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三中老师图片:四大类书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2 15:34:39
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四大类书?谢谢。

宋初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文苑英华》

  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四部类书

  中国古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全唐文》

  太平御览/(宋)李昉等奉敕撰。--东京:中文,1980.(R041.51/547 V.1-4)
  太平御览系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李昉等14人编纂,至八年完成,原名太平类编,旋因赵光义欲每天阅读此部书,故易名为太平御览。全书分为天、时序、地、皇王、偏霸、皇亲、卅郡、居处、封建等55部,部下分目。
  每个子目下之资料,系辑录自北齐《修文殿御览》、唐《艺文类聚》、《文思博要》等类书,此些类书今仅艺文类聚尚存。后人可利用太平御览所引经史,以订正今本之谬误。故「存古订伪」为御览之最大功用。本书之索引有:(1)太平御览引得/哈佛燕京学社编.(R012.91/8558 V.23).

  .册府元龟/(明)李嗣京等重订。--台北:中华,民56.(R041.52/6452).
  为宋代王钦若、杨亿等奉敕撰,历时八年完成。所谓「册府」,即古代帝王藏书册之府,「元龟」即「龟鉴」之义,故册府元龟系从历代帝王藏书册之府中,撷取精义,分门别类,使历代帝王将相、士大夫之嘉言懿行,可供君臣治国行事之典范,故初名《历代君臣事迹》,后赐名册府元龟。此书取材严谨,仅及经传子史,不录野史、小说、杂书、家传。此书优点为保存了丰富的史料,尤其所引正史多为北宋以前古本,可以校补现存史书之不足与缺乏。但此书编纂人手众多,故亦出现徵引资料错误、遗漏或互相矛盾之处,且所引书籍未注出处,不便寻检原文,是为其缺点。

  文苑英华:大型诗文总集。宋太宗时李□、宋白、徐铉等编。 1000卷。选材时限与《文选》相衔接,上自南朝梁代,下至五代。作者近2200人。作品近 2万篇,唐人作品占十分之九。分赋、诗等38类,各类中又分为若干门目,比《文选》分目更繁琐。此书选录有滥、缺之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曾指出它所收的唐赋“陈陈相因”,但所辑文献相当丰富。宋初文集的印本很少,此书所收唐人作品,有的全卷收入,有的原集后来失传,给后人的赏鉴、辑佚、校勘、考订等工作提供了资料。

  《文苑英华》于南宋孝宗时周必大、胡柯、彭叔夏 校订后刊行,今存者即此校定本。宋宁宗、明世宗时曾重刻。1966年,中华书局用宋刊残本140卷、明刊本860卷影印,校正了原书的一些错误。同时,还收入彭叔夏的 《文苑英华辨证》10卷和劳格的《文苑英华辨证拾遗》。

  《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总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总集。清嘉庆十二年(1807),清仁宗以内府所藏抄本《全唐文》一百六十册体例未协,选择不精,遂命儒臣重加厘定,由大学士董诰任总裁。董氏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有主编巨书的经验,故非徒以位高而领衔,具体规划皆有裁定。 全书凡六易寒暑,至嘉庆十九年(1814)成书,共计1000卷。和《全唐诗》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编撰力量。先后参与其事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词章之士法式善、周之琦、秦恩复辈,又有渊博学者阮元、徐松、胡承珙等。这一人员组合,对本书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加上时当乾嘉朴学鼎盛之时,编者又可以充分利用内府图书,文章本身也不像诗歌那样流传多歧而容易以讹传讹,所以《全唐文》的质量较之《全唐诗》要好得多。 据黄永年、贾宪保《唐史史料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和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1年11月版)总结,《全唐文》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首先是搜采十分浩博。据清仁宗《御制全唐文序》、《全唐文·凡例》、法式善《校全唐文记》(《存素堂续集》卷二),编修官们曾从《四库全书》中的别集,《古文苑》、《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永乐大典》,释道两藏中广泛搜集唐五代文献,而“天下府厅州县”方志以及“散见于史子杂家记载、志乘金石碑版者”,亦在求访之列。如李商隐文集久失传,清代前期传本注本《樊南文集》都是从《文苑英华》中抄出的本子,而《全唐文》则从《永乐大典》辑出多篇,钱振伦兄弟即据此作《樊南文集补编》的笺注。今《永乐大典》已残存无几,所以《全唐文》的这部分就特别珍贵有用。《全唐文》共收文20025篇,作者3035人,俞樾云“有唐一代文苑之美,毕萃于兹,读唐文者叹观止矣”(《唐文拾遗序》),诚非溢美。 其次是考证校勘较为精密。在小传的撰写上,《全唐文》编者下了很多工夫。和《全唐诗》作者小传相比,《全唐文》作者小传不但更为翔实,而且纠正了前者不少错误。在文章辨伪方面,《全唐文》对于作者有异说的,大都能通过考辨以定去取,而非不负责任地有见必录。如《邕州马退山茅亭记》既见于柳宗元《河东集》,又见于独孤及《毗陵集》,《故东州节度使卢公传》、《杨烈妇传》,李翱《李文公集》、李华《李遐叔文集》两见,悉予订正,前者归河东,后者归李翱。 在文字校录方面,全书《凡例》规定:“碑碣以石本为据,余则择其文义优者从之,若文义两可,则注明一作某字存证”;“金石文字,类多剥蚀而版本完善足信者,即据以登载;其无可据,则注明阙几字存证;惟残阙过甚仅留数字,无文义可寻者,不录”;原书所用《文苑英华》为明刊闽本,“讹脱极多,今以影宋抄逐篇订正,补出脱字”,为例甚善。
  但是本书工程浩大,加之出自众手,因此疏忽在所难免,最为显著的缺憾有两条:一是辑录不注出处,二是网罗尚有不少遗漏。前者已无法补救。后者同治年间古文献学家陆心源掇拾遗文成《唐文拾遗》72卷、《唐文续拾》16卷,出处逐一写明,收文约2500余篇,作者近310人,于光绪年间付梓。其次,在校订上,文字讹误和重出互见较突出,并有人名误、题目误、收录误现象。小传叙述亦间有失实。清代考据家劳格深谙唐事,撰有《读全唐文札记》、《札记续补》共130条,近代唐史名家岑仲勉继撰《读全唐文札记》310条,为其纠谬、正误、质疑,共涉及文章近400篇,作者130余人。
  本书版本主要有:(1)清嘉庆十九年(1814)扬州全唐文局刻本,版入武英殿;(2)光绪时广州重刻本。(3)1983年中华书局影印嘉庆本,并附影光绪时陆心源的《唐文拾遗》72卷和《唐文续拾》16卷,全部断句。(4)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原刊本剪贴缩印,后附陆心源《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劳格《读全唐文札记》、岑仲勉《读全唐文札记》等。

中国古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全唐文》

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之资料,按照一定方法编排,以便于寻检、徵引的工具书,兼具“百科全书”和“资料 编”双重性质,故《四库全书总目》曰:“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 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源远流长,一般认为,魏文帝曹丕时编纂的《皇览》及中国类书之祖。自《皇览》以下,中国历代王朝均有述作,惜六朝以前者皆已亡佚,今传世者以成书于隋末唐初及唐中期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贴》为最古。这四部类书,保存了大量的唐以前的遗文秘笈,而这些典籍十之八九今已不传,所以在校勘古籍、辑录佚文及查找唐以前诗文典故和文献资料等方面,其作用十分巨大且无以替代。四部类书现能行版本中,有的改动底本而未出校记,有的缩印本字体过小,不便翻览,有的则许久未见整理影印,不易寻觅。有鉴于此,我们将此四书 为一编,以《唐代四大类书》之名,依大开本影印出版,并附索引(将单独出版)以便于研究中国学术与文化的学者使用。我们约请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董治安教授主其事,由王承略教授襄助之,二人甄别版本、修补脱漏,费时近两载,始竣此事。对两位先生所付出的辛劳,在此表示谢意。《唐代四大类书》所用版本如左:《北堂书钞》,一百卷,清光绪十四年南海孔广陶三十有三万卷堂校注重刻陶宗义传达室钞宋本;《艺文类聚》,一百卷,一九五九年中化书局影印南宋绍兴刻本(绍兴刻本原缺卷页,中华书局影印时用明胡 宗刻本配补。绍兴本断版 重,残缺漫漶之处触目皆是,难以卒读;配补用的胡本亦间因断版而缺字。此次整理,依掳胡刻本、汪绍楹句读本,并履核所徵引的原始文献,对残缺字、模糊字加以修补,书的附《艺文类聚修字补字表》);《初学记》,三十卷,清光绪九年南海孔广陶刻本(即《古香齐袖珍十种》本);《白氏六贴》,三十卷,一九三三年吴兴张芹伯影印南宋绍兴间明州刻本。

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之资料,按照一定方法编排,以便于寻检、徵引的工具书,兼具“百科全书”和“资料 编”双重性质,故《四库全书总目》曰:“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 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源远流长,一般认为,魏文帝曹丕时编纂的《皇览》及中国类书之祖。自《皇览》以下,中国历代王朝均有述作,惜六朝以前者皆已亡佚,今传世者以成书于隋末唐初及唐中期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贴》为最古。这四部类书,保存了大量的唐以前的遗文秘笈,而这些典籍十之八九今已不传,所以在校勘古籍、辑录佚文及查找唐以前诗文典故和文献资料等方面,其作用十分巨大且无以替代。四部类书现能行版本中,有的改动底本而未出校记,有的缩印本字体过小,不便翻览,有的则许久未见整理影印,不易寻觅。有鉴于此,我们将此四书 为一编,以《唐代四大类书》之名,依大开本影印出版,并附索引(将单独出版)以便于研究中国学术与文化的学者使用。我们约请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董治安教授主其事,由王承略教授襄助之,二人甄别版本、修补脱漏,费时近两载,始竣此事。对两位先生所付出的辛劳,在此表示谢意。《唐代四大类书》所用版本如左:《北堂书钞》,一百卷,清光绪十四年南海孔广陶三十有三万卷堂校注重刻陶宗义传达室钞宋本;《艺文类聚》,一百卷,一九五九年中化书局影印南宋绍兴刻本(绍兴刻本原缺卷页,中华书局影印时用明胡 宗刻本配补。绍兴本断版 重,残缺漫漶之处触目皆是,难以卒读;配补用的胡本亦间因断版而缺字。此次整理,依掳胡刻本、汪绍楹句读本,并履核所徵引的原始文献,对残缺字、模糊字加以修补,书的附《艺文类聚修字补字表》);《初学记》,三十卷,清光绪九年南海孔广陶刻本(即《古香齐袖珍十种》本);《白氏六贴》,三十卷,一九三三年吴兴张芹伯影印南宋绍兴间明州刻本。

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之资料,按照一定方法编排,以便于寻检、徵引的工具书,兼具“百科全书”和“资料 编”双重性质,故《四库全书总目》曰:“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 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源远流长,一般认为,魏文帝曹丕时编纂的《皇览》及中国类书之祖。自《皇览》以下,中国历代王朝均有述作,惜六朝以前者皆已亡佚,今传世者以成书于隋末唐初及唐中期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贴》为最古。这四部类书,保存了大量的唐以前的遗文秘笈,而这些典籍十之八九今已不传,所以在校勘古籍、辑录佚文及查找唐以前诗文典故和文献资料等方面,其作用十分巨大且无以替代。四部类书现能行版本中,有的改动底本而未出校记,有的缩印本字体过小,不便翻览,有的则许久未见整理影印,不易寻觅。有鉴于此,我们将此四书 为一编,以《唐代四大类书》之名,依大开本影印出版,并附索引(将单独出版)以便于研究中国学术与文化的学者使用。我们约请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董治安教授主其事,由王承略教授襄助之,二人甄别版本、修补脱漏,费时近两载,始竣此事。对两位先生所付出的辛劳,在此表示谢意。《唐代四大类书》所用版本如左:《北堂书钞》,一百卷,清光绪十四年南海孔广陶三十有三万卷堂校注重刻陶宗义传达室钞宋本;《艺文类聚》,一百卷,一九五九年中化书局影印南宋绍兴刻本(绍兴刻本原缺卷页,中华书局影印时用明胡 宗刻本配补。绍兴本断版 重,残缺漫漶之处触目皆是,难以卒读;配补用的胡本亦间因断版而缺字。此次整理,依掳胡刻本、汪绍楹句读本,并履核所徵引的原始文献,对残缺字、模糊字加以修补,书的附《艺文类聚修字补字表》);《初学记》,三十卷,清光绪九年南海孔广陶刻本(即《古香齐袖珍十种》本);《白氏六贴》,三十卷,一九三三年吴兴张芹伯影印南宋绍兴间明州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