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d5m:怎么减掉腿上的肥肉啊?有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1 05:40:08
我的大腿蛮肥的,有什么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减掉啊?

看你腿上是什么肉了。。。如果是肌肉就不能减。

如果你感觉脂肪多于肌肉那么请你跑步减肥

腿部很很明显

OK不知道你满意吗

(1)减掉腿上的肥肉少吃最管用啦!跳舞,游泳都不错啊!
还有利用刷牙,洗脸的时间用脚尖站立!
(2)小腿练习
1.贴着墙坐下,后背挺直,脚掌贴地。手持一根重16磅的健身棒放在大腿上,离膝盖约有三英寸。
2.脚跟向上抬,同时双手用力下压健身棒。
3.重复该套动作25次。

(3)对付你的下半身肥胖
腿粗胖大大影响女性的体态美。这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你家族里大部分成员的腿都是又粗又肥,那你也大有可能大腿臃肿。运动生理学家发现,下半身的脂肪,也就是积聚在臀部和大腿的脂肪,可能是特别难消除的。在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都能轻易地增减脂肪细胞,但下半身的脂肪却不能这样。
要使大腿变得苗条,也有方法,且并不复杂,只要持之以恒,是完全可能做到的。以下是专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后推荐的三种向粗胖大腿进攻的方法:
运动的种类很多,如果你把目标定在粗胖的大腿上,你最好还是选择一种以锻炼双腿为主的运动。因为活动大肌肉,例如大腿和臀部肌肉,你就可以增加热量的总燃烧量。
锻炼大腿和臀部肌肉的最佳运动是步行、骑自行车(包括在室内骑健身自行车)、越野滑雪、爬楼梯。
专家们认为跑步能消耗脂肪,但对腿粗臀肥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跑步很吃力、很不舒服,不想坚持下去。因此,把步行和跑步相结合是一个好方法。那就是以步行为主,途中作几次短距离跑步,每次跑步一两百米,习惯后,逐渐把跑步的时间延长。
游泳是很受欢迎的健身活动。专家们认为,如果想在游泳池中锻炼双腿,可在浅水的一端跑步,或穿若救生衣在深水的一端做跑步动作。水的阻力会使双腿活动比较费力,却不会像在地面上跑步那样须承受较大的震荡,因此是减去腿部和臀部脂肪的好方法。
要想使大腿苗条,运动量多少才足够?如果你心血管健康,那么,你应该每天运动20分钟;如果你想燃烧更多脂肪,使大腿线条更优美,最好每天早晚各运动一次,每次20到30分钟。此外,还可考虑做些园艺工作之类的活动。
运动的剧烈程度须保持在低至中等水平—充其量只可达到最高限度的60%。把运动的剧烈程度保持在这个水平上,可燃烧更多的脂肪。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运动的剧烈程度更重要。要减掉脂肪,步行一小时和跑步20分钟的效果相等。

给你介绍相当有效的方法:
为了使大腿减肥,每次锻炼需30分钟,每周至少3-5次。坚持中等以下及中等强度的锻炼,即达到最大锻炼强度的60%,这样便可以消耗更多的脂肪。 如果你觉得维持这种锻炼水平有些吃力,可以先从小运动量开始,然后再慢慢加强。 还可以在锻炼强度和时间上灵活掌握,若锻炼强度低且较容易进行,则可增加锻炼的时间。 就消耗脂肪的情况来说,行走1小时和跑步20分钟的效果是相同的。在执行锻炼计划之前,最好让医生给你进行一下身体检查,然后选择一个容易进行而又无不良反应的锻炼强度。以后,锻炼时间可以逐步增加,但每周平均增加的锻炼不应超过20%。 自我判断的最好方法是,锻炼结束1小时内身体能恢复正常。为了防止在锻炼过程中身体的某些部位受伤,可以先做一些准备活动,如原地慢跑几分钟或做一做伸展运动等。 锻炼的最佳时间是在饭前1-2小时左右,比如清晨和下午。 进行大腿健美的局部运动 伸展运动是大腿健美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两臂下垂,一腿膝下蹲,背部保持挺直,另一腿向后伸,直至与地面平行;或者在同一位置,另一条腿向侧面伸直,直至与身体成90度角,试着在每一条腿上做3 组(每组10次)这种运动。这种锻炼也可以在身体站立时进行,一腿站立并保持身体挺直,另一条腿向侧面伸和向后伸,尽量使大腿平直且与地面平行。伸腿运动也可侧身进行,在床上或地板上身体平直地侧卧,一腿紧靠地板,另一腿向上抬起,直至该腿与身体成45度角,然后将上腿以45度角支撑在一个桌子或椅子上,再抬起靠地板的腿使其与上腿并拢。 这种锻炼能增强大腿的内外侧肌肉,而不是象以往只锻炼外侧肌肉,从而保持了大腿的平衡性和对称性。 在你掌握了伸腿运动后,可以试着做一些跨步走。向前大跨一步,直至后膝离地面15厘米左右,然后再向前迈另一腿。开始时最好每腿做两组,每组10次这种动作。然后逐渐增加次数。与其他的锻炼一样,可以先慢一些,并让两腿都得到同等程度的锻炼。这种锻炼的好处是,可以改变肌肉的松弛状态,在外形上显得更健美。 合理饮食 专家认为,大多数腿部减肥不成功者,主要是由于太依赖锻炼,而不注意饮食。这些人常常明显地限制热量的摄入,但却不太考虑脂肪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在饮食上要做到低脂肪和高纤维相结合。例如,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少吃那些富含脂肪的食物,如快餐等。

参考资料:http://main.ml-hh.com/data/2006/0424/article_1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