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去赛格尔马强那隆鼻:《飘》是谁写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0 12:44:33
《飘》是谁写的??

玛格丽特·米切尔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也是惟一的作品。
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曾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1937年她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1949年,她在车祸中罹难。她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只一部《飘》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斯佳丽、瑞德、艾希礼、梅勒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飘》的作者是玛格丽诗-米切尔(1900~1949),美国著名女作家.1926年玛格丽诗-米切尔花了整整十年时间,创作完成《飘》一书,出版后迅即成为畅销书.几年后,小说被排成电影,亦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飘》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方,那个年代,那个地方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充满了纷乱的世事和巨大的变迁.战争,离散,毁灭,重建,诸如此类的场景总让人心有戚戚,意兴阑珊.作者设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她以女性的细腻和敏感把那些宏大的场面描写的生动而逼真.

  但作者的真正兴趣并不在于描写所谓的大场景,她也无意对历史的进程作深入的探讨.作者更兴趣的事情,是人的爱狠情仇,悲欢离合.这些属于人类的基本情感,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中烁烁生辉.于是我们看到,作者以极大的热情,精心刻画了两个活生生的人物,庄园主的女儿赫思嘉和精明的商人白瑞德,耐心周密的讲述了他们在那个动荡年代里的恩怨情仇,他们没有被描写成通常意义上的好男人和好女人,从他们身上找不到多少传统美德,但他们生气勃勃,意志坚强,并且目标明确,敢做敢为,为达目的的可以不择手段,充满原始的野性和率真.作者以同情的笔调分析了他们的复杂心理,给我们带来别样的震撼.

  读过小说《飘》的人,都会对书中的女主人公赫思嘉情感经历印象深刻.但很少有人知道,赫寺嘉爱情故事中的许多内容,其实源自作者玛格丽诗-米切尔本人的生活体验.少女时代的玛格丽诗-米切尔曾结识了一位英俊,多情的年轻军官在一战时阵亡,令玛格丽诗黯然神伤,后来玛格丽诗-米切尔又爱上了一位性格狂放的橄榄球选手,并很快嫁给了他.这桩婚姻后来被证明是场错误,玛格丽诗-米切尔为此饱受痛苦的折磨.就在玛格丽诗-米切尔对一个人情感,灰心丧气的时候,她幸运地遇上了她后来的丈夫约翰-马什.约翰马什是一个极负责任感的男子,是他使玛格丽诗-米切尔恢复了对爱情和事业的信心.《飘》的创作完成很大程度上缘于约翰-马什的鼓励与支持!

  下载地址

  http://www.chinampeg.com/kuwang/literature/foreign/wind.zip

背景介绍: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美国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父亲是个律师,曾任亚特兰大历史协会主席。米切尔曾就读于华盛顿神学院、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其后,她曾担任地方报纸《亚特兰大报》的记者。1925年与约翰·马尔什结婚,婚后辞去报职,潜心写作。
米切尔从幼年时起,就常听到人们乐此不疲地谈论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这在她心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这为后来《飘》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她自幼在南部城市亚特兰大成长,耳濡目染了美国南方的风土人情,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了米切尔文思纵横驰骋的背景和创作的源泉。
小说自1936年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不衰,《飘》被译成27种文字,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现已公认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小说的经典之作。
《飘》在1937年获普利策奖。1938年拍成电影。电影曾以《乱世佳人》的译名在我国上映。
《飘》的出版使玛格丽特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时美国文坛的名人,成了亚特兰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这突如其来的盛誉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各种采访,巡回讲演的邀请,甚至要求她为各慈善事业捐款的人更络绎不绝。仅第一周就有 300本《飘》从全国各地寄到她的手里,这些崇拜者希望她签名后再掏钱给他们寄回去。接踵而来的版权,翻译权的纠纷又把她纠缠到一系列的法律事务中。因此,不难理解玛格丽特为什么自《飘》发表以后,直至1949年8月16日因车祸而丧生,她再也没有发表任何作品。不过她留下了大量书信。她的书信集1976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题名为《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书信集》。
主题分析:
《飘》展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动乱的社会现实,以“乱世佳人”斯嘉丽为主线,描写了几对青年的爱情纠葛。斯嘉丽年轻貌美,但她的所作所为显示了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某些本质特征:残酷、贪婪、自信;为了振兴家业,她以爱情和婚姻作为交易,三次婚姻没有一次出于真心,所以仍无法得到梦想的爱情,糊涂的她发现今生至爱时,爱又离她而去……。
米切尔以“生存”一词作为《飘》的主题,这当然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大动荡中如何生存。美国南北战争摧毁了佐治亚乃至整个南方的经济,黑奴重新获得自由,昔日奴隶主养尊处优的好时光随风而逝,飘得远远的。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放下臭架子,努力奋斗,不然只有死路一条。难怪连亚兰大上流社会的中坚分子也不得不降贵屈尊,卖糕饼的卖糕饼,赶马车的赶马车。为表现这个主题,米切尔还向读者描述了美国南方的许多迷人之处,生动再现了美国佐治亚州内战时期、重建时期的生活。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美国南方的风土人情、社会时尚、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的特征。所有这些都表现了一个传统社会的崩溃瓦解,人们又如何应付这场社会巨变的艰辛过程。
小说《飘》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的;也不简单的是对上个世纪的“生动刻画”或者南北方关系的历史探讨,其关键好象还是斯嘉丽们的心灵——对人类生活的探索靠几个活生生的如斯嘉丽一般的人物来完成了。
人物分析:
艾希礼是青灰色的,只属于随风而逝的年代,《飘》仿佛是为他准备的,因为逝去的将永不再来。他只能在回忆的天空下淡淡的发青。艾希礼是一个绅士,这是瑞德对他的评价。艾希礼是一个悲剧式的任务,他像媚兰妮一样善良,拥有爱国热情,愿意为南方奉献生命。在他给媚兰妮的信中,已经流露出他认为这场战争南方会战败,但他依然义无返顾的在战场上流血。战争打破了原有的梦,焚毁了他的家,让他难以站起来,难以接受现实。他留恋的不是过去南方奢华的生活,而是曾经的高雅,他幻想着有一天佐治亚可以重新由南方人掌握,他爱原有的生活,所以总显得郁郁寡欢,有中国古代文人的特质。他也想拥有思嘉丽对生活的那种狂热的激情,却又做不到。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根本就不属于乱世的人,守望着一个随风而逝的年代。
我没有因为瑞德的魅力而看低了艾希礼,首先,我认为艾希礼是个相当理性的人,他没有像韩查理和塔而顿兄弟一样对战争大吹大擂,不明事实就把北方贬的一文不值,相反,他料得到南方会战败,却依然满腔热情去作战,这得力于他的纯南方血统,不是他能决定的;其次,他知道如不脱离思嘉丽的庇护,便永远不会真正站起来,他决定到纽约去工作,用自己的才智开辟自己的天地,是思嘉丽的自私和包容,媚兰妮的善良和期盼,使艾希礼留了下来,他亦无可奈何。总之,我认为是一切的不可拒绝生硬的造就了诗人气质的艾希礼陷入现实的泥淖,不可自拔,我更同情他。
在那个特定的情景之下,个性鲜明的斯嘉丽和瑞德那种不拘一格、突破传统和道德的限制、按照经济社会的选择和人性的需要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和行为方式方法的做法,显然是一种美国精神的体现。在一种不乏美好的恶的推动之下,历史和任务的命运都在前进着;这种甚至有点残酷的显示是我们每个时代都要面对的问题,是情感与道德的抽象外化,是每一个有理性的活人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斯嘉丽美丽的外表和按照自己的人性尺度生活的决心、瑞德的阴沉和透视的力量,都在人格上为一代又一代学习做人的青年树立了人生某一个阶段的楷模。
精彩结尾:
…Tara!…Home!…I will go home, and I wi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飘》的作者是玛格丽特-米切尔

玛格丽特米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