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在北京的画院地址:肺癌病人的痰与发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0 11:58:52
我父亲是2006.6.5日气管镜取病理确诊为左肺中心型鳞状细胞癌 有纵隔淋巴结转移 不能做手术 现在已经过两次化疗(紫杉醇+卡铂) 症状有明显减轻 但自从化疗用药后 痰液开始有黑色点状物质出现 开始为细小少量 经过第二次化疗 痰液中的黑色物质变为细丝状 量有增加 最近体温逐渐增加
为发烧症状 CT诊断 左肺阻塞性炎症 已经用先锋类物抗炎治疗
请问 这种黑色物质可能为什么?如果想确定其成分应该做哪项检查?
如有需要我会争取把痰液图片上传,请熟悉此类病症的医生朋友给予帮助!
现在痰液中的黑色物质为片状 量也比以往多 黑色物质出现常伴有黄色粘稠状痰 大小为耳垢相似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

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

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

肺内的津液凝聚成
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

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

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一、中医辨证治痰多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

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

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

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

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

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

,桔梗lO克,白前 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

连翘1 O克,银花1 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

,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

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

,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 O克,杏仁10克,

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

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

,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

二陈汤加味:制半夏 10克,橘红10克,茯苓lO克,

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 1 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

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

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

克,炙杷叶10克,杏仁 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

,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 1匙。

二、西医对痰多的诊治

正常人痰量很少。在吸烟者或呼吸道有病变时,痰量

就增多。今介绍常见痰多的几种
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遇寒凉后易犯咳、喘、痰多,经久

不愈,可形成肺气肿及肺心病。在合并细菌感染时,

痰黄黏且发热。

2、肺炎大叶性肺炎时有铁锈痰,并伴发冷发热。

3、肺结核发热、盗汗,形成肺空洞时痰量多,化验

能找到结核菌,可伴有血痰。

4、支气管扩张 痰量很多,可分成稀、黏稠、特黏稠

三层,也可伴咳血。

5、肺脓疡痰量特多而臭,伴发热。

6、绿脓杆菌感染痰呈绿色或黄绿色,较黏,伴发热



7、肺癌 咳痰稀或稠,有时带血,晚期痰也臭。

为了查清痰多的病因,应到医院详细检查,如拍x线

胸部照片。可疑肺癌时,应照断层片或胸部cT检查,

验痰查,找癌细胞,最好做气管镜检查,以便早确诊

、早手术、早放疗或化疗。如果是感染,应做痰培养

检查。培养出致病菌后,还需做药物对该菌的敏感试

验,以便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

今介绍3种化痰的常用西药:

l、氯化铵:每日3次,每次饭后服0.3~O.6克。

2、必消痰:每日3次,每次8~16毫克。

3、羧甲半胱氨酸:每日3次.每次0.6克(1片)。

总结:痰嗽

编号:006

组成:五味子、桔梗、橘红、茯苓、贝母、杏仁、甘



主治:治痰湿气逆而咳嗽。

加减:(1)若春时伤风咳嗽,鼻流清涕,宜清解,加

薄荷、防风、紫苏、炒芩。

(2)夏多火热,宜清降,加桑皮、麦冬、黄芩

、知母、石膏。

(3)秋多湿热,宜清热利湿,加苍术、桑皮、

防风、栀、芩。

(4)冬多风寒,宜解表行痰,加麻黄、桂枝、

干姜、生姜、半夏、防风。

(5)火嗽加清黛、栝蒌、海石。

(6)食积痰加香附、山楂、枳实。

(7)湿痰除贝母,加半夏、南星。(8)燥谈痰加

栝蒌、知母、天冬。

(9)午前嗽属胃火,宜清胃,加石膏、黄连。

(10)午后嗽属阴虚,宜滋阴降水,加芎、归、

芍、地、知、柏、二冬、竹沥、姜汁传送。

(11)黄昏嗽为火浮于肺,不可用凉药,宜五倍

、五味、诃子、,敛而降之。

(12)劳嗽见血,多是肺受热邪,宜加归、芍、

阿胶、天冬、知母、款冬、紫苑之类。

(13)久嗽肺虚,加参、耆。如肺热,去人参,

用沙参可也。

归经:此手太阴之药,治肺之通剂。

方义:(1)杏仁解肌散寒,降气润燥。

(2)贝母清火散结,润肺化痰。

(3)五味敛肺而宁嗽。

(4)茯苓除湿而理脾。

(5)橘红行气。

(6)甘草和中。

(7)桔梗清肺利膈,载药上浮,而又能开壅发

表也。

煎服法:加姜煎。食远服。

唐××,男性,59岁。
主诉:六天前开始恶心、发热,继则咳嗽、吐黄稠痰

,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
诊查: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急性病容,体温39.8

℃,白细胞计数18900/立方毫米,中性89%,胸透发

现右下肺片状模糊阴影,提示为“右下大叶性肺炎”


治法:入院后即以疏清肺之法,仿银翘散治疗。二天

后体温退至38.3℃,咳嗽咯铁锈色痰,不思饮食、小

便短赤,大便六日未解,舌苔淡黄腻。右下肺闻及湿

性罗音,巩膜及皮肤黄疸加重。查肝功能:黄疸指数

35单位,蛋白试验呈双相反应,谷丙转氨酶正常,转

酞酶142单位。白细胞计数32000/立方毫米,中性

95%。西医认为系肺炎感染中毒引起肝损害所致。
辨证:属风热夹痰伏肺,湿热夹滞互结,清肃与流利

功能失职。
治法:改从清肺化痰、利湿通腑法证治。
处方:银 花12克 连 翘12克 鸡苏散12克 豆 卷12克

杏 仁10克
焦 栀10克 冬瓜仁12克 生苡仁12克 茵 陈15克 赤茯

苓12克
泽 泻12克 生大黄6克(后下)
日服三剂,药后解出大量腐臭大便二次,精神食欲均

见改善,体温降至正常。白细胞计数降为18700/立方

毫米,中性88%。药既应手,毋庸更章。原方去豆卷

,改为日服二剂,共服五天,发热未起,咳嗽减轻,

黄疸消退,大便通畅,苔薄舌质红。白细胞计数

9500/立方毫米,中性66%,胸透复查:右下肺炎较前

明显吸收。遂按肺经痰热未清,津液受耗辨证,改以

养阴清肺化痰方药调治。
处方:南沙参12克 麦 冬10克 川石斛12克 冬瓜仁12

克 生苡仁12克 杏 仁10克
浙 贝10克 蒌 皮10克 黄 芩6克 茯 苓12克 枇把叶

12克(包)
一周后自觉症状消失,胸透复查示:右下肺炎吸收。

血象、肝功复查恢复正常。
[点评] 江南之地,潮湿多雨,或因患者素体湿重,

以致风温之痰在临床中每多夹湿,常伴有胃肠道或肝

胆系症侯群,出现风温夹湿型症侯。治疗须清热利湿

并用。若一味清肺热,往往病势不减,只有参入淡渗

利湿之剂,才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叶天士认为:

“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

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我在临床中对风温

夹湿者,喜在银翘散、麻杏石甘汤、苇茎汤等方基础

上选加藿香、鸡苏散、淡竹叶、苡仁、冬瓜仁、茵陈

、赤苓、泽泻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