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旻子在哪整的:如何减少货币政策时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6 06:06:30
请各位大虾指教指教!
如何减少货币政策时滞?

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存在三种时滞:一是内部时滞,二是外部时滞,三是中间时滞。

(1)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指货币当局从根据经济形势下定调节决心,到具体政策方案出笼的过程。内部时滞由认识时滞和行政时滞构成,它们的作用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不排除产生逆向效应的可能性。在中国目前情况下、由于国家银行在信贷资金供给中处于垄断地位,金融市场发育速度迟缓,因此,由货币政策工具变动到中介指标变动之间的中间时滞主要体现在各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对货币政策调节的反应方面。国家垄断银行业,金融市场欠发达,虽然从长时期看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但从短期宏观调节来说,这种体制条件却常常能收到扩缩随意的效果,也就是说,这种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中间时滞要相对短些。
(2)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指运用货币当局选定的政策工具对货币存量进行调节进而影响总需求水平及目标变量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外部时滞总要长于内部时滞,因为它既包罗微观主体在新货币政策出台后的决策过程,也包罗了微观主体行为对储蓄、投资、消费、货币需求、产出和物价等重要经济变数的影响过程。外部时滞长短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宏观决策者的反应能力。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人的素质问题,但在决策科学化的前提下,假若货币当局有了良好的经济周期预警系统,那么,这个反应能力实际上就变成了对预警信号的识别能力了。二是由体制、组织效幸、对策水平决定的调节方案出台速度。这个问题在中国目前尤其不能忽视。
(3)中间时滞。
在市场体系完善的国家,中间时滞实际就是货币当局选定的工具变量在货币金融市场上起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表现为中间指标在不同时点的变动。中间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金融中间机构及其他微观金融主体的政策反应行为。如果金融资产丰富、市场条件发达,宏观经济政策的扩张或收缩无论是体现在货币供给增长速度的调整上,还是体现在短期市场利幸的变动上,都要引致一连串的微观主体金融资产结构重组行为,这种行为对中介指标预期值的实现发生作用,由当时的经济条件所决定,其各自时滞也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