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产地证:叔本华的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3 05:39:37
越多越好

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做学问是目的不是手段

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劣书是损害我们精神思想的毒药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人们为一个人的死亡感到恐惧和悲伤,因为死亡意味着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将无法再去经历感受,将会对一切失去感知,活着的时候发生的一切将会归化为零!

一个人照镜子时,永远不会以陌生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他的自我意识只会不停地低声提醒自己:‘我看到的不是另一个自我,而是我的自我。

“所有的爱恋激情,无论其摆出一副如何高雅飘渺、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都只是植根于性欲之中”、“这种强劲的动力,仅次于对自身生命的爱”。

小人常为伟人的缺点或过失得意

在文学中,有无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谷物,使它们枯死。它们原是为贪图金钱,营求官职而写作,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神,使他们不能读好书、做高尚的事情。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

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相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人生就是痛苦,我们可以把痛苦转化成幸福

人生就是一场苦难。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是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

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了用有限的时间去抗衡无限的时间而采取了繁殖这一手段,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得以延续。这是人类繁殖的本能。

哲学的起点是死亡。

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

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得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风格是心灵的外观

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我们的不幸往往由于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做事之初喜欢抱着一种信念:我们一定能在世间找到某种幸福

追加叔本华的名言
~~叔本华名言补充~~
1.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2.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思考,则是自己跑马。
3.等待,是偷懒的藉口,怠惰的推托。
4.友谊就好像传说中的海怪,大家绘声绘影,可是却仍有待证实.想要拥有一位如圣经所言比亲兄弟更亲的朋友,可能比一睹尼斯海怪的身影还难呢!
5.如果生是梦、死是醒,那麼我把自己看成是——
从两者之外被个别划分出来的存在。事实上,这也不外乎是梦幻。
6.人生最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
7.时间对善用者亲切。
8.普通人耗神於如何打发时间;精干的人却耗神於如何有效利用时间。

叔本华名言摘录

理智有时似乎可以引导意志,但是仅仅象一个想到引导他的主人而已;意志是一个勇猛强壮的瞎子,他背负着一个能给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

我们并不是因为发现了欲求某个事物的种种理由才去欲求这个事物,而是因为欲求某个事物采取寻找欲求它的种种理由。……所以逻辑是无用的,没有人靠逻辑说服任何人;连逻辑学家也只是把逻辑作为收入的一个来源而已。

疲劳象疼痛一样,它的位置在大脑;与大脑不联结的肌肉(如心脏)决不会疲劳。

意志就是求生意志,它永久的敌人是死亡。……它能用生殖的策略和牺牲生殖来击败死亡。……生殖是一切生物体的最终目的和最强烈的本能。

因为热情依靠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把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东西认为对个人也有价值,所以在达到种族的目的之后,造化的骗术必然消失。个体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种族欺骗的对象。

种族的事务,即受精一旦完成,对每个动物而言,接踵而来的是一切能力瞬息的涸竭和衰竭,对大多数昆虫而言,甚至继之以迅速的死亡。

一个众人和万物都不曾在他眼里时时显得仅仅是幻象或幻影的人,是没有哲学才能的。

肉欲熄灭时,生命的内核也就消逝了,只剩下空壳了。

我们自己不先去思考某个对象就来阅读有关它的文字,会是危险的……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别人在替我们思考;我们只是在重复别人的心理历程。……因此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都在读书……他就会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

因此,第一个忠告是“生活先于书籍”,第二个忠告是“正文先于注解”,即经验先于思考和认识。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持悲观主义的观点。
1.使人异与动物的能力,达到概念的能力,自来就被成为理性。
2.我们所考察过的表象,从其构成来看,从客体方面着眼,可还原为时间、空间、物质;从主体方面着眼,可还原为纯粹感性和悟性(即因果性的认识)。
3.人类的思考力是人区别于动物意识的区别,人在势力上胜过它们,在痛苦上也以同样的程度超过它们。它们只生活在现在,而人则同时生活于未来和过去。
4.每人都先验的以为自己是自由的,在其个别行为中也有自由;并且以为自己能在任何一瞬间开始另外一种生涯,也就是说变成另外一个人。但是通过经验,后验的,他又惊异的发现自己并不自由,而是服从必然性的。
5.欲望总是把它们的满足当做人的欲求的最后目标来哄骗我们,可是在一旦达成之后,愿望就不再成为愿望了,也就被忘怀和作为古董了。从愿望到满足又到新的愿望这是一个不停息的过程。
6.个体的以往的生命,除开对现在有某型后果,除开在过去铭刻了有关这个个体意志的证据不论,既已完全了却、死去、化为乌有了;那么,在合理情况下个体就必然要把过去置之淡然,不管那过去的内容是苦是乐了。
7.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的口渴相比拟。一切欲求的基地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如果相反,人因为他易于获得的满足随即消除了他的可欲之物而缺少了欲求的对象,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会袭击他,即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会成为他不可承受的重负。
8.困乏和痛苦一旦与人喘息,空虚无聊又立即围了过来,以致人必然需要消遣。空虚无聊之所以不可轻视,到了最后它会在人们的脸上刻画出真正的绝望,他使人这样不怎么互爱的生物居然那么急切的互相追求,于是它又成为人们爱社交的源泉了。
9.困乏是平民群众的日常灾难,与此相似,空虚无聊是上层社会的日常灾难。在市民生活中,星期日代表空虚无聊,六个工作日则代表困乏。
10.愿望在其本性上便是痛苦,愿望的到达很快的产生饱和。目标如同虚设,占用一物便使一物失去刺激;于是愿望,需求又在新的形式下卷土重来。要不然,寂寞,空虚无聊又会随之而起。
11.每一个体,每一张人脸和这张脸一辈子的经历只是一个短短的梦罢了,是无尽的自然精神的短梦,常驻的生命意志的短梦。
12.一般来说,人是什么比他有些什么和他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更影响他的幸福。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视我们本身如何面对这些事情,即拿些事件给予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它的看法,我们感受性的强度如何。
13.我们对完全来自外界的厄运还可以忍受,但由自己的个性导致的苦难却无法忍受;只因运道可能改变,个性却难改变。
14.心灵空虚是厌倦的根源。
15.一个人内在具备的越多,求之于他人的愈小——他人能给予自己的也愈少。所以一般人的智慧越高,愈不合群。
16.我们要知道每人能为他人作的事情,本来有限,到头来,任何人都是孤立的,要紧的是,知道那孤立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17.世界上产生痛苦的事,原本比制造快乐的要多。天赋之才常疏于他人,只因己身所具备的已绰绰有余,不需也不能在他人中得到什么,他人引以为乐之事,他只觉得乏味罢了,相对的,她所觉得快乐的事情也就少些。这又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例子,我们称此情形为“赔偿律”,它是指世界上凡有所得必有所失,反之亦然。
18.除生命外,性爱是所有冲动中力量最强大,活动最旺盛的,他占据人类黄金时代(青年期)一半的思想和精力。
19.两个个体越能完全相互的适合,相互之间的情热就越强烈。有教养的青年男女,若心意,性格和精神方向均能一致,是可以建立完全不掺杂性爱的友谊的。
20.男人在天性上,恋爱时是倾向于善变的,女性则倾向不变。
21.最男性化的男人追求最女性化的女人,反之,没有须眉气的男人就找寻刚健的女孩。
22.为了爱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太多的心思去考虑和选择,只需在最初的一瞬间,某种适应和一致能相互迎合即可,就是通常所谓的“心电感应”。
23.并非不能达成的恋爱,才招致悲剧的结局,既遂的恋情,收场不幸的恐怕比幸福的还多。这是因为激情所要求的往往和当事者个人的幸福发生剧烈的冲突,和他所有的事情都不能一致,破坏了他由这些事情所建立的生活计划。
24.带着杀人的弓箭、盲目以及身附翅膀,这是丘比特的特征。翅膀象征恋爱的不定无常,但这里的不定,通常是在满足恋情后引起幻灭感觉时,才表现出来。
25.恋爱的结婚是为种族的利益,而不是为个人。当然,这情形当事者是懵然无知的,总以为是追求自己的幸福。
26.谁不具有他的时代之精神,将会经历他的时代的所有不幸。
27.纵观我们的全部生命,我们所具有的唯有现在,除此无他。唯一的例外在人生开始的时候,我们眼前呈现出一片宏伟的未来;而到人生结束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是一漫长的过去。
28.人的青年时光,虽然比人生的后半部分有许多优势,但是他躁动不安和阻遏它幸福的东西也是存在的,这就是,这个时期的年轻人都坚信这样一个假设:在其生命中幸福是必然会得到的,由此便产生了无数的自欺欺人式的希望,当然也还有失望、不满。
29.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遥远未来;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却如一个非常短暂的往昔。一个人必须要等到老年或者活到相当长的年岁,才可以看出生活是多么的短暂。在我们的青年时节,时间迈着非常缓慢的步履;因此,我们生命的第一个四分之一阶段,不仅是最幸福的,也是最漫长的。所以它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假如我们要追忆往事,那么,任何人在此阶段可叙说的东西比下两个阶段都要多很多。
30.活的越长,则会更少考虑那些曾在我们看来是举足轻重、富有价值的事件。时光往往不留痕迹的消逝掉。
31.青年时代,直观式的感受占压倒优势;而在老年,反省之思索占优势。
32.惊奇的是,只有到生命的尾声,我们才真正听到和领悟到我们自身、我们的真正目的和目标,尤其是我们和世界及他人的关系。
33.被利己心所俘虏的人,只认识个别的事物,只了解它们和自己的关系,而它们还是出奇翻新的,经常成为欲望的动机。
34.欲望愈强烈,愈贪求我欲之满足的人,他所感受的痛苦也就更多更深,因为欲望附着在他身上不断地啃噬他,使他的心灵充满苦恼,如此积久成习后,一旦欲望的对象全部消失,他几乎就以看别人的痛苦为乐了。
35.浮世欲望的满足,正如抛给乞丐的施舍,维持他活过今天,却也延长了他的苦难到明日。
36.一般人在自己未尝无比的痛苦之前,在意志未否定自己之前,必须先毁灭意志,由渐而进的经过各种痛苦的阶段。在一番激烈抗争之余,濒临绝望之际,倏然返回自我的人,即可认清自己和世界,进而改变自己的所有本质,超越自身和一切痛苦,进入无比崇高、平静、幸福的境地。
37.生死问题不仅是被极细微的偶然所左右,而且一般有机体的存在亦是短暂无常,不论动物或人类也许今天诞生明天就消灭,出生和死亡迅速的交替着。
38.婆罗门教或佛教认为,死后的存续连带着生前的生存,生物是为偿还前世的罪孽而有生命。
39.买好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现象。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
40.人靠所吃的而生活,如同精神靠所读和思考的而发展并成为现在的样子。但读书人也只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适合他的思想体系和目的的东西。
41.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得站远一点不可。所以,你所热爱的某种东西交到手中时,反而觉得不过如此而已,发现不了它的价值。
42.经验告诉我们,一种即使想象起来亦足令人不寒而栗的大不幸,一旦降临实际上的生活,从发生以至克服它的期间,我们的全体气氛并未有任何改变;反之,获得长期间所急切等待的幸福后,亦不会感到有何特别的愉快欣慰。
43.悲剧的真正意义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悲剧主角所赎的不是他个人特有的罪,而是原罪,亦即生存本身之罪
44.命运混合好了牌,然后我们玩。
45.没有比把伟大的思想表达到每个人都必须理解更难的事情了
46.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47.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
48.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
49.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50.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51.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52.人生最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
53.最强有力的阻碍人们发现真理的障碍,并非是事物表现出的、使人们误入迷途的虚幻假象,甚至也不直接地是人们推理能力的缺陷。相反,是在于人们先前接受的观念,在于偏见。这些虚假的先验之物---对抗着真理。它们就好像是把船只吹往与惟一的陆地相反方向的逆风。对此,船橹和风帆是无能为力的!
54.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55.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56.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得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57.风格是心灵的外观。
58.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常叫我们激动、焦虑、烦恼、热情,就是因为它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着它觉得是多么的硕大,又是多么的重要而严峻。可是,一旦它们全部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时,就失去了自身的任何价值,只要我们不再想它,它就在我们的记忆中逐步消失。它们之所以如此硕大,就是因为离我们很近的缘故。
59.同在一个舞台上,有的人是帝王,有的人是臣子,有的人是将军,士兵或仆人和其他等等,他们彼此的不同只不过是外在的不同而已,但各种角色内层核心的实在性确是相同的,大家都是可怜的演员,对自己的命运充满着渴望与焦虑。
60.每一种打算都有无穷的困难和辛苦和它作对,每走一步之后,前面又面临着障碍物。即令是最后一个障碍都克服了,目的达到了。那么,所赢得的除了是人们从某种痛苦或某种愿望获得解放外,也就是除了回到这痛苦、这愿望未起之前的状态外,绝不会还有别的东西。
61.任何史诗或戏剧作品都只能表达一种为幸福而作的挣扎、努力和斗争,但决不能表达出常驻的圆满的幸福。戏剧写作指挥着它的主人公通过千百种困难和危险而达到目的,一达到目的之后就赶快让舞台幕布放下(全剧收场)。这是因为在目的既达之后,除了指出那个灿烂的目标,也不过是跟这主人公开了个玩笑,指出他在达到了目标之后并不比此前好到哪里之外,再没剩下什么(可以演出的了)。
62.意志是一种没有目标、没有止境的挣扎,而意志的客体化就是人的生命及任何一种现象。
63.能从各种享乐里得到多少快乐是因人而异的。肉体享乐方面如此,精神享乐方面亦然。
64.柏拉图把人分为两类,那就是性格随和的人,已经脾气别扭的人。他指出对于快乐和痛苦的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强度的受容性,所以同样的事情可以令某人痛苦绝望,而另一个人却一笑置之。大概对不快乐的受容性越强的人对快乐的印象的受容性愈弱,反之亦然。
65.生命呈现着两种状态,那就是外在或客观,内在或主观。痛苦与厌倦在这两个状态里都是对立的,所以生命本身可说是在痛苦与厌倦两端中摆动。贫穷和困乏带来痛苦;太得意时,人又生厌。
66.世上有利的事情也就有其弊,反之亦然。比如阴悒而充满忧郁个性的人所遭受和必须克服的困厄苦难多半是想象的,而快乐又漫不经心的人所遭受的苦难都是实在的;因此凡事往坏处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击,反之,凡事只见光明一面的人却常常不能如愿。
67.人的天赋气质决定他受苦的种类,客观环境也受主观倾向的影响,人所采用的手段总是对付他所易受的苦难,因此客观环境有些对他有特殊意义,有些就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这是由天赋气质决定的。
68.人所能作为和成就的最高极限,不会超过自己。人愈能发现这一点,就愈能发现自己原是一切快乐的源泉,就愈能是自己幸福。所以其他的幸福来源,本质上都是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它们都如过眼云烟,随机缘而定,也都无法把握。所以在极得意的情况下,也可能轻易消失,这原是不可避免的事。
69.个人的命运是残酷的,而整个的人类也原是可悯的。世界既然如此,也唯有内在丰富的人才是幸福的,这就好比圣诞节时,我们是在一间明亮、温暖、充满欢笑的屋子里一样;缺乏内在生命的人,其悲惨就好比在暮冬深夜的冰雪中。所以,世上命运好的人,无疑的,是指那些具备天赋才情,有丰富个性的人,这种人的生活虽然不一定是光辉灿烂的生活,但确是最幸福的生活。
70.一般来说,人若发现自己无事可做,必然会替那剩余的精力寻找一种适当的娱乐,诸如保龄球、下棋、打猎、绘画、音乐、诗词、刻印、哲学或其他嗜好。
71.不受激情感动的日常生活是冗长无味的,一旦有了激情,生活中又充满了苦痛。
72.一个具有高度心灵能力的人,他思想丰富,生命充实而有意义,一旦得以自主,便立即献身于从事有价值,有趣味对象的追求——诸如对自然的观察、对人事的思索、对历史上伟大成就的领会和了解(深刻透彻的明白伟大事迹的意义,是此类人士独具的才能),所以在他自身里有最高贵的快乐源泉。
73.有极高睿智力的所谓天才一类人把重心完全放在自己身上,所以此类人虽然为数极少,无论性格如何优秀,总不会对朋友、家庭或社团显示出极大的热情或兴趣;他们只要有真正的自我,失去其他一切也无妨。总之,这样的人只求终其一生,每时每刻都能成为他自己。
74.人在恋爱的时候,往往呈现出滑稽的或悲剧的现象,这是因为当事者已被种族之灵所占领、支配,已不复是他原来的面目了。恋情更深一层,人的思想不但非常诗化和带着崇高的色彩,而且也具有超绝的超自然的倾向。
75.童年时,我们完全沉浸在周围的环境中,对外部世界作直观感受式的深刻把握,我们把眼前的一切事物都看做仿佛是这类事物的唯一代表,甚至唯一存在的东西,没有任何东西能使我们三心二意。后来,我们逐渐认识到原来很多对象存在这一事实后,我们就失去了童年的勇气和耐心。
76.历史虽是经常叙说不同的故事,但通常它的行动和苦恼是相同的。总之,历史犹如万花筒,每当回转时都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形状,而实则不论何时,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相同的东西。因此,这样的生灭并不影响它的本质,它的本质是不灭的。
77.如果经常耽于书卷中,眼睛就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思考的机缘和气氛,由书本所启发的次数并不如现实世界多,因为现实世界和眼前的事物,具有其原始性和力,是思考精神的最佳对象,最容易促使其精神活动。
78.第一流作家的精神特征是,它们一切的判断都是直接的。它们所生产出来的作品也都是自己思索的结果。发表之后,不论在任何场合,谁也都能认出是第一流的东西。
79.无论什么时代,都有两种不同的文艺,似乎各不相悖的并行着。一种是真实的,另一种只不过是貌似的东西。前者成为不朽的文艺,作者纯粹为文学而写作,他们的进行是严肃而静默的,然而非常缓慢。
80.文学界有两种历史;一种是政治的,一种是文学和艺术的。前者是意志的历史,后者是睿智的历史。前者的内容是可怕的,所写的无非是恐惧、患难、欺诈和可怖的杀戮等;后者的内容是清新可喜的,即使在描写人的迷误之处也是如此。
81.在个别的事物中发现一般形态,这是天才的根本特质。普通人看到的只是各个事物的本身,因为这些个别的东西都只属于现实中和他们利害相关的东西。伟人是从全体中来认识自己,他们是生活在广大的宇宙中而不是如普通人的小小宇宙。
82.幸福应该建立在身体的本质上,所以身体的健康是幸福的要素,其次重要的是一种独立生活和免于忧虑的能力。
83.当谦虚成为公认的好德行时,无疑的世上的笨人就占了很大的便宜;因为每个人都应该谦虚的不表现自己,世人便都类似了。这真是平头的平等。它是一种压制的过程,因为这样一来,世上好像就只有笨人了。
84.骄傲中最廉价的一种是国家骄傲;因为当人以其祖国为荣时,就表示他自身没有足以自傲的品格,不然就不会把骄傲放在那与千万同胞所共享的东西上了。天赋重于资质的人可以一眼看穿自己国家的短处。只有本身一无所取的笨人才不得不依赖他祖国的骄傲;他高兴的维护着祖国任何的缺点和短处,借祖国的荣耀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85.人真正能够了解和欣赏的,到头来还是与他气味相投的东西。枯燥的人喜欢无味的作品,普通人爱看普通文章,观念混乱的人只欣赏思路不清的著作,没有头脑的人所看的必是空无一物的书籍。
86.人们常自我陶醉还理直气壮,这原是一件无足惊异的事;在一只狗的心目中,世上最好的东西还是一只狗,牛,还是牛,以此类推,这就是物以类聚。
87.名声到底只是二流的,是回响,是反映,是真正价值的阴影与表象;况且不管怎么说,引致赞美的因素才更为可贵。令人幸福的不是名声而是能为他带来名声的东西。本身的优良本性对自己很重要,对他人则不重要。所以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比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更为紧要,他人的意志处于附属的地位。
88.我们虽然经常期待更好的生活,但却屡屡对过去的事情怀着悔悟的眷恋。就因为我们对现在的事件只是一时性的理解,在那里思索到达目的的途径。
89.生物愈高等,意志现象愈完全,智力愈发达烦恼痛苦也就愈显著。
90.考虑到生活的单调重复和索然无味,人们在度过任何一定的时间之后,都会感到它的令人难熬的枯燥。好在有知识和洞见的持续不断的进步,好在人们对所有事物能获得越发美好和清晰的认识。这一切,一方面是经验的结果,一方面是我们在生活的不同阶段中身历其中的变化的结果。
91.遍布世界各处的那些平庸的大脑,实际上都缺乏两种紧密相连的能力,这就是:作出判断的能力和提出他们独到见解的能力。而且,这两种能力已经缺乏到这样的地步:他们中间没有人能够很容易的觉察到这一点,因而也没有人能觉察到他们存在的可悲性。
92.在美中,我们总是感受到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自然物之内在、基本的形式。
93.你遂会意识到一个永恒的正义之存在,意识到尘世本身就是它自身的最后审判;你将开始领悟到,为什么生命于世界的任何事物,都要为自己的生存做出补偿:首先用生活,然后用死亡。
94.在一些区区小事上更容易看出人的性格,因为在大事面前,人们往往谨小慎微,而在区区小事上,他们不假思索的率性而动。
95.我们对我们在未来任何情境中的作为只可能作出一种设想,虽然我们通常总认为我们作出的是确定不移的结论。
96.使人惊讶的是,每一个人的个性是如何精细入微的决定着他的每一思想和每一种行为。个性就像极具渗透力的色素一样,甚至可以渗入他们思想和行为的每一最无足轻重的部分。
97.我们性格的较难改变性和我们行为的必然性,将在所有人身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是所有人在他们不愿意行动的情形下做出行动,使他们缺乏在这种环境出现时所需要的决断、耐力、勇气或其他素质。然后,这些人又真诚的承认和追悔自己的误失良机,无疑都会想到这一点‘下一次我会做的更好
’。下一次机会到来时,情境又重现了,他仍像他以前那样照行其是——他自己对这一点也深感震惊。
98.人类很自然的相信他欲望中真实的东西就是实际上真实的东西。而且,他之所以相信它,是因为他需要它。假如他的天性中的这些安抚式精神胜利成分在重复不断的不幸面前碰个落花流水,那么,他甚至就不得不相信那些他绝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必然发生,那些他希望发生的事绝不发生,此种情形便叫做绝望。
99.自然、命运、机数施与我们的痛苦,都及不上他人的意志打击我们而产生的痛苦。因为,我们都承认自然和命数是世界的绝对主宰。它们施与我们的一切也同样施与其他人的一切。因此,当我们由此源头受到痛苦后,我们所悲戚的与其说是我们个人的不幸,毋宁说是整个人类共同的命运。相反,由他人意志造成的痛苦,在痛苦和伤害本身之上,还附加着一种非常特殊和残忍的痛苦,这就是他人的不可一世的优越感。
100.真正的蔑视,作为真正的荣耀的对立面,总是不露声色,不让任何人发现自己的存在。因为,如果你让一个你所看不起的人知道你轻视他,你就不过是表露了对他的某种尊敬;因为你想让他知道你是如何看不起他——这不是蔑视,而已落入仇恨了。真正的蔑视,是对他人之毫无价值这一点所抱的纯真清白的笃信,它要求一种坦荡和忍让的胸襟。
101.我们希望从报复中产生的快感,很快就会由我们在这之后所体验到的可悲而变得苦涩难忍。一种精心设计的报复通常在最终都会使人心肝俱裂、良心难熬。我们再也不会感受到促使我们去报复的原本动机了,我们眼前只是一片难以抹去的我们自身的邪恶。
102.我们之所以铁石心肠,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苦痛去忍受,或者,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有足够的苦痛。相反,人们之所以是如此的爱管闲事,是因为他们生活在苦难和无聊这两极对立之中。
103.具有超凡和优秀气质的人,会毫不迟疑的承认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他们把这些缺点和不足看成他们应交的学费;他们甚至认为,他们不仅不为这些东西而感到羞愧,反而认为这些缺陷是一种荣耀。
104.假如你才智平庸,谦虚就是真诚;然而,假如你天赋甚高,谦虚即是虚伪。
105.人,即便是在可能被驯化这方面,也是超越动物的。穆斯林教徒被驯化的一日数次面朝麦加祷告,基督徒被驯化的在一定的时候就俯首帖耳的画着十字等等。
106.犹太教的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因为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真实的东西,而且,把生活看做是为我们奉献的令人愉快的礼物。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基本特征却相反,是理想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因为它们把世界看做仅仅是一场梦幻中的存在,而且把生活看做由我们罪恶产生的后果。
107.信仰犹如爱慕,它不能被强制。任何强制的爱,都必会变成恨。因而,那种强制信仰的企图,其结果首先是真正的不信仰。
108.第一流文学家能知道别人的见解是如何的浅薄,也能知悉他人所看不到、所描写不出来的东西,更知道自己的眼光和描述是如何的比别人进步。他也知道自己是一流的文学家,那些浅薄的人是无法了解他们的。故知,真天才、大作家,往往要陷入一段长时间的绝望生活。

叔本华名言

理智有时似乎可以引导意志,但是仅仅象一个想到引导他的主人而已;意志是一个勇猛强壮的瞎子,他背负着一个能给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

我们并不是因为发现了欲求某个事物的种种理由才去欲求这个事物,而是因为欲求某个事物采取寻找欲求它的种种理由。……所以逻辑是无用的,没有人靠逻辑说服任何人;连逻辑学家也只是把逻辑作为收入的一个来源而已。

疲劳象疼痛一样,它的位置在大脑;与大脑不联结的肌肉(如心脏)决不会疲劳。

意志就是求生意志,它永久的敌人是死亡。……它能用生殖的策略和牺牲生殖来击败死亡。……生殖是一切生物体的最终目的和最强烈的本能。

因为热情依靠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把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东西认为对个人也有价值,所以在达到种族的目的之后,造化的骗术必然消失。个体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种族欺骗的对象。

种族的事务,即受精一旦完成,对每个动物而言,接踵而来的是一切能力瞬息的涸竭和衰竭,对大多数昆虫而言,甚至继之以迅速的死亡。

一个众人和万物都不曾在他眼里时时显得仅仅是幻象或幻影的人,是没有哲学才能的。

肉欲熄灭时,生命的内核也就消逝了,只剩下空壳了。

叔本华说:“人能够要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从我年青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