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中欧中心官网:怎样评价李鸿章的历史价值,李鸿章算是伟人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6 01:12:55
简单点说

不能忘记的历史和人——李鸿章与北洋水师
第一次知道李鸿章,是很小的时候,在一本小书上看到的,至今还记得,那本小书上是这样写李鸿章的,“卖国贼,李鸿章。爱国将,邓世昌。”于是记住了他。第二次知道李鸿章,是上小学的时候了,当时一部电视剧“北洋水师”正在热播,在第一集里,苍老的李鸿章走向大海边,看着海对岸,他在叹息。叹息中他回过头,发现一群小孩子在那里用纸船在玩水战,他轻轻的凑上去,出神的望着。有一个小孩子是那些小孩子的指挥,李鸿章觉得他很有大将风度,等他们玩完后,他慢慢的靠上去,问那个小孩,“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邓世昌。”“哦。”“那您叫什么名字啊。”“我叫李鸿章。”“李鸿章,是那个办洋务的李鸿章吗?”李鸿章没有说话,只有叹息,那一瞬间,就转入了下一个镜头。
当时我不懂,现在我懂了,李鸿章在叹息,是在叹息着世人对他的不理解;他在叹息,是为国家、民族而叹息。他本来只是曾国藩的一个学生,曾国藩很看重他的才华,所以常常把他留在身边,而他也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来,在上海,几十万太平天国的士兵围攻上海,洋人求救,无人敢应,而他却站了出来;他胜了,匆忙组建的淮军,几万人民竟然击败了几十万太平天国的精兵,中外为之震惊。当时的中国啊,积弱不振,他办洋务,造军火,几十年后,抗日战争中,汉阳造依旧在用,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汉阳的这家兵器制造厂就是他出资建立的。他开新式学堂,培养出了一批人才,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他兴建了闻名于世的“京张铁路”,而这一切,又有谁知道。
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他屡屡在卖国条约上签字,而这一切,让我们误以为他在卖国;可我们,不知道,当时的中国是战败国,战败了,换了谁,都只有签字,而他已经尽力了,他为中国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不信吗,清廷每每在最危急的时候就会想起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直隶总督,他做的时间最长,这说明什么,我不想说太多。
再看看北洋水师吧。他以一己之力创办,这支舰队曾被称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可是他一个人又能有多少力量呢,1889年以后,水师就再也没有新舰补充,连基本的弹药也补充不了。记得当时看“北洋水师”,鱼雷入水,接触到敌舰后居然不爆炸,我真是感到痛心。看到水兵们在舰上跪下,高举着炮弹,哀呼着:“炮弹打不响、打不响。”我只有沉默。而这一切很多人都不了解,我们却怪李鸿章,这公平吗?
梁启超曾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我觉得,这是比较公正的评价。
前段时间写的文章,正好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有人说李鸿章只是晚清政府的一个棋子,他既然忠君当然得唯朝廷是从,身不由已,故行动常与言语相左。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只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李鸿章若不是慈禧之流者,行动就不会有着如此表现,与他同一时期的左宗棠、曾纪泽为何在近代史上写下和他不同的篇章?他们也是对朝廷之忠心耿耿者,于国难之际,一以军事手段,一以外交手段,两相配合,力收新疆伊犁。可见李鸿章骨子里就是一慈禧之流者,所谓“外须和戎,内须自强”不过是粉饰自己。既然做过事情,总应为之承担责任!我们在评价人物时,应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不管人们评价如何,他所做的那么多事摆在那里,他的地位重要性也就十分明显地摆在那里,他的功过就该如何。虽评价一个人是很容易但也是很难的事情,梁启超所言 “天下惟庸人无咎可誉。”出错挨骂的人往往都是多作事儿的人,而不作事儿的人是不会犯错误的。“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历史与真实的差距确实很大,其实多做实事的人未必能“流芳万世”。所以我们要如梁启超所言,国人在对其咒骂痛斥之时,万“不可不深自反也”,万“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在评价李鸿章时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既应该肯定李鸿章为晚清近代化所做的贡献,客观地纪念这位洋务运动的老前辈,这位创立多项实业的老前辈,这位开创中国现代外交的老前辈。但也要否定他在晚清历史中所做的这些“有辱国体”的行为,对于这些行为我们应予以强烈的批判。

“如果到了97年,中国还没有收回香港,那么中国政府就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假如李鸿章是伟人,那么小平同志是在夸自己了?

李鸿章--生不逢时的伟人!晚清的裱糊匠,功大于过!

很难评价,客观点说,李鸿章是很有能力的,只不过他生错了年代,生在了及贫及弱的中国,加之对外战争的连年战败,如果李鸿章不去牵那丧权辱国的条约,还会有人欠的,在签定马关条约的时候,他拖着年迈的身子签的,李鸿章是不想再有别的人再来背这种骂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