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十三五交通规划:在三国演义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23:11:50
你们最讨厌的人物和理由 写成一篇作文
我想做一个民意调查

刘禅(公元206年——271年),字公嗣,乳名阿斗,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蜀汉皇帝刘备的长子。公元223年刘备病故,刘禅继位,史称蜀汉后主。他在位41年,蜀汉灭亡后降魏,后病死,终年65岁。刘禅是中国帝王中比较平庸的一位,在他漫长的皇帝生涯中,先有中国历史上著名丞相诸葛亮尽心辅佐,继而有蒋琬、费袆、姜维等人为他划策,后来又有宦官黄皓弄柄,他的一生都被周围的重臣权贵所淹没,以致使他自己与其周围的人比较起来微不足道了,作为君主,他确是一位昏庸无能、平乏庸碌的封建帝王。?

刘禅出生于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父亲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因此一直以皇族身份参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纷争。公元207年,刘备的夫人甘夫人为刘备生下一子,取名刘禅,小名叫阿斗。由于战乱频繁,刘禅从小便和母亲一起随刘备辗转流离,过着紧张而又艰险的生活。有一次,刘备遭到曹操精锐骑兵的追杀,两岁的刘禅跟甘夫人一起逃亡,与刘备失散,幸亏赵云(赵子龙)拼死相救,才得以平安脱险。?

刘备从一名贩履织席之人起家,关羽、张飞跟随刘备共同起事,成为刘备集团的两位著名武将,但刘备还是思贤若渴,后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势力扩大,逐渐占据荆州和益州,取得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蜀地,并且与孙权、曹操三分天下。?

公元221年4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建号章武,并下诏书立当时15岁的刘禅为皇太子。不久,刘禅娶车骑将军、刘备义弟张飞之女为妻。? 公元222年(章武二年)二月,由于东吴大将吕蒙乘虚袭取荆州,斩杀关羽,吴蜀联盟宣告破裂,刘备亲率大军进攻东吴,双方在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大战,东吴大将陆逊采取火攻的方法,刘备被打得大败,丢下大批船只、器械和军资,仅带领一部分人逃回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重,派人去成都将丞相诸葛亮请来白帝城,听他安排后事。他嘱托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刘禅,给刘禅以教育,能辅成为君即立君,如不成可取而代之。刘备还给刘禅留下一个遗诏,说:“人活五十而死,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活了六十多岁,还有什么可惋惜的,只是牵挂你们兄弟,你们一定要奋勉、努力啊!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只有才能好,德行好,才能使人信服。你与丞相共同处理政务,对待他,要向父亲一样”。不久,刘备病逝。刘禅在诸葛亮、李严等辅佐下继皇帝位,史称刘后主,改年号为“建兴”。刘禅下诏尊称皇后吴氏为皇太后,夫人张氏为皇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以丞相兼领益州牧。刘禅不忘先皇的临终遗嘱,对丞相诸葛亮就象对待父亲一样崇敬、听命。国家政务无论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

刘禅继位后不久,西南就发生了叛乱,益州郡(今云南晋宁)豪强地主雍闿乘刘备去世,刘禅继位之机,发动武装叛乱。诸葛亮对此采取“抚而不讨”的方针,希图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诸葛亮劝谏刘禅,说:“我们伐吴新败,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平叛不可能一时取胜。今可再与吴重修旧好,同时加紧调整内部,扩充实力,到合适的时候再行出军征讨西南”。诸葛亮还向刘禅推荐邓芝出使东吴。刘禅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派邓芝出使东吴,使吴蜀两国重新结盟。?

225年,当吴蜀联盟关系恢复,内部经过整顿已经稳定之后,诸葛亮上奏刘禅,决定出兵平叛西南。刘禅同意诸葛亮调兵南征,并率大臣亲自为诸葛亮送行。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兵分三路对南中叛乱势力发起进攻,他以“和抚”为原则,并采取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平定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叛乱,免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

刘禅庸碌无能,他继位之后,事事依靠诸葛亮作主。诸葛亮心里清楚,刘禅虽认真好学,却没有刘备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胸怀宽广的品质,也没有雄心大志,若自己有生之年不能辅佐刘禅完成统一天下大业,那先帝的遗愿就永远无法实现了。此时吴蜀联盟已修复,南中叛乱也已平定,解除了后顾之忧,而且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故。其子曹睿继位,政局变动,正需要稳定内部统治,诸葛亮认为正是北伐的好时机。为此,公元227年,他上书刘禅,题为著名的《出师表》,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出师北伐曹魏,以实现统一大业。并对他离开成都后的宫中、朝廷中的事务作了周密的安排。他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袆、董允、蒋琬、向宠等德才兼备的文臣武将,要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广纳忠益之言,刘禅看了诸葛亮的奏章,深为感动,就依诸葛亮之言,下诏讨伐魏国,并把自行决断事务的权力授于诸葛亮。此后几年里,诸葛亮出祁山,攻打魏,均遭失败。?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朝中大事自有蒋琬、费袆、董允等处理,刘禅自己也乐得清闲、自在,不用为国事操心。?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而且病情不断恶化。刘禅得此消息,如雷轰顶,如自己得病一样,感到非常慌恐和不安。继位11年来,有丞相诸葛亮为他执掌内政外交大事,自己从来不用为国家大事而烦恼。有诸葛亮把持朝政,发号施令。自己可以不用为江山的兴衰而担忧。而今丞相病重如此,如同擎天大柱要倒下一样,今后可怎么办呢?刘禅速派尚书仆射(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政令的官员之一)李福赶到五丈原军营中探望,并询问此后国家大计。李福离开前线,回报刘禅丞相病情后,又返回在五丈原询问丞相身后事宜的的安排情况,诸葛亮见李福返回,已明来意,说道:“你要问的人,蒋琬合适。”李福又问蒋琬之后谁可接替,诸葛亮说:“费袆可以接替他”。当李福再问以后的接替者时,诸葛亮就不再回答了。这年秋天,诸葛亮去世的噩耗终于传来,刘禅忍

不住悲恸万分,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他脑子里一片混沌,幸而蒋琬、董允等支持大局,处理政事,才使朝廷一切秩序井然。?

刘禅根据丞相的安排和举荐,任命吴懿为车骑将军,蒋琬为尚书令,总理国家军政要事,任命杨仪为中军师,费袆为后军师,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尤其是蒋琬忠正可靠,他按诸葛亮生前制定的政策去执行,对内保国安民,休养生息,对外与东吴保持盟好,深得刘禅的重用和信任。?

公元236年夏,刘禅见国家太平无事,就外出观赏风光,流连忘返,110多天以后才满意而归。这时刘禅有一种感觉;自己已长大了,能有自己的思想了,因此他也开始嫌自己的宫廷乐队不够气派,后宫的宫女嫔妃也不尽如人意。因此,下令选择美女,充实后宫,刘禅的计划遭到老臣董允的反对,董允敢于直言劝谏,他说,历代帝王都是因为耽于声色而使国灭人亡,只有居安思危,有卧薪尝胆之志,方能在艰险之中做出大事业,实现先帝的愿望。刘禅对这些老臣的直言劝谏很不高兴。就在此时,宦官黄皓逐渐取得他的信任。使本来对军国大事就不懂不通的刘禅,更加昏愦软弱无能,不理朝政。黄皓善于投皇帝所好,为取得刘禅的欢心,他玩弄权术,不择手段,起初他对刘禅百依百顺,这使刘禅有一种做皇帝的满足与快乐,但蒋琬、费袆去世之前,黄皓一直未被重用。董允死后,黄皓同侍中陈祗相勾结,开始参与政事。黄皓升迁为中常侍、奉车都尉。中常侍是皇帝的侍从,传达皇帝诏令,掌理文书,奉车都尉掌陪皇帝乘车舆。黄皓身兼二职,出则奉车,入则侍奉左右,成为皇帝的亲信。到258年,他完全控制了朝政。?

刘禅的兄弟刘永,对黄皓得势非常不满,黄皓就经常在刘禅面前说刘永的坏话,最后刘禅就把刘永放到外地去作官。姜维是诸葛亮军事方面的继承人,他也无法忍受刘禅对黄皓的越来越信任,他向刘禅秘密进言说:“历史上宦官权重以致亡国的事例并非罕见,陛下如此重用小人黄皓,国家将要败坏在他手里,应该把他杀掉以正视听”。刘禅不同意,他说:“黄皓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一个供人驱使的小臣罢了。过去董允恨他,当面怒斥他,我就感奇怪。今天你又何必再介意于他呢?”姜维见黄皓在朝中和宫中的党羽越来越多,刘禅又如此昏庸愚昧,自己在蜀汉内部又没有根基,心中有些疑惧,担心被害,便请求领兵外出,经常屯驻沓中(今青海东南境),不敢回成都了。?

开始的时候,黄皓对刘禅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当黄皓的势力越来越大,刘禅对他越来越信任时,刘禅对他也就言听计从了。正当此时,魏国正整肃兵马,伺机灭蜀攻吴,统一天下。公元262年,司马昭任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准备伐蜀,姜维上表刘禅说:“听说钟会治兵关中,图谋进取蜀汉,应派张翼、廖化率军分别护守安阳关口(即阳平关)和阴平的桥头(今甘肃文县北),以防魏军。”刘禅同黄皓商量这件事。黄皓早就痛恨姜维,正想找机会报复,夺其兵权,就对刘禅说:“姜维恃功自傲。总想在战争中显示才华,而不为陛下的江山着想。这次他是制造战争气氛,想让您准许多备战出征啊!”然后又带刘禅去求神问卜,结果果真应验了黄皓的话:魏军不会进攻蜀国。刘禅听信了他的话,就把姜维反映的情况和建议搁置一边,没有告知群臣,自己反而在宫中仍旧花天酒地,歌舞笙萧,日夜玩乐。?

公元263年,魏国司马昭派兵三路大军伐蜀,征西将邓艾带领三万多人,自狄道(今甘肃临洮)向沓中进攻姜维;雍州剌史诸葛绪统率三万多人,自祁山向阴平附近的桥头进攻,截断姜维后路;镇西将军钟会带领十万多主力人马从斜谷、子午谷等地前进,直取汉中。魏将邓艾足智多谋,率兵抄小路攻入蜀中,进逼成都,兵临城下。?

魏军的突然到来,使蜀汉朝野上下一片慌乱,此时,刘禅也如梦方醒,慌忙召集群臣问计。臣下有一主张南逃,以后再借南夷之兵反攻;有人劝刘禅投奔东吴,以图来日;光禄大夫谯周对上述两种主张都不同意,他说:“自古以来没有投奔他国为天子的,投奔东吴免不了也要称臣。从当前形势看,魏国强大能吞并吴国,而吴国不能吞并魏国,这是很清楚的。与其称臣于吴,不如现在就称臣于魏,免得将来再受一次耻辱。至于撤回南中,应当早作安排,现在大敌已近,人心不稳,一旦车驾南行,恐怕要发生不测之变,更谈不到能达南中了。就是到达了南中,外面拒敌和内部需要的一切耗费,都加在诸夷身上,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叛”。谯周接着说:“陛下,臣以为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开门献城,投奔魏国;如果陛下降魏,可保全性命,又可得到分封,仍不失荣华富贵的地位,现在魏兵压境,望陛下早做决断”。在谯周的一再劝说下,懦弱无能的刘禅最后决定向魏投降。这时,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竭力反对投降,他对刘禅说:“陛下理应号召大家背城一战,同死社稷,这样才有脸面去见先帝。怎么能听信腐儒的一派胡言,毁先帝创下的基业于一旦呢?”刘禅不听,而且还怒斥了儿子,刘谌不愿看到刘氏国破家亡,就在刘禅开门献城迎接魏军的这一天,带着妻家儿女到昭烈皇帝刘备的灵位前痛哭一番后,杀死妻子、儿女,也自刎而死,全家殉国。? 刘禅率领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多人,按照古代国君投降的仪式,反绑着双手,让人抬着棺材,到邓艾军中投降,邓艾见状急忙给刘禅解开绳子,当众焚掉棺材表示接纳。刘禅根据邓艾的命令还派人去前线敕令姜维等投降。姜维等接到命令,悲愤不已,“拔刀斫石”,但事已至此,无奈,投降了阵前的魏将钟会。?

三月,刘禅奉魏文帝诏,举家东迁魏都洛阳,被封为安乐公。魏国还将他的子孙和旧臣50多人封侯进爵,以笼络人心,稳定蜀汉局势。刘禅却认为是他的恩典,感激不尽。?

有一次,司马昭同刘禅一起宴饮,司马昭让舞女表演蜀地歌舞,在座的蜀汉旧臣听了,都为亡国感到悲伤。只有刘禅嘻嘻自若,观赏得津津有味。司马昭看到刘禅如此麻木淡然,感慨地对身边的大臣贾充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亮在,也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贾充意味深长地说:“他若不如此,殿下您又怎能有今天的胜利呢?”司马昭沉默的半晌,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可见,刘禅昏庸到何等程度。对于刘禅的回答,站在一旁的郤正觉得有失体统,就乘刘禅起身更衣,对他说:“假如司马文王再问您是否思念蜀地,您可以流着眼泪告诉他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国,我怎能不想念呢”?刘禅重新回到座位上后,司马昭果然又提及同样的问题,刘禅就照郤正刚才教他的话重复了一遍,说完想挤出些眼泪,可又不成,只好闭上眼睛,装出一副忧伤的样子,司马昭一见,心中有数,故意惊讶地叫道:“你说的话怎么象郤正说的一样啊!”刘禅大惊,忙睁开眼睛说道:“这正是郤正教我的”。司马昭和魏国群臣见状忍不住大笑不止。?

司马昭见刘禅实在是个愚蠢昏庸无能的角色,留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就没有杀他,让他闲居洛阳。刘禅深深为自己感到庆幸,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劝谏他砥砺意志,不忘先帝统一天下的遗愿,再也没人干涉他纵情酒色了。他很快习惯了为人臣的生活,把远在故国的一切以及过去拥有的一切都一并忘掉了。?

公元271年,也就是刘禅降魏以后的第8年,刘禅病死,享年65岁。

其实,我个人认为,赵云当年在长坂根本就不应该救这个昏庸无能的后主!!!

大家说呢?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我最讨厌的人是蔡瑁,理由如下——

蔡瑁,原为荆州刘表妻弟。军中大将,熟知水战。赤壁大战前,为曹操训练水军。后被周瑜设反间计,借蒋干之手,丧命于曹操刀下。

蔡瑁 - 简明历史传记

蔡瑁,字德珪,襄阳人(今湖北襄樊市襄城东南老营),性格骄豪自喜。《襄阳耆旧记》载其少为曹操所亲。蔡氏乃襄阳大族,刘表初至荆州,使即以蔡瑁为辅。蔡瑁姊为刘表后妻,是以蔡瑁以亲见任。刘表有二子,次子琮娶蔡氏侄为妻,故蔡瑁甚厚爱刘琮,并与刘表外甥张允同为党羽。后刘表病重,表长子刘琦欲归看父疾,蔡瑁、张允等人恐刘琦入见后父子相感,竟有托后之意,乃阻遏刘琦于门户之外,使不得见。刘琦无奈,只能流涕而去,众人闻而感伤。蔡瑁等便以刘琮为嗣,并降曹操。被用为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汉阳亭侯。

蔡瑁 - 简明演义传记

蔡瑁,襄阳人,荆州牧刘表麾下大将,却是谄佞小人。蔡瑁久事刘表,其姊为刘表后妻,是以蔡瑁以亲见任。孙坚曾因暗匿玉玺,先与刘表结怨;蔡瑁被遣出阵,却被坚将黄盖以铁鞭击中护心镜而败走。后刘表复与孙坚接战,谋士蒯良劝表稳守,蔡瑁却执意迎战,结果又为坚将程普所败。刘备依附荆州时,蔡瑁深忌刘备,设计欲于宴会上构杀之,又作反诗嫁祸于刘备,然皆不得售。刘表死后,蔡瑁立刘琮为继,又大力劝其降曹,并杀掉进忠言的李珪。降曹后因深通养练水军之法,被封为镇南侯水军大都督,深为周瑜所忌。于是周瑜设反间计,使曹操杀掉蔡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