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伤官见官怀孕:急寻四首古诗词译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4 16:48:41
定风波(宋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菩萨蛮(宋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望江南(南唐 李熤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浣溪沙(宋 苏轼 争挽桐花两鬓垂),
要白话译文哦
不是要这些词的全文,要的是它们的白话翻译

不要听风穿树林,树叶带来风雨之声,这一切无所谓,我依然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徐行。穿着草鞋,拄着竹仗,比骑马坐车更加一身轻松。谁怕风风雨雨?我漠视这些,一生任凭烟雨迷蒙,与我同行。冷冷的春风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斜阳的山头却来迎接我。回头望去,我来时淋雨的地方,一片萧条,归去时又一片平静,也没有什么风雨,也无晴。
[简要评析] 这首词作于无丰五年(1082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已整整两年了。苏轼在黄州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也很困窘,但他仍旧很坦然乐观。从这首词里,我们能看到他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上片“一蓑烟雨任平生”句,将词人一生的坎坷磨难,以及泰然自若的生活态度,尽行囊括。下片“也无风雨也无晴”丰富了词的主旨,展示出词人处变不惊、不随物悲喜的超脱的人生观。“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中风雨阴晴变化莫测,不要管他,如果不在乎风风雨雨,也不必盼什么天晴了。这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深刻含义。也是本词思想意义的深刻性之所在。本词构思新巧,以微显巨,从遇雨之吟啸升华为人生之超旷,“风雨”意象面为人生灾难与厄运的象征。全词见出词人对人生风雨表现出一种听任自然,不怕挫折,乐观旷达的旷达胸怀。从这首词里,我们能看到他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

弹筝女子一声声弹奏,用哀愁的古筝演奏《湘江白》,似乎持到了湘江春水。纤细的手指在13根弦上随意掉洒,将幽怨的怅恨尽情诉说。 面对酒宴,眼如秋水般明眸慢转,琵琶上的一柱似一行斜飞的秋雁。当弹到伤感的时候,不禁断肠,她微蹙黛眉,楚楚动人,更令人怜惜。

昨夜的梦里存有多少恨意!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正是花烂漫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
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
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
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
春山眉黛低。

《望江南》

闲梦远,
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
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

《浣溪沙》(黄钟) ——这不是苏轼写的,是周邦彦的

争挽桐花两鬓垂。
小妆弄影照清池。
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
琵琶拨尽四弦悲。
夜寒谁肯剪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