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3生完孩子多久:蓝舌病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20:41:18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发于绵羊的传染病。该病以发热、颊粘膜和胃肠道粘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为特征,病羊乳房和蹄部也常出现病变,且常因蹄真皮层遭受侵害而发生跛行。蓝舌病病毒抵抗力较强,具有多个血清型,且各型之间交叉免疫性差,故只有制成多价疫苗,才能获得可靠的保护作用。
  [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绵羊为主要的易感动物,纯种美利奴羊更为敏感。病羊和病后带毒羊为传染源。牛、山羊和其他反刍动物,包括鹿和羚羊等野生反刍动物也能患该病。但较轻缓或无明显症状,成为隐性带毒者。因此,这样的动物也是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媒介昆虫库蠓叮咬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感染;其发病与库蠓的分布密切相关,故多发于湿热的晚春、夏季、早秋及池塘、河流分布广的潮湿低洼地区,即媒介昆虫大量孳生的季节和区域。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3~10天。病羊体温升高到40℃以上,稽留5~6天;精神委顿,厌食流涎;双唇发生水肿,常蔓延至面颊、耳部;舌及口腔粘膜充血、发绀,出现淤斑呈青紫色,严重者发生溃疡、糜烂,致使吞咽困难(继发感染时则出现口臭);鼻分泌物初为浆液性后为粘脓性,常带血,结痂于鼻孔四周,引起呼吸困难,鼻粘膜和鼻镜糜烂出血。有时头部症状见好时,乳房及蹄部上皮脱落,蹄冠蹄叶发炎,疼痛而跛行。病羊瘦弱。部分病例由于胃肠道炎症,发生便秘或腹泻,常便中带血,最后死亡。病程6~14天。发病率30%~40%,病死率20%~30%。某些病羊痊愈后出现被毛脱落现象。
  剖检变化 各脏器和淋巴结充血、水肿和出血;颈颌部皮下胶样浸润;除口腔粘膜糜烂、出血外,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及泌尿系统粘膜均有出血点;乳房和蹄冠等部位上皮脱落但不发生水疱;蹄叶发炎并常溃烂。
  实验室检查 采集发热期的血液或病尸肠系膜淋巴结、脾脏,接种于易感绵羊、乳鼠或鸡胚,分离病毒。用特异性阳性血清做补体结合反应或琼脂扩散试验以鉴定病毒。进一步以分型血清做中和试验以确定病毒型别。也常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查病料中的特异性病毒颗粒。也可经细胞培养制备抗原,用上述试验方法检测发病期与病后1个月的双份血清,比较其抗体滴度的增减。以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者作为阳性判定标准。
  [类症鉴别]
  与口蹄疫的鉴别 该病为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而蓝舌病则主要通过库蠓叮咬传播。蓝舌病不感染猪,人工接种不能使豚鼠感染。另外,口蹄疫的糜烂因水疱破溃而发生,蓝舌病虽有上皮脱落和糜烂,但绝不形成水疱。
  与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鉴别 该病在羊群中以幼龄羊发病率为高。病羊口唇、鼻端出现丘疹和水疱,水疱易融合成片,破溃而形成厚痂皮,痂皮下为增生的肉芽组织。病羊特别是年龄较大者,通常不显严重的全身症状。采取局部病变组织做电镜负染检查,极易发现特异形态的羊口疮病毒。
  [防治措施]
  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对病羊应加强营养,精心护理。对症治疗。口腔用清水、食醋或0.1%的高锰酸钾液冲洗;再用1%~3%硫酸铜、1%~2%明矾或碘甘油,涂糜烂面;或用冰硼散外用治疗。蹄部患病时可先用3%来苏儿洗涤,再用木焦油凡士林(1比1)、碘甘油或土霉素软膏涂拭,以绷带包扎。
  预防 加强海关检疫和运输检疫,严禁从有该病的国家或地区引进牛羊或冻精。非疫区一旦传入该病,应立即采取坚决措施,扑杀发病羊群和与其接触过的所有羊群及其他易感动物,并彻底消毒。疫区应防止吸血昆虫叮咬,提倡在高地放牧和驱赶畜群回圈舍过夜。国外用鸡胚化弱毒苗控制疫情,收效良好。

蓝舌病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发于绵羊的传染病。该病以发热、颊粘膜和胃肠道粘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为特征,病羊乳房和蹄部也常出现病变,且常因蹄真皮层遭受侵害而发生跛行。蓝舌病病毒抵抗力较强,具有多个血清型,且各型之间交叉免疫性差,故只有制成多价疫苗,才能获得可靠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