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民政局电话:请介绍一下敖包山.请问什么是敖包?什么是敖包相会?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9 19:09:58

敖包:(内蒙西部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地区也叫额搏)蒙语:路标,原意就是路标,每逢十几里就有一个敖包。用途也主要是在茫茫无际的大草原的比较高的地方,用石头堆积起来的石堆。有的上面插上椽子,拉上彩带。
当人们远远看到敖包,就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起路标的作用。按当地的风俗习惯,人们路过敖包的时候都要拣上一快石头放在上面,本来是为了不让敖包的石头散落了,日久天长,那敖包越来越高越大了。后来却越来越神秘起来了,大家都开始崇拜它,人们拣个石头放在上面许个愿:据说是愿望会成真。
但要说敖包相会,那是没有的事,是作者的借题发挥罢了,只要是真正的内蒙人,谁也没有见过在敖包那里相会,到是喇嘛在八月十五在敖包那里念经。蒙古人不过“中秋节”很忌讳这个节的。至于为什么。于历史有关系。

蒙古族传统的祭祀礼仪。“敖包”是蒙古语音译,蒙古语是“堆子”的意思。敖包在内蒙古到处都有,样子各地区大体一样,即在圆坛之上,积石为台,台基上面分成大、中、小三层重叠成圆锥体,高约十余丈。“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的作用。

蒙古族祭祀“敖包”,有各种传说。有的说,“敖包”就是神的化身,有说是代表山神,有说是代表水神,龙神的,也有说是代表庙神或祖先的。还有的说,蒙古族祭“敖包”,来源于藏族。藏族有个风俗,就是在石板上刻上佛教的“嗳嘛呢叭咪哞”六个字,放在山里,以后人们路过此地,就怀着虔诚的心情,叩头礼拜,祈求行路平安,不许高声喧哗,并向它抛一块石头。天长日久,逐渐堆得高大起来,人们又在上面插上“经幡”之类的东西,就形成了一个“嘛呢堆”。蒙古族信仰喇嘛教以后,也采取这种形式,并称这种乱石垒砌的石碓为“敖包”。

祭“敖包”,一般为一旗,一个苏木独祭,也有几个旗、几个苏木联合祭祀的,一般在农历五月十三日,那时正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时刻,是草原上的黄金季节。祭祀时,在敖包上插树枝或一根木杆,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旗上写经文。摆上祭品如肉食、奶食、糖果、烟酒等。旧时祭祀大致有血祭、洒祭、火祭、玉祭四种。血祭就是把自己家最好的肥牛、肥羊宰杀之后,恭敬地供奉在“敖包”前。洒祭就是把鲜奶、奶油、奶酒、一滴一滴地洒在敖包前。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焚烧一大堆干树枝,或一大堆干牛、马、羊粪,祭祀各户走近火边,念着自家的姓氏,供上祭品,把布呼玛哈(羊肉丸子)投到火里,一同燃烧,烧得越旺越好。玉祭就是用很贵重的玉品供奉在敖包前。不论哪种祭法,都要请喇嘛数人焚香点火,诵经念咒,求神保佑。并围着敖包,从左向右绕三圈,还高声念诵,为亲人祈福。

祭祀活动之后,还要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开怀畅饮,尽兴狂欢。期间老人们给畜群洒注。青年男女往往借此溜出,登山游玩,谈情说爱,约定终身。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