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勇士之梦签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四个尊重”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7 13:35:15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四个尊重”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其核心是尊重劳动;其基础是尊重知识;其关键是尊重创造;其本质是尊重人才。
  二、“四个尊重”的涵义
  (一)尊重劳动的实质就是尊重劳动者。
  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的最根本的属性。尊重劳动,实质就是尊重劳动者。十六大明确指出:要更新劳动观念,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不论是抽象劳动,还是具体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尊重劳动者,还要澄清社会上一些轻视、鄙视劳动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
  总之,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劳动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尊重劳动,尊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切劳动者。
  (二)尊重知识就是尊重知识分子,实质就是尊重人才!、
  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一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有着特殊的作用。首先,知识分子所从事的劳动,推动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其次,知识分子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积累者和传播者。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即精神文明建设)少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少不了他们,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更离不开他们,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依靠知识分子。再次,管理现代国家和社会,管理社会化大生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需要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和有关专业知识,知识分子在这方面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人才战略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各国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我们的事业能否不断取得成功,关键在人才。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就要尽可能地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人才,就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尊重人才,就要尽量减少和避免人才埋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而当前我国人才需求的结构矛盾非常突出。现阶段,尊重人才关键是实施人才战略,大胆开拓创造,引进和利用好国内外的各类人才,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尽量做到用有限的成本发挥人才的作用。
  (三)尊重创造,实质就是尊重创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创造性劳动,需要创造性知识,需要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原创能力的人才。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科学的本质是创新,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在现代化建设中,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是决定性因素。没有科技创新,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努力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我国科技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是兴国强国的必由之路。
  三、“四个尊重”之间的辩证关系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劳动实质就是尊重劳动者,就是尊重人才;尊重人才必须以尊重知识为前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尊重劳动的体现,这四者辩证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和人才的作用,实现创造性的劳动,才能把“四个尊重”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重要意义:
  1、这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本质体现。
  3、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4、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全面理解“四个尊重”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四个尊重”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提出来,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看,提倡“四个尊重”,有利于激发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活力,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服务于人民和造福于社会;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从主要依靠物力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创造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在全社会贯彻“四个尊重”的重大方针,通过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通过尊重人们运用知识、技术、经验进行劳动、管理、创造的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团结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可以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然而,如果仅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理解和贯彻“四个尊重”,我们就可能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仅在把握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上失之偏颇,而且在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方针上也不可能真正达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的实际效果。在新的世纪、新的阶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指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因此,立足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进一步全面理解和深入贯彻“四个尊重”这一重大方针。
“四个尊重”的核心在于对人的尊重。劳动的主体是人,知识为人所掌握,创造是知识与劳动相结合的人的实践,人才是勤于劳动和勇于创造的人群。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归根到底就是尊重人。而尊重人,就不能仅限于言表而不深入到内在的德性修养,也不能流于形式而不转化为到社会的伦理要求。可以说,对于人或者其它对象采取尊重的态度,不仅是实现执政党自身政治目标的方式,同时也通向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道德状态的途径。尊重什么对象,不仅反映着执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立场、观点、利益、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阶梯和社会文明的标尺。
所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理解“四个尊重”,我们不难看到,它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且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对于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贯彻“四个尊重”,使之既体现于物质上,又体现于精神上;既体现于党政部门的态度上,又体现于人们的一言一行上;既体现在相应的政策机制中,又体现在良好的社会风尚中。这不仅有利于社会所有成员的全面发展,以“尊重自己和他人”为起点形成诸如审慎、诚信、友爱、宽容等各种美德;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由“尊重每一个人”为起点形成公平正义的制度伦理。
正因为“四个尊重”具有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全面贯彻“四个尊重”方针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内容和重要要求,并将其与“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联系起来。当前,我们应当深化认识,把贯彻“四个尊重”提高到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把贯彻“四个尊重”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契机,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平等的尊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诚信友爱和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的形成。

http://59.107.113.18/Article/politicalcriticism/policy/200512/121.html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楼上的说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