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2个瓣膜:<蚀>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3 23:51:28
是巴金的吧?
谁能介绍一下大概内容
我们快开学了
没时间看了!

是茅盾的!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幻灭》写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女主人公章静情感脆弱而富于幻想。她缺乏斗争的勇气;意志软弱。她对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章静讨厌上海的喧嚣和“拜金主义化”,在读书和爱情两方面都感到了幻灭。为革命形势所鼓舞,她到革命中心的武汉。她换了三次工作,但是每次都“只增加些幻灭的悲哀”。章静抱着这种脆弱的感情和幻想,寻求个人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幻灭,这些都反映了革命浪潮冲击下某些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和命运。
《动摇》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一个小县城的故事。作为革命联盟的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在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候,动摇妥协,助长了反革命的气焰。他知道混入革命内部的胡国光的罪恶而不敢揭露和斗争。他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当革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为了个人的安全而决定离开革命。胡国光是一个“积年的老狐狸”,他利用种种卑污手段混进革命阵营,用伪装的革命面具掩盖自己的投机破坏行为。关于革命者李克,用墨不多,但多少勾勒出了他的敏锐果断、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当革命危机已经显露的时候,李克以特派员的身分来到这个县城,是他指出了这个县过去工作的病根,是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说服那些被胡国光所欺蒙和煽动了的群众,是他当革命遭受了失败,把革命的武装力量转移到南乡去准备继续战斗。正是由于这些斗争生活的反映,由于李克这个人物的出现,《动摇》成为三部曲中低沉气氛最少的一部。
《蚀》的第三部《追求》,如茅盾在《读〈倪焕之〉》中所说,意图在于“暴露一九二八年春初的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迷惘”。其中所写的人物,在革命高潮期间都曾有过一度的昂奋,当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时候,他们既不肯与反动派同流合污,但又囿于阶级的局限,认不清自己的正确道路,故虽各有所追求,而最终都不免于失败。张曼青的“教育救国”和王仲昭的“新闻救国”的道路没有走通;章秋柳只能在官能享受的自我麻醉中毁灭着自己,也毁灭着别人;另一人物史循,则由怀疑、颓废以致求死不得。“理想与事实不相应合”,是这些人在“追求”失败后得出的共同结论。

罗马的一个夏日,维多丽娅(Monica Vitti 莫尼卡·维蒂饰)决定与他的情人里卡多尔断绝关系。但是狂热而多情的里卡多尔无法忍受这一打击,因而对她施行种种的威胁,逼得维多丽娅只好避居朋友家里。此后她在交易所偶遇经纪人的皮埃罗(Alain Delon 阿兰·德龙饰),他是一位年轻潇洒、风度翩翩、富有魅力的美男子。
维多丽娅依然感到受到威胁,它不仅仅来自里卡多尔,同时也来自一种无名的危险感。此后发生的一些事情,使不安的维多丽娅觉得性格倔强的皮埃罗可以成为她可靠的保护人。但是要和他和谐相处也不太容易,皮埃罗耽心走得太远不好收场,而维多丽娅觉得他野心太大,为人冷漠。他们虽曾发誓永远相爱,可是隐藏在他们背后的复杂关系又使他们彼此疏远。皮埃罗能够为了一个女人而牺牲他的交易所事业和自己的独立吗?而维多丽娅能够接受这种新的束缚吗?

《蚀》是一出悲剧,不过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影片,它同时表现了人的表面欢乐和内心真实的痛苦。众所周知,安东尼奥尼首先是一位善于刻画女性心理的大师,他总是把女性的特点与她们的生活的环境联系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夫妻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安东尼奥尼最拿手的主题,并且常常通过他的女主人公体现出来。《蚀》这部有争议的影片以交易所和金融界为背景,主题是一个女人幻想的破灭,爱情的若即若离,令主人公苦恼而又孤忄伶仃。人们早就料到,他会把大部分戏给了那个常常使他的灵感得到启迪的女演员莫尼卡·维蒂。他果真这样做了。然而阿兰·德龙在这部影片中扮演莫尼卡所饰的女主人公的情人,一个对金钱负有重大责任的青年(男主人公的身份是交易所的经纪人),他既贪婪、自私,又怕被别人算计。被安东尼奥尼力邀演出本片的阿兰·德龙显示了他那天生的潇洒仪态和特质,他的出场使《蚀》这部影片中曲折的心理刻画的情节得到平衡。影评界认为:“他(阿兰·德龙)在《蚀》片中的表现手法,使人感觉不到受美国流派的影响,堪称为现代演技典范之一。”

——虽然又订好了约会,但他们双方都会如期赴约吗?看着片末结束时那一段被世界电影界誉为意识流中的经典的漫长的空镜头,你又会得到怎么样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