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原区一中:木鱼的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06:17:17
下面的人看好了,不是和尚用的木鱼
而是官员怕别人送礼,在自家门上挂的木鱼

别老实回答和尚用的木鱼的由来,来滥“鱼”充数

木鱼的由来:
  一般认为,木鱼是由佛门伴侣所创制,然马承玉《木鱼源于道教考》指出,其真实来源实为道教。
  木鱼是佛道二教最常用的木制鱼形法器,有长形和圆形两种,长形木鱼多用于召集信徒,圆形木鱼一般在念经时使用。学者多认为木鱼起初是佛教的法器,并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自印度传入我国。但这一传统看法并没有明确的文献依据。黄兆汉先生在《木鱼考》一文中据晋代释法显《佛国记》关于"三千僧共犍槌食"的记载,推测如果"犍槌"是木鱼的话,则木鱼在晋代已出现于于阗国,至于中国本土的寺院使用木鱼,黄先生据唐司空图(837-908)《上陌梯寺怀旧僧》诗指出至迟是在唐代1。黄先生认为"唐以前甚至五代以前的木鱼都是用来召集僧众的或警众的",至于诵经使用木鱼最迟是在南宋。黄先生的大作,引起了笔者对木鱼的极大兴趣,并对道教使用木鱼的情况有所留意。可是笔者却发现木鱼实际上起源于道教,与印度佛教没有丝毫的关联,这是颇出人意料的。

因为这里有个典故:典出自《淮南子》。

据《淮南子·道应训》载:“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名叫公仪休的博士,因为德、才兼优而被选拔为鲁国的宰相。
公仪休嗜鱼如命,无鱼不吃饭。在其上任相国时,亲宾姻戚,甚至素不相识者都买鱼送他。公仪休崇尚名节,一概予以谢绝,送鱼的人都有所望而来,扫其兴而归。有一学生闻其老师当了相国,特地买了几尾时鲜大鱼登门恭贺,公仪休一如既往,拒不收纳。学生深感奇怪,问道:“老师素来喜食鱼,却因何不受?”公仪休回答说:“时人投我所好,送鱼者纷至沓来,我身为相国,居于群臣之首,理应以廉为宗,故虽嗜鱼而始终不敢受人一鱼。”学生想了想,复劝道:“我送鱼是尽师生之谊,别无所求,请老师通融一次。”公仪休连连摇头说:“入仕为官,贵在不贪,受礼纳贿,败坏吏治,污浊官场,此戒万不可开。如今我居相位,有俸禄可买鱼吃,若因贪赃枉法而丢了官职,自己无钱买鱼,别人也不会再送鱼来,到时倒真吃不到鱼了。你是我的学生。既是爱师,还是爱我以德为好。”学生终于被说服,便持鱼而归。

木鱼是佛殿里的法器,是一种木制品,剖木为鱼形,中凿空洞,敲之发出声音。

木鱼有两种:一种为圆形,刻有鱼鳞,和尚念经时敲敲,以调音节。又说,鱼睡眠时是不闭眼的,提醒和尚念经时要集中精力,不要闭眼入睡。另一种为长形,悬于寺院斋堂之前,朝、中二时粥饭击之,禅僧呼之为“梆”。

关于木鱼的来由,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中国有一位佛教信徒去印度取经。有一天遇到洪水,无法渡过大河。正当他无计可施时,一条大鱼游到他身前,说:“我修行多年,因犯错被罚在河里生活,今日您遇难我相助,也算我做一件好事,以赎我的罪过。您见到释迦牟尼,请代询我何时才能变为菩萨。”

那信徒急于过河,便满口答应了大鱼的要求。他在印度整整过了17年,便带着许多经书返回中国。一天,他又来到达河边,又遇到洪水。正在发愁,大鱼又游到他的面前助他渡河。大鱼游到河中心问道:“您在印度多年,是否帮我问了?我何时可变成菩萨?”信徒说:“对不起,我忘了问。”大鱼十分生气,一抖鱼身,那人连人带书都掉到河里去了。幸巧有位打鱼的人,把人救起,可经书却被洪水冲走了。

信徒回到家后,非常生气,自言自语道:“就是这条鱼,使我在印度17年所得的佛经全付之东流了。”于是他命人仿做一个鱼头雕像,当他回忆此事时,便用木锤敲鱼头。可喜的是,他每敲一下鱼头,鱼就张一次嘴,还吐出一个字来。信徒转怒为喜,他有空时便敲,没几年功夫,他所学到的东西又从木鱼的嘴里全部得到了。

其实和尚何尝不想吃大鱼大肉呢,可是既然看破红尘了,就要戒酒戒肉很是苦恼,要是放个假的猪头呢又极为不妥,边想出个好主意,造个假鱼放在案上,每敲一下代表吃一口,所以一到寺庙就看到小和尚铛铛铛的敲个没完,其实是在吃鱼呢,哈哈哈

相传很久以前,在我国南方有一座不知名的大山,它面临大海,上面有参天大树,满山遍野奇花异草,四季常青,每当旭日东升,山坳中常常漂浮着片片云雾。山腰间有座寺院,住着一位老僧,仙风道骨,谁也说不准他有多少岁数。山脚下散落着几户人家。
有一天,村里有一个姓张的小伙子,肩上扛着一大捆削得很尖的竹竿,到地里给豆角搭架子。他发现崖下面的巨石下有个大洞穴,一条巨蟒正在洞口张着嘴,舌头向着海面初升的红日正在吐纳朝珠晨雾。小伙子心中顿生恶念,扛着竹竿绕到巨石顶上,将削尖的竹竿使尽全力向巨蟒头上要害处扎去,想一下子将它扎死。巨蟒遭到突然袭击,迅速从洞内跃出,直追小伙子,撵得小伙子满山遍野乱跑,情急之下向寺院跑去。跑到寺门口,之间老僧好像未卜先知似的站在那等他,见小伙子来了,念了一声“阿米托佛”,拉着小伙子急忙向寺院内走去,一边走一边说“我救不了你的命,只能将你留具全尸,这是劫数。”说着将他带到后殿,指着一口倒置的大缸,让他钻进缸内。老僧将缸扣好,巨蟒救赶到了,它围着大缸一圈圈地缠绕着,直到缠结实为止。
过了半个多月,人、蟒都死了,老僧把蟒的尸体埋到南山顶上,把小伙子的尸体埋到北山顶上,两山之间隔条山谷,两坟遥遥相对。
过了一段时间,人的坟上长出来一棵树,蟒的坟上长出一株藤,它日夜增长,既粗壮又挺拔,在山谷上空直向北山延伸,最后将树死死缠住,老僧见此情况,忙将树砍掉,做成木鱼,然后又将藤砍掉做成木槌,每天用木槌敲打木鱼,寺庙从此不断传出阵阵清亮超脱的木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