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良油脂判决书:斜槽实验小球运动时间和路程的记录表格 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08:57:18

十六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物体降落的快慢是和物体的重量有关的。在伽利略以前,学校的教师总是这样对学生讲:物体降落的速度是跟它的重量成正比的。伽利略的摆动实验否定了这个看法,他发现,摆底部的摆锤重量对于摆动周期没有影响。
为了无可争辩地解决这个问题,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当众做了著名的落体实验。他从斜塔上同时落下几个不同重量的金属球和一个象牙球,观众亲眼看到它们一齐下落,同时到达了地面!
伽利略还发现,重物下落时,速度是在不断增加的,或者说在加速。但是,由于他那个时候还没有按秒计时的停表,所以直接测量加速度是有困难的。
伽利略意识到,球体在斜面向下滚和在空中下落一样,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只不过斜面减慢了球体的速度罢了。于是,他让一个光滑的、完全标准的青铜小球,顺着一条充分光滑的斜槽滚下来,研究小球的运动。尽管斜槽中的斜面减缓了小球的速度,但是重力对它的作用相对下落重物的作用是完全一样的。他发现,小球在两秒钟里滚过的距离为第一秒钟里滚过的四倍;在三秒钟里滚过的距离为第一秒钟里滚过的九倍。啊!滚动距离与滚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伽利略找到了匀加速运动的规律!

探究变速运动规律
研究目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学习运用位移与时间的比例关系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过程
1.在桌面(或地面)上用木块把槽板垫成斜面(为什么中间要垫1-2块?)。在与槽板长度相同的纸条上画出16条以上的、十分清晰的等分线,再把纸条贴在槽板侧面上。如图所示。
2.用挡板1(木块)把球挡在槽板的第1格上,挡板与球接触的面与第一条等分线相齐。把挡板2放在斜面上距球几个“单位”长处,其左侧与等分线相齐。在下表中记下此单位长数目。
3.将球从静止放开,并同时发出开始计时的信号。放开球的操作是:用手把挡板1沿斜面向下方突然迅速撤去;计时信号是:“倒数”3、2、1、放!计时者听到“放”字开始计时(开动停表),在听和看到球碰到挡板2时停止计时(止动停表)。重复操作8-10次,求出各次记录时间的平均值作为球的运动时间,记入表内。
4.将挡板2依次下移2-3个“单位”长,重复步骤3的操作,再取几组关于S和t的数据,直至挡板2移至最下端为止。
5.求出各次实验的S/t2的比值,看它们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如相等,则运动是匀加速的。求出各次实验S/t2的平均值,再乘以2,即得此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原始记录:
T(s) s(m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
2
3
4
结论: 如果物体做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1/2)at2,即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如果实验测得在误差范围内比值S/t2为一恒量,即证明了运动是匀变速的,且这个比值就是加速度大小的一半。 ⑴s=vt(2) v=v0+at(3) s=v0t+0。5at2(4) v2-v20=2as⑸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讨论: 1.时间测量误差是本实验最主要的误差来源,正确进行时间测量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要力求计时与球的运动同步,并对同一位移,多测几次时间,求平均值,如有可能,可几个人同时进行时间测定,效果更好。
2.实验关键之二是保证斜槽内口两侧棱的直线度,其光滑程度力求接近(可用砂纸打磨一下);所用斜槽越长,下面垫的木块数相应要越多。
3.长槽板可用两根平行的光滑圆棒代替,两端插入支架中以保证平行。
参考资料:图没法发给你,网上有的
这是我以前做这个的时候自己做的,应该是正确的

T(s) s(m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
2
3
4
结论: 如果物体做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1/2)at2,即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如果实验测得在误差范围内比值S/t2为一恒量,即证明了运动是匀变速的,且这个比值就是加速度大小的一半。 ⑴s=vt(2) v=v0+at(3) s=v0t+0。5at2(4) v2-v20=2as⑸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讨论: 1.时间测量误差是本实验最主要的误差来源,正确进行时间测量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要力求计时与球的运动同步,并对同一位移,多测几次时间,求平均值,如有可能,可几个人同时进行时间测定,效果更好。
2.实验关键之二是保证斜槽内口两侧棱的直线度,其光滑程度力求接近(可用砂纸打磨一下);所用斜槽越长,下面垫的木块数相应要越多。
3.长槽板可用两根平行的光滑圆棒代替,两端插入支架中以保证平行。
参考资料:图没法发给你,网上有的
这是我以前做这个的时候自己做的,应该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