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如何加盟:做咨询要注意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0:22:50

不要撒谎 要坦诚

条理
说清症状及轻重
戒急

心理咨询注意事项

作者:韦志中心理诊所 日期:2006-8-2 15:58:38 浏览次数:

心理医生可分为两大类: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

部门授予。咨询师没有处方权,一般以心理咨询为主,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咨询者既有健康

人群,又有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群。

选择心理医生前,首先要明白你需要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如果在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儿童或青春期身

心发展不平衡、社会适应、择偶与新婚、更年期及老年期适应等方面存在心理问题的话,既可选择心理咨

询师,也可选择心理治疗师。

看心理医生的注意事项

1、选择有正规执照的心理咨询机构和有职业资格的心理医生后,先电话联系,咨询相关背景情况如咨

询费用等。

2、提前预约:心理咨询师每次咨询的时间在1~2小时左右,且在咨询过程中不愿被其他杂事干扰。

所以,每个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的时间安排表。为了避免无效等候,浪费时间,与咨询师提前预约很重要。

3、带上相关资料:如果进行健康咨询的话,最好带上以前的病历及各种检查报告单。心理测验是根据

一定的法则,对求助者的心理行为加以确定。通常按测验的功能分为三大类: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

人格测验等。

心理咨询不是一劳永逸

由于个体差异,心理咨询的时间和次数也会各不相同。有的人一次咨询便可达到目的,有的人要看十几

次。所以,在咨询过程中注意听咨询师的提问,及时交流信息,提高每次咨询的效果,既可节省时间,也

能节约金钱。

每次咨询后,要认真对待心理咨询师布置的心理作业,最好按要求完成,因为心理作业既能有效消除原

有的心理负荷,又能够描绘出求助者的心理轨迹,为下次咨询成功铺平道路。

心理咨询前的几个注意事项如今“心理咨询”已落落大方地从过去只是少数群体光顾的深闺,走到了大众面前。它正以新秀和平民的身份在媒体上频频曝光、在人们口中反复提及,甚至有人把它标榜为新的时尚。心理咨询呼吁着人们更多地关心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但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误区。有人以为心理医生可以解决咱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的又以为心理咨询只不过是聊天而已,找朋友也可以聊……看来人们对心理咨询还不够了解。记者通过采访,请专家带你走近心理咨询,揭开它那本不该神秘的面纱。

心理咨询有误区

误区一:是灵丹妙药,只要一次就能解决问题。

阿华一走进心理门诊就开始倾诉,倾诉完了,问:“医生,你快点告诉我,我怎么样才能摆脱这种情况?”医生并没有马上答复他,而是继续交谈。焦急万分的阿华忍不住说:“心理咨询不就是我有什么问题来找你,你就可以马上回答我的吗?难道还要问很长时间啊?你们是不是想拖延时间多收钱啊?”

专家观点:

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个过程,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心理医生往往要通过一定的沟通、交流才能辨别是什么方面的问题,有的人本来问题就不大,只是自己“当局者迷”,思路没有理清,心理医生稍一指点,甚至一句话,他可能就恍然大悟。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但千万不可认为心理咨询是灵丹妙药,一次就能解决问题。

误区二:怕别人说我有“病”。

例子:小刘想看心理医生,但又觉得去看心理门诊万一被人知道了也许会联想到他“不正常”,于是通过朋友的关系,找到了心理医生,并且提出请医生“以朋友的身份到家里来,大家喝茶聊聊天,报酬照给。”

专家观点:

心理问题很多时候与咨询者身处的环境有关,在一个咨询者熟悉的环境里,他是很难真正完全放下一切进行心理咨询的,只有在一个相对陌生的、客观的环境里,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咨询者不摆正心态,又想咨询躲躲藏藏,带来的咨询效果自然也不会好。

误区三: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期望过高。

例子:陈女士苦恼地来到心理门诊,和丈夫结婚两年,婚前说好不要孩子,但现在随着丈夫年龄的增长,他突然提出想要孩子,而陈女士不愿意,因此引起夫妻矛盾。“医生,您说我究竟要不要生孩子?”她恳切地询问道。

专家观点:

心理医生是无法回答你“该不该生孩子”、“该不该离婚的”。心理医生的作用是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梳理你的思维、引导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心理医生只是陪伴者,而不是决定者。很多咨询者总期望依*心理医生帮他们下一个判断或者结论,但这是心理医生不能代替的,因为自己的人生还必须自己把握

随着人们对心理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近些年来,在社会上相继出现了心理咨询治疗机构。心理咨询治疗机构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机构,来访者(就诊者)有一定的就诊心态要求,这种心态是促使心理治疗产生效果的条件之一。那么,看心理咨询治疗机构时需要怎样的心态呢?

首先,心理咨询治疗机构的来访者(就诊者)应该是主动就医者。也就是说,心理治疗的就诊者是有主动意愿来寻求心理帮助的。只有这样才能与心理治疗师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减少在治疗和咨询中的初级心理阻抗。这一点也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设置中相当重要的一点。而现实环境中,有良好自知力、能够主动就诊于心理咨询治疗机构的心理障碍患者虽然逐渐增加,但也有不少被动就诊者,即家人或朋友认为有心理问题。他们往往根据心理障碍患者的行为或某种与环境的不协调来判断是否有心理问题。应该说他们的判断一般是准确可靠的,但建立在这样的就诊动机基础上,易引起心理障碍患者的抵触和逆反心理,心理阻抗可伴随整个治疗和咨询过程,治疗很难深入和维持,疗效难保证。

其次,就诊者应知晓看心理咨询治疗机构需要提前预约和收费。严格的咨询治疗前设置,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治疗安全感、治疗契约关系等。心理障碍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的消失往往是心理问题改善的临床标志之一。若心理障碍者不愿意履行心理咨询治疗前的预约和缴纳心理治疗与咨询费用等,表明患者对心理咨询治疗机构的就诊行为缺乏信心,心理阻抗明显。

第三,就诊者应明确心理问题的缓解是从心理咨询治疗机构开始,但并不是心理治疗的全部。也就是说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可能在治疗室全部解决。心理治疗的环境是患者所生活的人际环境和自然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结合才是心理问题得到改善的根本所在。而在心理咨询治疗机构中,有相当多的患者认为可以将自己的心理问题讲给治疗师听,而后治疗师会把自己的心理问题改善了。这种心态不利于治疗的维持。

第四,心理障碍的缓解过程中,需要多次就诊,并不是一次心理咨询治疗就能解决持续很久的心理问题。澄清这一点,是为了缓解患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心理障碍患者中有相当多的人是怀着急切的心态来就诊的,他们往往急于解决自己的痛苦,时间观念强烈,有的人第一次就诊就向治疗师直接询问这样一些问题:一次咨询治疗能看好么?多少次能看好啊?这种急迫心态不利于心理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结合,容易停留在心理内省和内心体验过程,缺乏心理行为上的检验和协调性锻炼,这将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

第五,就诊者不要将心理治疗看成是完全有效的惟一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在综合医院中,针对心理障碍采用药物治疗的人数较多,单纯采取心理治疗与咨询较少。在心理咨询治疗机构采用单纯的心理咨询治疗的较多。要想尽快缓解心理问题,应该采取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两者同时进行。

第六,就诊的患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接受心理治疗的内省力。如果文化水平太低,将不能理解心理治疗的本质,达不到心理内省。

第七,看心理咨询治疗时,不要控制自己的自卑心理。有心理问题的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越是刻意控制就越影响患者与治疗师之间良好治疗关系的建立,而“治疗关系”则是心理治疗中产生疗效的重要工具之一。患者在进行心理咨询治疗时应尽可能地使治疗师了解自己的自卑和无助,克服自己的压抑和心理掩饰性。只有治疗师与患者之间产生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才能使治疗与咨询顺利进行,才能对心理障碍有疗效。

第八,治疗师与患者之间是治疗关系,而且应该只限于治疗关系。不应随心理治疗效果的产生而发展成为其他关系,否则将不利于疗效的巩固和维持,或出现对治疗双方的其他心理伤害。

第九,患者应注意回避性原则。治疗师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为同事、亲属、朋友等直接或间接关系、利害关系人群进行心理治疗或咨询。特别是内部员工或本院医务人员,建议不要在单位心理治疗师那里进行心理治疗和咨询。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心理距离”。心理治疗中常常涉及患者平时压抑的心境或潜意识中连自己都不愿意接受的内容,这种心理治疗性的被激活若只在治疗室内发生不会对患者形成大的心理阻抗,若是治疗者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面,将会对患者产生心理伤害。

第十,就诊者应具备一定的心理依从性而非依赖性。对待那些需要心理行为调整的患者来讲,这一点尤为重要。患者应明确自己才是心理障碍的治疗者,治疗师只是心理障碍得以改善的导引者。

求助者在与心理咨询师初次接触要做好以下准备:

一、想好开头说什么。
有些求助者见到心理咨询师后情绪波动很大,不知从何谈起,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应事先想好“开场白”,几句话就能进入主题,给咨询师一个好感觉。

二、把心理咨询师看作是一个特别的朋友。
心理问题,大多要有情感上的倾诉,咨询师对您的“隐私”也会给予绝对的保密。所以,面对咨询师尽可能畅所欲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规定保密原则:对求助者的个人隐私保密。)

三、倾诉要有节制。
人在激动时容易失控。您的倾诉在10-30分钟为佳。

四、“有问必答”比“拐弯抹角”更利于沟通。
有些求助者存在种种顾虑,说到了一半时忽然又后悔了;有些人由于怕露丑、害羞等原因不肯说出关键问题。

五、不必过分地关注自我的表现与形象。
心理求助毕竟不是求职或与领导谈话。咨询师并不太关心您表层的东西。谈话时,您尽可能地放松一些,不要在说话中过多考虑方式、方法和技巧。

六、防止就事论事地纠缠于细节。
有些人生怕咨询师不了解自己的经历,用大量的时间去讲述或描述一件事的细节。其实,咨询师更关注您的心理及对问题的认知。对于事情,可先大致讲一讲,然后等咨询师提问即可。

七、不要期望由心理咨询师给您“决策”。
比如对“离不离婚”的问题,婚外情怎样处理等,不少咨询者希望心理咨询师给一个明确的指导。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却恰恰避免这种“硬性指导”。他们只能给您讲些观点和道理,启发、疏导您的“症结”,帮你解决因情节造成的心理创伤。最后的“大主意”还要由您自己拿。

八、不要希望一次咨询就“根治”。
解决心理问题往往要有一段转变过程,那种希望“一点通”、的走捷径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九、心理问题不要等成了“心病”时才去求助。
如果您将预防心理疾病看成是“感冒就吃药”的及早治疗,就会在“心理才感冒,还未发高烧”时就去找心理咨询师。

十、对于有关“性”的问题有条件最好找同性咨询师。
原因是,尽管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诊断中有严格、严肃的科学态度和职业纪律,但涉及到“性”的问题,也是同性之间说话更为方便和深入些。当然,倘若找不到同性心理咨询师,向异性心理咨询师谈也是可以的,不必过分紧张。在咨询师眼里,求助者的性别是无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