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良田镇:一个古代地理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08:45:40
我们所说的 中原 只的是哪里? 每个朝代的中原都是一样的吗?????

先秦时期,我国史书上曾有洛邑(今洛阳)和陶(今山东定陶)是“天下中心”的说法。当时的中原系指洛阳到定陶一带。
我国古代,曾将国土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州。豫州被认为是居九州之正中,故名“中州”。河南简称“豫”,因而也叫“豫州”。古豫州不仅包括河南全省,也包括湖北省的北部。所以,古代的“中原”是指河南省和湖北省的北部地区,战略位置相当重要。
随着汉族祖先活动地区的扩大,“中原”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了,后来扩大至全中国。《北史·王澄传》云:“因兹大举,无望中原”。这里的“中原”就是全中国之意。陆游所说的“北定中原”,系指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今天,地理中和有关书籍中所说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省大部、山东省西部、河北和山西省的南部、陕西省的东部。

过去,一般用中国这个地理名词指古代中国人(华夏-汉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范围大概是黄河中下游,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
后来异族入侵,尤其是满清入侵中国后,大批古书遭受文字狱的篡改,满清当局把“中国”都改为“中原”“内地”等等。后来这些词语渐渐流行。
有书为证。明朝人王夫之写的《读通鉴论》中有很多类似的词语被满清篡改,但好在有原稿存在,都一一改回去了,现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读通鉴论》对这些篡改的地方都一一著名。

中原,在中国古语和汉语的史料和典籍中有以下含义:

一是平原、原野。《诗·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狭义上,指河南一带。先秦时期已有雒邑(今洛阳)、陶(今山东定陶县)为天下中心的说法;随着华夏族向周围迁移,其活动范围扩大,古代豫州被视为天下中心。《明实录·永乐十四年》:“伏维北京,南俯中原。”
在更广的意义上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大片地区,偶尔也指黄河流域。《宋史·李纲传》:“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之“中原”即指黄河中下游流域,诸葛亮《出师表》:“当奖率三千,北定中原”之“中原”即指黄河流域。
广义上,相对于边疆地区的对应区域的称呼,即中土。

古人常将“中国”、“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一般认为,古代中原系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夏族部落集中分布的区域,中心是古豫州。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华夏文化或周文化的扩展而有所漫延。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较先进的华夏族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一些夏、商时期尚属夷蛮狄的周边地区,随着华夏文化的传播,成康之世的分封,也纳入中原文化区。实际上两周时期的中原地区除了今河南省外,主要还包括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

现代含义
“中原”一词,现代一般使用中原地区称谓。常指“河南省”或者“黄河中下游地区”。

中原主要指的是现在的华北到陕西那附近,每个朝代的中原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所说的中原指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以上地区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原.历朝历代的中原地区都是指上述地区.

中原主要指华中和华东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