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附新世界2017中考:BLOG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3:34:04

Weblog是Web Log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Blogger(博客)则是写blog的人。

一个博客(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博客(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涉及各行各业。许多博客(blog)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倾向于个人情感的体现活动。其它博客(blog)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博客(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博客(blog)的人就叫做 Blogger或Blog writer。

具体说来, 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其实博客(blog)的定义和认识可以说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或者说博客(blog)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是"互联网的第四块里程牌”。

下面引用一些关于博客的比喻,以此形象说明: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

在网络上发表博客(blog)的构想使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它人参考和遵循。

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发表和张贴博客(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博客(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

blog是流水帐,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都要记上,免得某年某月某日穿什么袜子都不记得了。
blog是发情期的日记,今天收到花了,昨晚看了电影,都要一一记下。
blog是自恋狂,买了什么衣服,吃了什么东西,自家的狗狗长什么样,自己的内衣是什么颜色的,都要一一秀下。
blog是丽春院,有人卖有人买,各取所需。
blog是自慰,什么兴奋写什么。
blog是留言板,“大家好”后面跟着一长串“你好”。
blog是出气筒,有什么骂什么。
blog是湖南电视台,广告满天飞。
blog是马圈,左拍右拍大家拍。
blog是垃圾站,什么都能装。

lyx007答得十分好。
现补充一点:
网志(blog)是网络日志(weblog)的简写,也有人从英文音译为部落格、部落阁、博客等,是按照时间顺序以文章的形式在网络上定期发表内容的一种方式,属於网络共享空间的一种。
blog的中文意思即网志或网络日志,不过,在中国大陆有人往往也将blog本身和blogger(即网志作者)音译为「博客」;而在台湾,有人则分别音译成「部落格」及「部落客」。然而,也有很多人反对这些音译名称,尤其是「博客」。反对者认为「博客」有太多的精英主义色彩(或其它意涵),并被商业利益所利用,为此他们发起了「我不是博客」的运动。因此,「博客」等音译名称并非大家都接受的中文译名。网志的英文blog起源於weblog,意思是网络日志。1997年由Jorn Barger所提出。在1998年,infosift的编辑Jesse J. Garrett将一些类似的网志网站收集起来,寄给Cameron Barrett。Cameron随后将名单发布在CamWorld网站上,许多人亦陆续将网志的URL给Cameron,慢慢的,一个新的网络社区俨然成型。1999年,Brigitte Eaton成立一个网志目录,收集她所知道的网志站点。1999年,Peter Merholz首次使用缩略词「blog」,成为今天常用的术语。但是,网志真正开始快速发展的转折点,是在1999年6月,当时Pitas开始提供免费的网志服务,紧接着8月,Pyra lab推出了blogger.com。blogger.com提供了简单易学的说明,以及能通过FTP直接将网志发表在个人网站上的功能,这带给使用者很大的方便。目前已经有了很多网志服务供应商(BSP),业内人士对其盈利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 网志的原文是Weblog,或缩写成Blog。Weblog这个字眼最早是由JornBarger在1997年左右提出来的。在这之前,网络世界里所谓的 Weblog通常指的是一种硬生生地、充满技术性记载的、无关乎叙事的纪录。
Weblog指的是以网页作为呈现媒介的个人日记,也有人把它称做网页型态的日记。1999年Peter Merholz开始把将weblog念成We Blog,因而有了Blog这个说法。此时的Blog不仅可以拿来当名词或Weblog的缩写,更成为一个动词。
作名词用的时候,Weblog或说是Blog有了更严谨的定义它指的是一些文章,而这些文章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
汇整这些文章必须经由特定方法加以整理存放;可以是单纯地按照时间整理,或是任何的分类方式
静态链结这些文章必须公开於网络上,且能让其他读者藉由某个固定的网址链结直接读取
时间戳印这些文章必须具有时间戳印,记录写成的时间
日期标头这些文章必须要标出日期标头;这意味它们将会是有时序性的,内容可能与时空背景有一定的关联
於是网志从很概略的「网页型式的个人札记」转变成具有多样特性的文章集结。
作为动词的时候,根据Meg Hourihan在What We're Doing When We Blog一文里指出此乃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来整理资讯的方法。根据这个说法,当某个人在Blog的时候,并不只是生产被人们称之为「网志(Blog)」的一篇文章;实际上,亦是在实践个人的信念,以所认同且认可的规则,将感官所接受到的种种资讯整理后加以出版,成为其他读者所能够阅读的文本。
CNN自2003年三月十日起,开始报导一些关於网志(Blog)的新闻,使得网络新闻有了新生命。
网志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并且不断更新。网志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回溯引用(TrackBack)和广播/留言/评论的方式来进行的。网志的操作管理用语,也借鉴了大量档案管理用语。一个网志亦可被视为一个档案,或是卷宗。与传统档案不同的是,网志的作者既是这份档案的创作人,也是其档案管理人。而书写网志(Blog)的人,通常称为「blogger」(即网志作者),既可以是一个人撰写,也可以是一群人写。
网志大量采用了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或者Rich Site Summary或者RDF Site Summary)技术,所有的RSS文件都必须符合由W3C发布的XML 1.0规范。对读者来说,可以通过RSS订阅一个网志,确知该网志作者最近的更新。对网志作者来说,RSS可以使自己发布的文章易於被电脑程序理解并摘要。
对知识管理和创造而言,网志提供了新的形态和途径。对汉语为母语的人而言,网志写作既接续了汉语笔记文学的优秀传统,更充分鼓励了个人表达。从交往形态考察,网志空间设定了积极的读者、作者、编者互动转换关系,「言者互重,阅者相惜」。
网志的应用
目前网志最多用於个人出版,也有用於商业公司的内部交流和教育学习领域。另外,许多新的应用也相继出现。例如Moblog(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写网志)。
这几年,科技产业发展的趋势,都脱离不了「行动」的概念,带著听、带著看,现在更能带著写。 虽然台湾网志的发展,还停留在个人心情抒写的层次,尚未出现明显的商业化运用,但过去一向动作保守的电信业者,中华电信态度最为积极,新推出的「Xuite」服务,不仅搭配宽频的优惠方案,更以大规模电视广告来宣传「行动部落格」(Mobile Blog, Moblog)的相关应用。
用手机随拍随写上传
行动部落格形成连结社群
多元加值服务的一环
台湾大哥大商务长魏士明就表示,全球3G服务陆续开始,也让手机传输资讯的速度大幅上升,传输照片以及动态影像档案的时间大幅缩短,让手机部落格被接受的可能性大增,3G服务可以促进行动部落格的应用,市场规模更是无法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