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出师还加亲密吗:物极必反 数穷则变 此理之常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1 10:31:26
谁知道这意思???急用噢!!!!先谢谢了

物极必反,数穷则变,此理之常也。

【出处】宋·欧阳修《本论下》

【讲解】极:顶点。数:时运。穷:尽头。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时运坏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这是一般的常理。

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事务有其两面性,关键是把握好度。“度”是一个哲学概念,指事务的数量限定,过了度就是:“过犹不及”.

宋·欧阳修《本论下》

【本论下〈庆历三年〉】
昔荀卿子之说,以为人性本恶,著书一篇以持其论。予始爱之,及见世人之
归佛者,然后知荀卿之说谬焉。甚矣,人之性善也!彼为佛者,弃其父子,绝其
夫妇,于人之性甚戾,又有蚕食虫蠹之弊,然而民皆相率而归焉者,以佛有为善
之说故也。
呜呼!诚使吾民晓然知礼义之为善,则安知不相率而从哉?奈何教之谕之之
不至也?佛之说,熟于人耳、入乎其心久矣,至于礼义之事,则未尝见闻。今将
号于众曰:禁汝之佛而为吾礼义!则民将骇而走矣。莫若为之以渐,使其不知而
趣焉可也。盖鲧之治水也鄣之,故其害益暴,及禹之治水也导之,则其患息。盖
患深势盛则难与敌,莫若驯致而去之易也。今尧、舜、三代之政,其说尚传,其
具皆在,诚能讲而修之,行之以勤而浸之以渐,使民皆乐而趣焉,则充行乎天下,
而佛无所施矣。《传》曰“物莫能两大”,自然之势也,奚必曰“火其书”而
“庐其居”哉!
昔者戎狄蛮夷杂居九州之间,所谓徐戎、白狄、荆蛮、淮夷之类是也。三代
既衰,若此之类并侵于中国,故秦以西戎据宗周,吴、楚之国皆僭称王。《春秋》
书用鄫子,《传》记被发于伊川,而仲尼亦以不左衽为幸。当是之时,佛虽不
来,中国几何其不夷狄也!以是而言,王道不明而仁义废,则夷狄之患至矣。及
孔子作《春秋》,尊中国而贱夷狄,然后王道复明。方今九州之民,莫不右衽而
冠带,其为患者,特佛尔。其所以胜之之道,非有甚高难行之说也,患乎忽而不
为尔。
夫郊天、祀地与乎宗庙、社稷、朝廷之仪,皆天子之大礼也,今皆举而行之。
至于所谓搜狩、婚姻、丧祭、乡射之礼,此郡县有司之事也,在乎讲明而颁布之
尔。然非行之以勤,浸之以渐,则不能入于人而成化。自古王者之政,必世而后
仁。今之议者将曰:“佛来千余岁,有力者尚无可奈何,何用此迂缓之说为?是
则以一日之功不速就,而弃必世之功不为也,可不惜哉!昔孔子叹为俑者不仁,
盖叹乎启其渐而至于用殉也。然则为佛者,不犹甚于作俑乎!当其始来,未见其
害,引而内之。今之为害著矣,非特先觉之明而后见也,然而恬然不以为怪者何
哉!夫物极则反,数穷则变,此理之常也。今佛之盛久矣,乘其穷极之时,可以
反而变之,不难也。
昔三代之为政,皆圣人之事业;及其久也,必有弊。故三代之术,皆变其质
文而相救。就使佛为圣人,及其弊也,犹将救之;况其非圣者乎。夫奸邪之士见
信于人者,彼虽小人,必有所长以取信。是以古之人君惑之,至于乱亡而不悟。
今佛之法,可谓奸且邪矣。盖其为说,亦有可以惑人者。使世之君子,虽见其弊
而不思救,岂又善惑者与?抑亦不得其救之之术也。救之,莫若修其本以胜之。
舍是而将有为,虽贲、育之勇,孟轲之辩,太公之阴谋,吾见其力未及施,言未
及出,计未及行,而先已陷于祸败矣。何则?患深势盛难与敌,非驯致而为之莫
能也。故曰修其本以胜之,作《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