上天竺灵感观音院祷雨“应验”后形成的,此后浙东、苏南各地的乡民村姑都纷纷来天竺进香,每年的香市从正月新春到5月端午节,长达4个月。清初被列为“西湖十八景”之一。直至杭州解放前,三竺路两旁平房相连,供香客夜宿,每逢节日,灯火彻夜不灭。解放后天竺香市继续存在,据1954年3月4日至4月18日46天的统计,杭嘉湖地区27个县(市)来杭香客到上天竺(农历二月十九日这一夜特多)宿夜、烧香的有13,462入。1961年农历二月初一、十五、十八、十九4天,到灵隐寺及上天竺的香客就有18,000余人次。

http://zjdaily.zjol.com.cn/epaper/jrzb/html/2006-03/09/content_231408.htm
更多资料应该去图书馆找
回答者:城隍牌楼 - 首席运营官 十二级 8-24 13:26

上天竺寺的传说

--------------------------------------------------------------------------------

上天竺寺是西湖佛寺久负盛名的观音道场。

相传,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僧人道诩请人他雕了一尊观音大士坐像。后来吴越王拨款建起观音看经院即上天竺寺的前身。北宋时,杭州大旱。知州张去华听说上天竺观音像有“神异”,便率领一支仪仗,幡盖鼓吹,把观音像迎请到城南梵天寺,碰巧当天就下了一场雨,上天竺观音从此名声大噪,凡遇天灾人祸,杭州地方官即来求助,号称灵感观音,香火之盛,不下于观音“老家”的普陀山。

太平天国军第二次进攻杭州时,浙江巡抚王有龄又把上天竺的灵感观音请进城里吴山海会寺,每天上山拈香,祈求神助,结果,太平军经激战后攻克杭城,王有龄等清朝文武官员百余人或自尽或被俘,观音大士一点忙都没帮上,连天竺寺也在攻城战中化为废墟。

上天竺法喜寺-浙江杭州市天竺山白云峰麓

法喜讲寺又名上天竺,座落在杭州市天竺山白云峰麓,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初年(公元936年),由高僧道翊经过四年(936—939)的艰苦创业始具丛林规模。南宋时改名为“天竺教寺”,并被朝廷评定为教寺“五山”之首,清乾隆皇帝南巡游寺时赐名“法喜寺”。
法喜讲寺四周群山环抱,风景优美。历史上以观音灵验、香火兴旺而闻名大江南北,历代许多帝王临幸上天竺敬香朝拜。尤其是明清以来,每到春香时节,浙东苏南各地的香客纷纷前来天竺敬香,形成每年一度的“天竺香市”,延续至今,经久不衰。
现在法喜讲寺的殿宇是1986年重新对外开放以来陆续修建的,主要有:山门牌坊、天王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放生池、斋堂、客堂、东西廊庑等建筑,布局庄严,错落有致。千年古刹再现昔日殿宇宏伟、香客如潮的辉煌景象。

天竺,不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