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小升初政策派位:骨骼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1 23:48:20
营养成分?

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很多种,如蛋白质,葡萄糖,维生素,水,钙,氨基酸等等,非常复杂.

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无机物的主要成分是八羟基磷灰石(钙、磷、氢、氧)

蛋白质 糖
钙 磷……

成人骨中的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有机物主要是胶原纤维,在骨板中成层排列,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中主要是各种钙盐,沉积在胶原纤维的周围,提供了骨的硬度。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幼年时有机物较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变形;老年人与此相反,含无机物较多,故容易发生骨折。

骨俗称骨头,是人体组织中人们非常熟悉的结构。人类自身的骨骼通常是可摸而不可及的。普通人最常接触骨的场合是在餐桌上。除了猪、牛、羊、蛇、鱼等常见的内骨骼外,虾、蟹、蛏、龟等的壳则属于外骨骼。餐桌上大部分会卡牙齿或梗喉咙的硬东西都是骨。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外骨骼的出现要远远早于内骨骼,许多无脊椎的动物,如昆虫类,它们体外具有关节的甲壳质壳就属于外骨骼,乌龟的壳是由皮肤骨化而来的,属于皮化骨。外骨骼也好,内骨骼也好,它们最基本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功能,二是运动功能。低等动物外骨骼的保护功能是明显的,其运动功能是则有骨骼内附着的肌肉来完成,鲜美的螃蟹脚其实都是它的肌肉。

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人类的骨骼也是位于肌肉内进化来的,属于内骨骼。但是,人类骨骼的来源是非常复杂的,例如,头颅骨的浅表位置反映了它的进化根源,与乌龟的壳一样,人类的上颌骨、下颌骨、锁骨和牙齿的牙质也与皮肤同源,都属于皮化骨。还有一些骨头,如听小骨、舌骨、喉软骨,以及鼻腔的骨和软骨,则与鱼类鳃部骨骼的起源相同。另一些骨头,如髌骨以及很多的籽骨,是由肌肉或肌腱的骨化而产生的。人类内骨骼的许多特点也有保护功能,有时甚至掩盖了其运动功能。例如,颅骨和椎柱骨就有非常突出的保护功能,使大脑和脊髓能够经得起各种运动的震荡和冲击。

人类的骨骼复杂而饶有趣味,就让我们离开餐桌,来认识一下支撑我们整个身体的骨架吧。

骨骼由骨与关节组成,全身各骨借助关节相连形成骨骼,构成骨支架,使我们有了人的基本样子,同时也构成了运动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骨骼支持体重,保护心、脑、肺等器官。骨骼上有肌肉附着,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以关节为枢纽通过骨骼肌的协调动作而进行活动。

要进一步认识人类骨骼,就不能不先看一看骨的基本结构。

• 骨密质与骨松质 从组织学上来说,骨是一种器官。完整的骨包括外层的骨膜、骨质、内含的骨髓、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如图所示,骨质包括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质地坚硬,分布于骨质的表面,耐压性很强,平时最常说的骨头其实就是指这一层煮不烂的骨密质,它由大量的骨细胞组成。由骨密质围成的腔被称为髓腔,里面就是呈海绵状的骨松质,由交织的骨小梁构成。因为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相一致,所以骨松质也同时承受较大的力量。骨髓充填于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里,其中具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和神经,使骨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场所,能够对骨进行修复、再生和改建。另外,骨髓还具有造血的功能。

• 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 紧贴骨密质外面包着的一层膜就是骨外膜,髓腔内还有一层薄的骨内膜。在骨外膜和骨内膜中含有一种能够生成骨的细胞,称为成骨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使骨骼生长的功能。有趣的是,在骨外膜中还有另外一种专门破坏骨细胞的细胞,称为破骨细胞。这两种细胞作用相反又相互依据。成骨细胞像建筑工人,不停地生成新的骨组织,破骨细胞则像维修工人,不停地清除老化、死亡、破碎的骨结构,并且还负责拆除“违章建筑”,就是除去不需要的多余的骨组织,从而使骨的整体结构更符合生物力学的需要。正常情况下,两种细胞之间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完成骨的生长发育的新陈代谢。骨折之后,成骨细胞首先启动,从而促使新骨痂的生成,即骨折的愈合。但是,股痂只是恢复了骨的连续性,往往不符合生物力学的需要,改建塑形的过程则必须有破骨细胞的参与才能完成。

• 骨外膜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是骨折之后骨愈合和塑形的主要力量。所以,在骨折的治疗中,不能随意地损伤骨膜。骨外膜由纤维结蒂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具有重要作用。骨折时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并不是骨的折断本身引起的,而是骨外膜中丰富的神经受到损伤刺激所致。

• 骨基质 骨质中除了骨细胞以外的物质就是骨基质,其中含有大量的钙和磷,参与人体的代谢调节。骨基质由骨细胞生成,基质成分的改变其实仍然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动态平衡变化的结果。老年人中常见的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改变,就是骨基质中钙含量的下降。

• 骨的化学成分 主要是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有胶原纤维和糖蛋白,赋予骨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主要是碱性磷酸钙,使骨坚硬。幼儿骨的有机质、无机质各占一半,因而骨骼柔软,容易变形,不容易骨折,即使发生骨折也常常折而不断,称为青枝骨折。成年人有机质与无机质之比为 3 ∶ 7 既柔韧又坚硬,最为合适。老年人骨的无机质变多,而有机质变少,因而较脆,容易发生骨折。锻炼可以促进骨的发育和改建,长期不活动会导致骨质疏松。

• 骨的外形 骨的外形可谓千姿百态,在解剖学上一般把它们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如股骨、尺骨、桡骨等,是骨折最常发生的部位;第二类是短骨,主要分布于碗部和足部,数量较多;第三类是扁骨,如肋骨、颅骨等;第四类是不规则骨,如椎骨和髋骨等,这也是骨折经常发生的部位。

• 骨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全身共有 206 块骨,按照它们各自所处的不同部位和功能,可以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颅骨保护着脑,当头部受伤时,脑部的损伤往往比颅骨本身的受损要重得多。在本书中,主要介绍躯干骨和四肢骨骨折的情况。

• 躯干骨 包括胸骨、肋骨和椎骨。其中,肋骨有 121 对, 24 根,大家比较熟悉,胸口正前方比较平坦的那块骨就是胸骨,胸骨、肋骨和后方的椎骨共同围成胸廓,保护里面的心和肺等脏器。胸骨和肋骨的骨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呼吸功能,肋骨骨折的段端有时还会刺伤它们所包容的脏器,如肺、肝、脾等。

• 椎骨 就是平常所说的背脊骨,共有 33 块,包括 7 块颈椎、 12 块胸椎、 5 块腰椎、5 块骶椎和 4 块尾椎。其中, 5 块骶椎融合成一块骶骨, 4 块尾椎融合成一块尾骨。从上到下的各节椎骨在外形上有一定的变化,从中可以知道,我们在背后摸到的所谓背脊骨,其实只是椎骨的棘突部分。椎骨的外形奇特,但它们依靠关节和韧带的连接形成椎管,里面所容纳的脊髓和马尾神经都属于中枢神经的一部分。脊髓沿路发出很多脊神经,从椎骨之间的间隙和骶孔中穿出,分布于各处。所以,椎骨的骨折,如果骨折块有移位,就容易对神经根或脊髓造成压迫,导致相应的症状,如截瘫等,有时甚至会发生生命危险。

• 四肢骨 又分为上肢骨和下肢骨。其中,上肢的肱骨、尺骨、桡骨,下肢的股骨、胫骨、腓骨及组成手、脚的各个骨又被称为自由肢骨。肩胛骨、锁骨和髋骨则被称为肢带骨,它们将自由肢骨与躯干骨相连接。四肢骨是劳动和运动时主要的活动部分,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骨折也最为多见。

• 关节 把骨与骨之间相连接的结构就是关节,骨折时也可能同时累及关节,称为关节内骨折,治疗上比较困难,而且治疗要求也比较高。有时外伤还会引起骨与骨之间的关系不在正常位置,就是所谓的“脱骱”,也就是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