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类高考总分:谁能介绍下苏州木渎镇的情况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4 21:55:42
我最近准备去苏州木渎镇,想知道此镇的情况.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古镇。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2500 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木渎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木渎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自北宋至清末,共出进士 25 人,举人 30 余人,其中状元 2 名,榜眼 1 名。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诗人、诗选家沈德潜,清末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以及近现代的刺绣皇后沈寿、台湾政要严家淦等等。
  作为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是名副其实的太湖门户,因而在明清时期,木渎即是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乾隆的宫廷画师徐扬绘有一幅反映当时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长卷《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全长 1225 厘米,其中一半篇幅画了木渎,木渎当年之繁华可见一斑。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驻跸木渎,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如今 200 多年过去了,木渎古镇的格局和风貌未变,依然是吴西最大的商埠、姑苏第一水镇,镇上古宅庭院深深,小桥流水悠悠,其中胥江为伍子胥所建,乃我国第一条人工运河,香溪因西施在此洗妆满河生香而名,木渎的每一条河,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休憩价值。
  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作为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木渎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 30 多处,迄今仍保留了 10 余处。其中,严家花园乃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故居,后归木渎首富严国馨,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等人数次考察此园,倍加推崇,称其为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虹饮山房是木渎文人徐士元故宅,占地广袤,建筑大气,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每到木渎必游此园。古松园是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园中雕花楼精雕细琢,与洞庭东山雕花大楼为同一大师作品,堪称南北姐妹雕花楼。榜眼府第是洋务运动先导、著名政论家冯桂芬故居,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其镇园之宝。灵岩山馆是清代木渎状元毕沅的私家别业,清池涓流,岸曲水回,是吴中著名山水园林。木渎私家园林既秉承了苏州园林的精致幽深,又有其空旷高远、山林野趣的个性,充满了一种大气和皇气。在 28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我国著名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等人参观了木渎古镇私家园林之后,激动不已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遗产”。
  走进木渎,你便走进了唐诗宋词的幽雅意境;穿越古镇,你便穿越了二千五百年的历史风云。
  木渎镇,地处北纬31°00-31°15',东经120°31'-120°36'。 东与苏州市西南郊相邻,南与横泾、越溪两镇交界,西与胥口、藏书两镇相接,北与枫桥镇和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相连。东距苏州市12公里,距吴县市新区10.8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西距光福机场8公里,西北距无锡市50公里, 北至张家港码头70公里。紧靠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京杭大运河, 为吴县市西南部各乡镇和风景区之交通枢纽。地处长江三角洲,苏、锡、常经济开发区和上海经济区大都市圈内。全镇东西最大距离7.3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9公里,面积34.50平方公里。
  木渎历史悠久。相传吴王得越贡神木,将筑姑苏台,三年聚材,连沟塞渎,木渎之名由此而始。北宋时始建镇,属吴县。明、清时为吴县六镇之一。历来是基层政权驻地。1949年4月27日解放后,为木渎区人民政府驻地。1952 年升为县直属镇。1954年9月划归苏州市郊区。1958年8月,复划归吴县。1985年金山乡与木渎镇合并,遂成为镇管村的建制镇。

  《姑苏繁华图》木渎段

  清末民初木渎辖有3乡6都87图。现辖有1个街道办事处,14个居民委员会,17个行政村(新华村、金星村、七子村、马庄村、长浜村、南浜村、天平村、天灵村、灵岩村、谢巷村、谢村、尧峰村姑苏村、沈巷村、凤凰村、金山村、孙庄村)。

  ○地形地貌: 木渎镇在苏州的西南部丘陵盆地中,盆地略呈东西走向。其东、东北部宽广,西部较窄。镇四周环山,西北部有灵岩山、天池山;西部有穹窿山、小王山;西南部有清明山;南部有尧峰山、凤凰山;东南部有七子山、花园山、和合山;东北部有狮山、何山;北部有天平山、金山。镇境内地势平坦,整个地势( 除东南角和合山,西北角灵岩山外),由西向东略呈缓冲倾斜之势。区内除山上出露基岩外, 广泛分布为第四系洪积、波积、冲积相地层,地貌类型,属丘陵冲积平原。全镇地形标高一般为2-5米(以呈淞标高为准)。镇区位于镇域中部,为木渎行政镇驻地,聚落形式为街区式,开放式典型集镇。主要山丘有以下9座。

  ○气候特征 :木渎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受太湖水体调节,雨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润温,干温冷暖,四季分明。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天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昼长夜短,盛行东南风,冬季日短夜长,常刮西北风。全年雨量以夏季为最多,冬季最少。
  气温:据苏州地区气象台(1951-1978年)和吴县气象台(1956-1979年)的观测记录统计,木渎镇历年平均气温为15.9℃。最冷月为一月,月平均气温3.3℃, 最热月为七月,月平均气温28.6℃。年平均最高温度为17℃(1953年),年平均最低温度为15℃(196年)。历史最高温度38.8℃(1978年7月7日),历史最低温度-8.7℃(1969年2月6日)。
  日照:按1956-1979年资料统计,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189小时,历年平均日照率为49%,年最高日照数为2352.5小时,日照率为53%,年最低日照数为1176小时,日照率为40%。
  雨量:木渎镇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096.9毫米,最高年份降水量为1467.2 毫米(1960),最低年份降水量为772.6毫升(1978年), 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91. 8 毫米(1960年6月4日),年最多雨日有149(1957年)。根据1951-1978年资料统计, 日降水量大于150毫米有2次,日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的有4次,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的有52天,降水量,以夏季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5%(6-9月)。全年有五个相对多雨期:清明-立夏为桃花雨;芒种-小暑为黄梅雨,处暑雨,台风雨;秋风间秋雨。冬季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15%在左右。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古镇。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木渎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木渎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自北宋至清末,共出进士25人,举人30余人,其中状元2名,榜眼1名。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诗人、诗选家沈德潜,清末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以及近现代的刺绣皇后沈寿、台湾政要严家淦等等。
作为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是名副其实的太湖门户,因而在明清时期,木渎即是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乾隆的宫廷画师徐扬绘有一幅反映当时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长卷《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全长1225厘米,其中一半篇幅画了木渎,木渎当年之繁华可见一斑。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驻跸木渎,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如今200多年过去了,木渎古镇的格局和风貌未变,依然是吴西最大的商埠、姑苏第一水镇,镇上古宅庭院深深,小桥流水悠悠,其中胥江为伍子胥所建,乃我国第一条人工运河,香溪因西施在此洗妆满河生香而名,木渎的每一条河,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休憩价值。
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作为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木渎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迄今仍保留了10余处。其中,严家花园乃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故居,后归木渎首富严国馨,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童俊等人数次考察此园,倍加推崇,称其为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虹饮山房是木渎文人徐士元故宅,占地广袤,建筑大气,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每到木渎必游此园。古松园是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园中雕花楼精雕细琢,与洞庭东山雕花大楼为同一大师作品,堪称南北姐妹雕花楼。榜眼府第是洋务运动先导、著名政论家冯桂芬故居,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其镇园之宝。灵岩山馆是清代木渎状元毕沅的私家别业,清池涓流,岸曲水回,是吴中著名山水园林。木渎私家园林既秉承了苏州园林的精致幽深,又有其空旷高远、山林野趣的个性,充满了一种大气和皇气。在28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我国著名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等人参观了木渎古镇私家园林之后,激动不已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遗产”。
走进木渎,你便走进了唐诗宋词的幽雅意境;穿越古镇,你便穿越了二千五百年的历史风云。