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70 f2.8一代和二代:如何看待 "状元宴" "谢师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7 19:07:42
中国还不富裕,有不少人温饱都解决不了;为何什么事都吃在先,实在是太浪费.

高考结束以后,数万名学子将成为“准大学生”。数万个家庭也将开始让孩子放松心情、庆贺“金榜题名”、准备入学“行头”了。然而,根据以往经验,也随着目前“高考后经济”逐步升温,某些“准大学生”中难免出现奢侈消费现象,值得引起警觉。

  比如,“放松型消费”。以旅游、健身、娱乐等方式,让“准大
  学生”们调整紧张状态,适当放松心情,本来是必要的。但是,有的在选择旅游时,不顾家庭经济条件,不顾路途遥远,盲目向往名山大川,做了“家庭游”,还要频频参与“同学游”、“师生游”。有的在选择娱乐、健身活动时,喜欢到各种高消费场所。又如:“庆贺型消费”。考生“金榜题名”后,适当庆贺一下,乃是人之常情。但是,在“同窗宴”、“家庭宴”、“谢师宴”的热潮中,有的家长和“准大学生”,为了“面子”和“排场”,盲目攀比,入高级饭店,吃名贵菜肴,青睐价格不菲的“状元宴”、“金榜宴”。宴请规模越来越大,招待规格越来越高。宴请者消耗精力,浪费钱财,赴宴者赶情送礼,疲于应酬。另外,还有“装备型消费”。与前几年买个箱子、买套床单等日用品不同,现在有些“准大学生”入学前的“行头”装备,正从生活消费类为主,逐渐向高档消费品转移。“行头”装备可分为三类:服装、箱包等生活类用品;手提电脑、电子词典、CD机为主的学习类用品;以MP3、手机、数码相机为主的高档电子类消费品。上述现象虽然往往会发生在少数家庭和“准大学生”身上,但危害不可低估。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从“准大学生”和家长们的角度看,接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后,适当放松心情、庆贺成功、准备“行头”,都可以理解。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准大学生”们适度消费,也无可厚非。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商家们围绕“准大学生”群体的促销行为,也符合市场规律,因为“准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出现,创造出了一个较大的消费空间。令人忧虑的是,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有的家庭动辄成千上万,旅游观光,大吃大喝,置办“大件”,盲目“跟风”,互相攀比,难免会在学生中形成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

  “准大学生”中为什么会出现奢侈消费现象呢?首先是社会方面的原因。这些年,有的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淡薄了,而铺张浪费的风气却不断滋长,这种奢侈风难免刮到“准大学生”中来。其次是家庭教育的误区。面对即将投入大学生活的孩子,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吃“苦”,有的怕不办“同窗宴”、“谢师宴”会被人笑话,于是消费方式和态度有些缺乏理性了,不管经济状况如何,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消费要求,甚至纵容和支持孩子的消费行为。再就是“准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有的学生平时就娇生惯养,加之虚荣心和攀比心作怪,成为“准大学生”后,头脑不十分冷静了,还不能清醒地明白高校的学费、生活费已是家庭的不小开支,甚至不理解过高消费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会让家长感到无奈和为难。另外,就是商家的过度促销。有些商家把“准大学生”群体看成了“唐僧肉”,热衷于采取五花八门的促销措施,总想从他们那里捞上“一桶金”,而不顾“准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各种原因相互交织,难免导致奢侈现象。

  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考上大学,只意味着实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进入高等学府只是人生的一个开始。大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塌实做人,其中就包括养成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的品格。因此,作为“准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论家庭条件如何,都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消费,而不是去盲目追求超前消费和过高消费。作为家长,也应牢记“家财不为子孙谋”,“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教育理念,即使家庭条件优裕,也应以理性的态度,正确适度的方式,去影响孩子的消费行为。作为商家,也应注重“商德”,在考虑赚钱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而不是一味地为牟利而去引导消费。

  “准大学生”应戒“奢”。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科学的消费观念,自觉摈弃盲目跟风、奢侈浪费的习惯,应成为“准大学生”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