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写的七步诗内容:想在山东海边买套房子,价钱多少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8:42:08
我想给年老的爸爸妈妈在山东的海边城市买套房子,有助老年人疗养保健,我家里是洛阳的,夏天秋天可以去那边住段时间。本人知道像日照海边的农家不错,有个小院子几间瓦房,不知道价钱如何?还有更好的山东海滨居住环境么?给推荐一下吧,如果是公寓,70平米左右的要多少钱呢?

1900RMB/平米左右。
其实那边都差不多,物价也不太高。

推荐去威海! 威海的居住环境可是中国国内最好的!

威海环境优美非惟天成,抑亦人谋。威海从建市之初,就明确了城市建设不求规模,但求精美,要突出环境保护意识。所以,漫步市内各个角落,可谓是满目皆绿,处处飘香。市区除水泥、方砖所能铺到的地方外,皆为花坛、草坪和树木覆盖,城市地面一尘不染。为不让路面有一丝尘土,就连人行道旁的树根周围都铺上了铸铁箅子,不让一块土地裸露出来。 (图:历史的见证——威海化石林公园)
在城市规划上,威海从一开始就充分考虑到自然地貌,采取沿海岸线、环绕山头的簇群式结构,巧妙地将建筑物分布于山海之间,形成了“山在海中、城在山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生态格局。巧妙的楼宇布局,精致的建筑风格,令许多外地来威海旅游的游客发出啧啧赞叹:威海,简直就是一座山水环绕着的大花园!
威海讲究建筑的群体效应和环境效应,市区的高层建筑不是分散建设,而是选择适当的位置成组团建设,建成标志性地段,绝不允许出现锯齿式的天际线和“鹤立鸡群”的空间效果,从而破坏城市的整体形态。为了避开冬天朔风长驱直入市区,市区北面的道路和隧道在设计走向时均避开了风向;为了让夏季清凉的海风驱走城市的炎热,威海市东南海滨开口处严格限制高大建筑物,使海风直入市中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海是威海的怀抱。长长的海岸线,被威海人建成以绿化为主的海滨公园。华灯初上的夜晚,流光溢彩的舞池,将人与大海的情感联在一起;错落有致的雕塑,沉淀着光阴所有的美好;滨海路边的住宅小区,映射出平稳生活的温馨。
山是威海的依托。威海有严格的建筑控制等高线,禁止建筑物超出,以避免遮住翠绿的山包。
威海市区就是这么一幅美妙的风景图:高处是绿的山尖,中间是红瓦淡墙的建筑,低处是蔚蓝的大海。
威海市区有众多叫得上名的大型公园,诸如正棋山森林公园、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双岛国家森林公园等。尤其是沿东海之滨,自北向南的海滨公园、威海公园、海上公园,如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将威海装扮得分外夺目。威海还有数不清的“无名”公园散布于社区之中,绿色植被占到市区面积的37.6%,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6.8平方米。大片的森林绿地为净化威海城的空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地人称之为“威海城之肺”。
广场,被人们喻为“城市客厅”。威海人不但把这个“客厅”建得美、建得多、建得大、建得有现代气魄,更重要的是威海人赋予广场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极富现代气息和魅力的音乐喷泉广场——人民广场,白鸽、绿草、铜像相呼应的环翠楼广场,充满拼搏向上精神的威海卫广场等,已经成为威海城市的主要标志。特别是去年新落成的海滨公园广场,由全国最大的彩陶主雕塑、景区雕塑群、大型绿地和铺装广场组成,形成了追求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

人文环境,铺就未来美好家园

山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故乡。山东人为人诚实,待人热情,威海更是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市民文化程度高,是中国首批“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也是中国刑事发案率最低、社会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 (图:劲吹威海的“韩国风”)
威海人民宽于待人,但有一件事,却是威海人绝对不能容忍的,那就是破坏环境。在威海,曾经发生过一件在外人看来做得有点“过分”的事。1999年,几个外来的民工不懂威海的规矩,擅自砍伐了7棵松树。也许外人会认为威海树木这么多,少了7棵也不算少,但威海人火了,急了。《威海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报道,称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毁林事件!
威海人常说:“环境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维护好自己美丽的家园。”
在威海,环境保护具有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韩国某公司要在威海建设一个总投资2.5亿美元的水泥厂。投资额如此之大的外资项目,在当时威海市招商引资的历史上是空前的。但是,威海拒绝了这个项目,原因只有一个:这个项目如果上马,就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就会“对子孙后代无法交代”。近几年,威海因为环保问题拒绝了4亿多美元的外资项目和20多亿元的内资项目。对此,威海人不心疼。
环保是威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威海舍得在这上面花大钱,下大力气。早在1984年,威海还没有建立地级市时,就投资1100万元建起全省第一个污水处理厂。近年来,又投资2亿多元,在两个开发区分别建成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形成了每天13.5万立方米的处理能力。目前,全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近海海水水质始终保持国家一级标准。
威海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看得更远,追求得更高。从1999年8月开始,设计总投资1亿多元、日处理能力500吨、采用卫生填埋结合生化处理工艺的垃圾处理厂开工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威海市区古属齐国。齐国“富渔盐之利”而为强国。在历史上,“齐文化”对威海影响非常大,丝绸手工业、商贸活动起源早,工商业比较发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威海就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商。
如今,威海更是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以建设最佳人居环境、打造精品城市品牌为目标,先后自筹资金100多亿元,建设了包括港口、铁路、机场和高等级公路在内的全方位的交通运输体系。目前威海拥有开放港口6个,其中国家级一类港口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开通了至韩国的客货运输航线和至香港、日本的集装箱班轮。
威海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00多公里,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对外则全部实现了高等级、全封闭公路相连接。威海铁路已开通至北京、济南等地的客运列车,货物运输实现了海陆联运,可运达全国各地。威海机场按国际4D标准建设,可起降各种大中型飞机,已开通了至北京、广州、沈阳、哈尔滨、上海的航班。威海固定电话网络遍布城乡,移动电话超过40万户,平均每6人就拥有一部手机,家庭电脑拥有量、上网人数均居全省前列。
(图:极富现代气息和魅力的音乐喷泉广场——人民广场)
人口素质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威海人口素质普遍很高,劳动生产率连续14年在全省位居第一。去年全员劳动生产率7.7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威海注重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如今威海已经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579处,在校学生近45万人,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经济学院都看好威海的人文环境,陆续在威海设立分校。威海在山东省最早实现了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青年同龄人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5%,高考入学率连续8年居全省第一。威海市民素质普遍很高,就业人员都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威海80%以上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劳动培训机构,全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在80%以上。
如今,威海是山东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运行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是中国第二大轮胎生产基地、中国最大小型木工机械生产基地、中国最大钓鱼竿出口生产基地、中国最大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国最大地毯生产基地,已进入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